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庆翻身》艺术价值分析

2019-09-04 06:01杨卫军
艺术评鉴 2019年14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杨卫军

摘要:钢琴曲《庆翻身》,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黎英海教授于1974年创作。该曲选自他的组曲《记住祖母的话》中第四首,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格特点的中国式回旋曲。本文主要从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两个角度挖掘乐曲的技术表现及艺术美学价值。

关键词:《庆翻身》   演奏技巧   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4-0003-02

一、钢琴曲《庆翻身》作品分析

(一)作者介绍

黎英海(1927-2007),作曲家,四川富顺人,1948毕业于南京国家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他在声乐创作方面有《船歌》《千里草原把身翻》等近两百首歌曲,改编《小河淌水》等数十首民歌,在器乐创作方面有《阳关三叠》等钢琴曲和钢琴组曲《记住祖母的话》,出版了50首民歌。

(二)创作背景

《庆翻身》于1974年创作,它选自黎英海的组曲《记住祖母的话》中第四首。组曲共有四首,它们之间呈递进式的关系,分别为忆苦难、盼解放、庆翻身、向前进。然而1974年正处于中国钢琴从萌芽到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的新中国刚经历了一场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但动荡的社会阻止不了音乐家的爱国情怀。他们不畏艰难困苦,勇于接受外来艺术文化,并且试图通过音乐文化唤起民众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就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下,中国钢琴音乐的早期阶段已经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该乐曲就这样诞生了。

钢琴曲《庆翻身》以汉民族音调为基础,演奏时传达出欢天喜地、敲锣打鼓、庆祝人民翻身做主的场景。此曲反应出当时人民渴望得到解放,憎恶社会动荡,渴望得到安定生活环境的强烈情感。

(三)曲式分析

钢琴曲《庆翻身》是选自黎英海的组曲《记住祖母的话》中的其中一首,它是一首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民间风格特点的中国式回旋曲,2/4拍,由A B A C A五段組成:

引子(1-4小节):通过不和谐音程以及休止符来模仿敲锣打鼓的节奏,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人民当家作主后的心情。同时,开头的重音符号直接表现出喜庆的气氛。3、4小节是重复1、2小节的内容,让喜庆的氛围更加持久。

叠部A段(5-24小节)是在D大调上进行陈述,表现出人民祝贺自己终于能翻身当家作主的热闹场面。A1段是以附点切分节奏联合跳音的形式,用重音力度的来突出四度双音交替。A2段是通过前十六后八的单音连线小落滚的演奏,模拟爆竹的声音,营造欢天喜地的气氛。A3段使用相同的符点切分和十六分音符来控制节奏,通过不同的音区来体现扭秧歌的场景。A4段重复引子的局部以及和弦分解来做到渐强的效果过渡到B段。

插部B段(25-44小节):音乐开始转调,旋律情绪婉约含蓄,歌唱,与第一段的节奏刚好相反,左手伴奏legato,舒缓而温暖。B段通过不同音区来展现不同的音乐形象,主旋律在两音区上不停地变化,保持了婉转流畅清晰旋律。

插部C段(61-80小节):主旋律主要在左手小字组音区,左手旋律虽在单一线条上,但配上右手的和弦伴奏以及休止符的使用,左手旋律右手三和弦伴奏就会在听觉上呈现类似于跳音的音型,声型结合,表达了洒脱豪放,欢欣鼓舞的心情。最后通过单音re同音重复以及八度双音逐渐由弱到,将乐曲推进达到高潮。钢琴演奏再现A段,通过演奏者力度和音色的控制,左手的五度音和右手的四度音从弱到强,突出人民情感逐渐强烈的变化过程。最后的四个八度双音到结尾的高八度音的演奏力度重音记号变化从f到ff的展现,把情绪再次推向高潮。

二、钢琴曲《庆翻身》的演奏技巧分析

在演奏《庆翻身》时,技巧表达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刻苦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理解最基本的音乐常识,还要加强基本功练习,体会乐曲的深意。

在弹奏《庆翻身》时,双手重叠的演奏方式占重要的地位。演奏者要通过双手的不断交替,表现出锣鼓节奏型在欢乐的庆祝氛围中突显出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热闹场面,以及秧歌队在广场欢快的舞蹈,唢呐声不断响起的情景。在弹奏时,技术和情感的把握、处理很重要,通过不同的触键以及干净利落的交替才能让弹奏效果更加完美。

引子部分节奏是用双手重叠弹奏不和谐音程以及休止符来模仿锣鼓节奏,在演奏时,手指触键离键都要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要保持好重叠音的演奏和休止符的控制,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音乐的开头就给人一种欢乐激动的情景,开场就直接描绘出喜庆氛围,人民翻身做主的喜庆场面,所以音乐风格在听觉上要与喜庆风格相一致,让听众仿佛看到翻身做主人民黝黑的脸上露出欢天喜地的笑容,人民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手舞足蹈,犹如早晨的露珠在阳光下光彩夺目。引子部分要做到短促迅速,干净利落,双手触键即不能放松也不能僵硬,做到既要有短小干净,也要有泛音以及持续的振动变化。双手重叠演奏的部分,手指触键时要流畅而准确,演奏时动作要干净利落。

