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艺团体改制对文艺工作者的影响与文艺创新发展研究

2019-09-04 06:01雷咏梅
艺术评鉴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产业化创新

雷咏梅

摘要:贵州文艺团体的改制和改革走在事业单位改制的前列,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制上打破铁饭碗,创作上面向市场和群众,有的已经实现了盈利等。但总体上,改制仍没有完全完成,还存在诸多问题,为社会热议。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方法,通过对贵阳市艺术中心“解剖麻雀”的方法分析了改制对文艺团体工作者的影响与文艺创新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贵州文艺团体  产业化   创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4-0001-02

一、问题的提出

早在2014年10月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文艺工作者提出几项重要要求:“一是要繁荣中华文化;二是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三是要为人民创作;四是要具备中国精神的灵魂;五是加强党的领导。”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这是一种最高的要求和鞭策,令人振奋。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开启了文艺团体改革改制的序幕。贵州文艺团体最早进入到改制的序列中,历经数十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和经验,特别是在企业化(企业编制改革)的道路上打破铁饭碗,面向群众,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前瞻性的实践经验,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为此,笔者以文艺团体从业者的视域,分析总结在改革的背景下,贵州文艺团体在企业化改革道路中的变化,特别是文艺工作者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从对贵阳市艺术中心“麻雀的解剖”中探讨改制对文艺团体工作者的影响机理与贵州文艺的创新方向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

笔者围绕贵阳市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这一改制较为成功的单位开展“解剖麻雀”的调研。调研对象为35-45岁之间,经历了中心近十年来改制,在角色的转化中不断完善、自我更新的人员。希望从调研中获得探索性的研究结论。调查对象如表1所示。在本研究调查的人员中,男性为4人,女性为6人。在十年的职业历程中,有的职业(专业)发生了改变,有的没有发生改变。也有一些人员虽然职业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工作单位发生了变化。如从中心调动到高校、其它文艺团体。因为所有调查对象都是笔者的同事或者前同事,并且有着不错的关系和长期的联系。笔者认为能够获得调查对象最真实的想法,有利于取得有价值的概念。

在征求了调研对象的意见后,按照质化分析的方法对所有谈话全部进行了录音,分两次进行调查,第一次是一对一的聊天式调查;第二次是组织活动的时候开展的焦点访谈并整理为笔录。通过抽取概念、形成范畴、抽取主范畴,最终形成核心范畴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扎根分析(Grounded Theory,施特劳斯,1987)。形成理论的资料来自于一对一访谈,笔者用焦点访谈形成的资料作为饱和度检验的依据。

三、改制对文艺团体的影响

笔者对所有原始语句进行了概念化整理,并抽取了范畴,见表2(由于原始语句过多,本文只节选了少部分示意)。

根据表2的抽取,同时对样本进行了饱和度检验,笔者认为没有新的观念产生,因此得到了主结构体系。在这个结构体系中发现:(1)改革的方式和结果是通过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影响改制的满意度和接受度。(2)收入的高低是一個调节变量,调节改革方式和结果对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改变。(3)改制的满意度和接受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满意的人认为事业编制是更好的归宿;二是对改制满意的人认为收入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同时还能提高作品的吸引力,让市场更能接受。

四、贵州文艺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质化分析,同时归纳了贵州文艺的创新与发展的几个核心观点:1.贵州文艺的创新发展必须要依靠文艺工作者。只有通过文艺工作者的辛苦创作、排练、演出才能创新文艺形式和内容,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时,这种创新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为基础的创作和创新。2.文艺团体作为文艺工作者的组织,如果能够为文艺工作者带来好的收入待遇,那么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提高,并且能够从市场的角度创作更好的作品。因此,对文艺团体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够鼓励和激励文艺工作者推出更好的作品(需要更高的内部组织和管理能力),还要能够抓住市场,满足市场对文艺作品的需要。这需要更强的商业敏感性和开拓能力。3.文艺工作者的思想的行为方式是一个中介变量,影响改制的满意度和接受度。具体而言:(1)思想和行为影响文艺工作者对改制的满意度。而这个中介变量又受到收入待遇的调节。也就是说,如果改制能为人员带来高的收入,就会正向影响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产生对改制的满意。(2)如果文艺团体不能为文艺工作者带来高的收入,那么文艺工作者就更怀念过去的事业编制,甚至不惜忍受无趣的“打卡”和管制。

五、启示意义

通过本调研及构建的理论模型,对政府归管部门而言具有三点启示和意义:第一,改制不能一改了之。文艺团体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编制是市场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这项改革不能一改了之,而是应注意改制过程中的对文艺工作者的影响问题,适时调整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思想和行动上的不稳定性。第二,对文艺团体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保护。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有些文艺团体事业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在改革之初很难生存。应进行摸底,对文艺团体的创收能力有所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进行改革。譬如有的单位资产(如房产等)本身拥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可以改得更彻底。有些单位本身没有资产属性的经营收入,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予以保护。待培育出一定的市场经营能力后再进行更深度的改革。第三,保留具有重要贵州特色的文艺形式和团体。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文艺团体的作品产出虽然不能被市场接受,但是具有强烈的贵州特色和艺术价值。如果在改制阶段未能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很有可能导致贵州特色文艺形式不可逆的灭绝,这是非常可惜的。

参考文献:

[1]傅才武,刘倩.“社会企业”能否成为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方向?[J].江汉论坛,2019,(02).

[2]丁朝霞.试论市级文艺团体的改革与发展[J].四川戏剧,2006,(01).

[3]吴文.浅析贫困地区文艺团体的改革[J].戏剧之家,2017,(21).

猜你喜欢
产业化创新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经受市场考验,汉服步入产业化进程
浅谈构建林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