基于减负提质背景的集体备课的途径与思考

2019-09-03 09:44王建立
教师·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减负提质

王建立

摘 要:近年来,如何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出台了相关规定。如何既“减负”又“提质”,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试图通过对集体备课的途径的阐述及相关问题的思考,探索如何在减负提质背景下,运用集体备课,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减负;提质;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103-02

“减负”,已经成为2019年全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话题,“减负”就是为了“提质”。如何在减负背景下极大地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途径有很多,策略有多种……笔者认为,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开展集体备课,是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之一。

一、两种集体备课内涵阐述

集体备课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可以这样说,自从有班级教学以来,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集体备课。本文不打算探讨集体备课的渊源,拟就“传统集体备课”和“线上集体备课”进行简要阐述。“传统集体备课”是以备课组为单位,以纸质媒体为载体,组织教师在办公室等固定场所,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教学设计、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线上集体备课”是以学校教师或教师联盟体为单位,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组织教师通过网络特定空间,在网上就某一教学内容开展对话讨论、合作交流、教案修订、资源共享的系列备课活动。笔者认为,“传统集体备课”和“线上集体备课”,只是备课形式的改变,没有本质的区别。无论是“传统集体备课”还是“线上集体备课”,都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个体与集体这种既分工又合作的创造性劳动完成集体教研活动,都需要确立主备人或中心发言人,目的都是发挥集体智慧,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集体备课的关注点及操作范式举例

(一)集体备课的关注点

关于对集体备课的关注点的论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通过长期集体备课的实践经历,以及对部分学校集体备课资料的分析梳理认为,进行集体备课要关注下列两点:

首先,关注集体备课的十项研究内容。一是研究学科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材,三是研究教法,四是研究学法,五是研究课程资源,六是研究教学设计,七是研究课件,八是研究检测练习,九是研究课堂反思,十是研究教师自己。

其次,关注集体备课的六项常规要求。

(1)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

(2)做到“四统一”: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点练习题,统一课件,统一教案。

(3)做到“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情,备学情。

(4)优化“五点”:重点、难点、基点、盲点、思想教育点。

(5)优化“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6)优化“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拓展题。

(二)集体备课的操作模式举例

一是株洲市“主辅结合,三次备课”集体备课范式。这是笔者带领的教研团队经过多年的实践而内化的一种集体备课范式。

(1)每位教师自己事先备好课,再参加集体备课。此为“一次备课”。

(2)主备教师谈谈对教材的把握、备课思路以及教学设计。

(3)其他教师根据初步的体会,谈对该课的理解、教学设计思路;谈重难点如何突破,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学习该课相关的知识储备。

(4)主备教师吸收大家意见,形成教学设计文本,制作教学课件,上传到相应的信息平台,让组内教师共享。此为“二次备课”。

(5)任课教师在“信息共享平台”上下载文本,并根据学情进行备课,形成正式教案。此为“三次备课”。

二是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三步三环”集体备课范式。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教研组在湖南省生物特级教师、教研组长汪训贤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课题研究,形成了“三步三环”集体备课范式。

三步:

(1)第一周分头准备。“分头准备”分为主备和辅备。

(2)第二周集体优化。“集体优化”是指全备课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地点集体研讨,这里主要完成三个环节的事情。

(3)第三周实施反馈。“实施反馈”即为实施该教学任务并进行反思,形成教学后记,在集体备课时间交流探讨。

三环:

(1)由每位老师反馈本周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教学归因分析,形成教学后记。

(2)由主备人对主备教案介绍或分析后,辅备人各抒己见,研讨优化,之后形成集体教案,并上传到相应的信息平台共享。

(3)对第三周的教学准备进行明确分工。

如图所示:

三、集体备课需要辩证处理的四个问题

集体备课是目前减负提质背景下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但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需要辩证处理以下四個问题。

(一)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

笔者认为,“不动笔墨不备课”。教师的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提倡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前,教师要自己深入钻研教材,要“有备而来”。在集体备课后,教师要进行“二次备课”“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深入反思,“三次备课”,总结得失。“二次备课” 甚至“三次备课”到底要占多大的比例目前没有“定量”规定。笔者认为,起码要占“集体备课教案”三分之一的版面。

集体备课是一种思维碰撞,也是内化凝聚集体智慧的有效途径。它可以起到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教研力量、减轻师生负担等积极作用。

(二)常规集体备课要与 “个案辅导式” “微型课”“沙龙式”等个性化集体备课相结合

(1)“个案辅导式”。这种模式的一般程序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堂跟踪→课后交流→再次课堂跟踪→课后交流。一般用于“研课”“磨课”“竞赛课”等教研活动,选择的地点通常在教室或办公室。

(2)“微课展示式” 。这种集体备课的一般程序为: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将授课内容浓缩为二十分钟左右的微型课,通过视频形式给大家授课,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研讨。这种集体备课形式,一般用于单元及课堂重点难点的突破,选择的地点通常在录播室或多媒体教室。

(3)“沙龙畅谈式”。这种集体备课的一般程序为:主持人抛出本次研讨的主题或话题,并指定一名记录人。其他教师就主持人抛出的主题或话题进行自由发言。这种集体备课一般用于某项教研活动的筹备,或某些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育热点的探讨,选择的地点通常在“教师书吧”。

(三)“传统集体备课”要与“线上集体备课”相结合

“传统集体备课”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很高的效度感。但是地域的过度限制性和时间的过度统一性,导致参与面不广,辐射性不够。因此,它只适宜于同一备课组、教研组、学校小范围的集体备课研讨。

“线上集体备课”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教师们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平台上进行线上线下的思维碰撞、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因此,它具有便捷、快速、高效、保存方便等优势。

笔者认为,应该把“传统集体备课”和“线上集体备课”有机结合起来。每月进行一次“传统集体备课”,每周、每日推行“线上集体备课”;对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难点工作,进行“传统集体备课”,而一般问题、细节问题,进行“线上集体备课”;教学计划的制订、同课异构课的打磨,采用“传统集体备课”;而教案和文本的撰写、课件的制作以及教学资源的贮存、分享等工作,可以借助“线上集体备课”来解决。

(四)集体备课应注重资源的整合、积累、管理

集体备课要记录哪些东西、保存哪些资料,没有固定的说法。一般的要求是如实填写“集体备课记录表”和建立“教学资源库”。

(1)填写好《集体备课记录表》。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后要填写好《集体备课记录表》 。这项工作由当次集体备课的主备人来完成,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备人及主备课题等。同时,要简明扼要填写个人发言和集体意见。

(2)建立“教學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内外检测题、相关链接”四个部分。各教研组要每月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在期末时将文本稿和电子稿交给学校教科室存档。“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细致、浩繁而又十分有意义的内化存档工作,对传承本教研组乃至整个学校的集体备课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读所有教育家的著作,总结起来最后都只有四个字:思考、执着。集体备课需要个人的深思熟虑,更需要大家的集思广益。唯有思考,深入思考、广泛思考才能把集体备课这项工作做好。事业的成功,除了思考,还有一种品质很重要,那就是执着。 要实现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一以贯之地坚持有效的集体备课,是行之有效的路径与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杨群英.在集体备课中开展教学反思的思考——以高一生物新课程实施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09(14):3.

[2]曹公奇.集体备课莫走样[J].青年教师,2018(4):25-26.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减负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