第一部分第一句(5-12小节)中,作者运用附点切分的重音以及左手跳音的伴奏来表现类似引子部分敲锣打鼓的场面,在演奏时要注意重音的弹奏。在弹奏附点切分时要深沉,四度双音的交替变化要注意演奏方向的转移和休止之间的抬手换气。第二句(13-16小节)转向了前十六后八的单音连线。以轻快小落滚的演奏形式,演奏时右手的旋律要通过手腕的带动使句子连贯干净清晰,弹奏轻快,要充分体现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欢乐气氛。第三句(17-20小节)主要呈现扭秧歌的音乐形式,前八后十六转成前十六后八的音符,虽然音一样,但是音区不同。所以,弹奏时不但要控制好节奏的清晰度,也要控制好节奏的准确度。最后一句(21-24小节)是过渡句,弹奏与引子相似,但在后面的和弦分解上,演奏者力度要由弱到强,做好曲子的连贯和紧凑。

25至44小节旋律转变成了歌唱的,抒情的,通过音区的不同来突出不同的音乐形象,音区在两组之间不断转变,旋律也在不断的交替变化。因此,演奏时要严格根据连线标记来突出右手旋律,不能弹错音,左手伴奏也要连贯,通过手腕提落来带动伴奏,使陕北民歌的韵味更加突出。表现出人民情绪越来越激烈,突出在翻身做主的情景下,全体人民欢歌笑语、扭着秧歌欢庆的场面。

第三部分61至80小节的主旋律在左右手不断交替变化,右手同音联奏后,演奏应呈现跳音一样弹奏方式,手腕发力具有弹性,使听觉上有跳音效果,营造喜气洋洋、敲锣打鼓的喜庆感觉。这一部分的音乐取材于湖南花鼓戏,左手旋律流动又清晰,音乐节奏具有潇洒粗狂之感,因此,在演奏时要注意左右手的交替变化,注意语句呼吸。曲子弹奏到最后再次回到第一部分,在四度双音的弹奏上力度上从sf变到f,由浅变深以及后面的重音部分和反向进行的尾声将使用全身的力量来控制,将音乐的全部情感与喜庆之情推向高潮,使人回味无穷。

三、钢琴曲《庆翻身》的音乐风格分析

(一)曲目中所蕴涵的民族气息和历史特点

钢琴曲《庆翻身》选自黎英海的组曲《记住祖母的话》中的第四首,本曲以汉族音调为基础,曲目中还含有地方性小调,它的节奏和音调大家都很熟悉,乐曲性质热烈欢快,乐曲中还含有人们熟悉的山西锣鼓节奏型、北方民歌扭秧歌的音乐以及湖南花鼓戏的音乐效果。

这首曲目反映出当时人民的生活形态,以及人民千盼万盼翻身做主终于到来的激动心情。在这种具有地方性小调的乐曲中,让聆听的人随时都能感受到扭着秧歌、锣鼓喧天的喜庆场景,身临其境。

(二)音乐风格

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音乐文化受到很大的创伤。然而那些爱国音乐家还是不畏艰难的探索,为中国音乐作贡献。作曲家黎英海就是其中一位,《庆翻身》就是这样诞生的,他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钢琴音乐结合在一起,具有艺术性和时代感。

黎英海改编的所有钢琴曲目中,每一首曲子都保持了民族音调的风格,音乐内涵丰富,音乐风格鲜明,对中国音乐的“民族化”和“世界化”做了更好的阐述。《庆翻身》这首作品,结构短小,音乐精炼,作者采用了回旋的结构形式,无论是主体部分,还是变奏部分,都散发出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音乐选材于通俗易懂的民间音调,让人找到一种内心的归属感。

四、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组曲《庆翻身》展现出汉民族音调的神韵之处。在演奏中,演奏者要充分感悟创作背景,积极研究乐曲音型节奏的变化,身临其境地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融合演奏技巧,“音情结合”,感受乐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劉珺.《庆翻身》的音乐内涵及演奏要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242-243.

[2]袁子缇,刘婷.黎英海的民族音乐道路和《民歌钢琴小曲50首》[J].兰台世界,2015,(22):65-66.

[3]郭彦,储望华..四手联弹改编曲《翻身的日子》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4]王安潮.继承发展民族音乐的精华——黎英海学术成果之研究[J].中国音乐,2007,(02):10-16.

[5]陈星.钢琴上的民乐技法——谈黎英海对钢琴民族音调风格的处理手法[J].中国音乐,2014,(02):193-196+200.

[6]杨文文.关于钢琴作品《庆翻身》的音乐及演奏分析[J].北方音乐,2017,(08):102-103.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中国民族舞剧的音乐风格分析与阐述
从音乐风格的角度看电影中音乐的作用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