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材目录分析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现状反思

2019-09-04 09:37练雅琦周越林海波
职教通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

练雅琦 周越 林海波

摘    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归类分析多种不同版本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从书籍类型、出版年限、出版社分布、章节内容等方面描述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从“专业性和普及性兼顾、实效性和实用性至上、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教育技术与媒体技术并存”等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的建设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内容分析

作者简介:练雅琦,女,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周越,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林海波,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10-0053-05

“现代教育技术”(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研读2011年新修订的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2011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教学人员考试大綱(初级)、2012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颁布的安全培训教师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等文件[1-3],发现这些文件虽未直接提到有关教育技术的内容,但在“学科教学能力”“教案设计”“教学评价”等部分却提到了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等与教育技术密切相关的内容,足见国家非常重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同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却有着较大的差异,一些重点推荐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在内容安排上也有较大的差别。[4]尽管课程教学和教材编写允许有一定的个性、特色,但必须以把握共性的基本内容为前提。鉴于此,研究制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基本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为此,笔者试对我国教育技术学课程教学内容建设的现状进行计量分析,从中概括出共性的内容成分,为研究制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标准提供依据。

一、研究过程

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1995—2013年期间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的内容情况。教材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依据,尽管有些高校教师并不完全照搬教材内容,但至少教材为课程内容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因此,教材内容对课程内容情况有较高的代表性,对教材目录进行分析可视为把握课程内容情况的可靠途径之一。

为全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情况,避免收集资料过程中出现疏漏,选择了蔚蓝网的网络书店进行资料收集。蔚蓝网是国内比较成熟的网络书店之一,对书籍的收录比较完整,且同很多其他网络书店有合作关系,能够提供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市场上流通较多的教材的情况。从2014年4月开始进行资料收集,在蔚蓝网搜索栏键入“现代教育技术”这一关键字,初步找到264本相关书籍,通过浏览目录剔除9本重复的书籍,对所有255本书籍进行整理归类,按照书籍基本情况是否完整、阅读书籍目录分类情况和浏览书籍内容是否包含教育技术学内容这三方面的筛选标准,对所查书籍进行严格筛选,最后得到完全符合要求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共224本。

二、研究内容

在对最终筛选的224样本书籍进行认真研读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展开了此次研究。

(一)书籍分类情况

将符合标准的224本书籍按照教材内容分为四类,分别为教师应用类、技能应用类、学科教育技术类、概论与实践相结合类。其中,教师应用类是指教师需要掌握的应用知识类书籍;技能应用类是指需要学习者在计算机实践方面需要掌握的应用技能类书籍;学科教育技术类是指主要以教学设计为主的教育学书籍;概论与实践相结合类是指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的书籍。本次收集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中,共有教师应用类6本、技能应用类23本、学科教育技术类30本、概论与实践相结合类165本。

(二)书籍出版情况

1.从出版时间看,分为四组:1995年—1999年,共8本;2000年—2005年,共41本;2006年—2010年,共87本;2011年—2013年,共88本,如图1所示。

2.从出版社看,书籍归类情况如图2所示,根据出版社形式分为社会型和高校型两类,社会类出版社共125本书,其中,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41本、科学出版社20本、电子工业出版社14本、其他类出版社36本;高校类出版社99本书,包括北京大学7本、清华大学9本、北京师范大学12本、北京其他大学15本、北方其他大学30本、南方主要大学11本、南方其他大学9本、工业类大学出版社6本,如图2所示。

(三)章节内容分布情况

关于教学设计内容方面的书籍情况,包含教学设计内容的书籍共有172本,平均每本书含教学设计内容的平均值为76.8%;包含教学设计内容共有224章,涉及到教学设计内容的书籍共有163本,所查样本含教学设计内容的平均值是1.37;包括目录中标明教学设计内容页数为36页,目录中标明教学设计内容页数的共有3本,所查样本含教学设计内容页数平均值为12页。从教学内容整体情况看,包括接近导论的章节共114章;接近课件制作的总章数为14章;接近多媒体技术类的总章数为7章;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合起来构成主要内容的共75章;其他内容的共7章,如表1所示。

综合以上对各类书籍的不同分类情况,根据各类大学出版社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建立内容分析类目表,如表2所示。

三、研究结论

通过教材内容分析法, 从研究得到的统计数据来分析可得出以下五点结论。

第一,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分析,发现从宏观方面来看,以概论与实践结合类为主体内容的书籍最多,技能应用类和学科教育技术类的书籍数量占其次,教师应用类书籍较前两者少;从微观方面看,以接近导论类内容为主的书籍最多,以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整合类内容为主的书籍数量占其次,接近课件制作和多媒体技术方面的书籍数量较前两者少。这些数据表明当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实践类的知识方向尚未获得高度重视。[5]

第二,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各个章节的汇总分析以及每本样本内容体系的综述分析,发现在此次所有参与研究的课程样本中,“教学设计”章节均大概率的存在,可见“教学设计”在整个“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体系中是很重要的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设计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势必有增无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它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总结,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学媒体的使用范围都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教学设计就是如何综合运用知识的研究;另一方面,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掌握利用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技能,设计出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通过对所有筛选出的样本按照出版年限进行整理后,发现《现代教育技术》书籍数量在1995年至2010年呈直线上升出版态势,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在21世纪初就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从2011年至今持平稳发展状态,这说明这门课程已普遍被广大院校和读者认知,并将持续而平稳的向前发展。

第四,通过对所有筛选出的样本按照不同类型出版社进行整理后,发现社会类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最多,其逐年出版量的递增趋势可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正逐渐被大家关注,且它占据一定的经济市场,能给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第五,通过对三类高校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内容可看出,北方的高校出版数量比南方的高校出版数量多,工业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书籍数量较少。从这三类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章节可见,南北高校对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的理论研究程度都高于实践研究,不过北方高校出版社较另两类高校出版社对教育技术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其研究程度也高于南方各类高校,这说明此类学科还需要南北方各类高校加强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四、后续思考

综上所述,通过教材内容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学》的教材内容建设可遵循以下四点思路。

(一)专业性和普及性兼顾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大学教材、各类专业教师考试必修课程,关于一些概念的阐述要充分、精确,同时要在专业性和大众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必须兼顾所有读者的专业背景和学习需求,教材内容应深入浅出,对于一些问题要从“零”讲起,将一些精深晦涩的专业理论通俗化。

(二)实效性和实用性至上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以媒体技术提升传统教学的品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目前该课程教材内容编写应该加强实效性和实用性。[6]首先,教材的实效性体现在对互联网相关知识的运用,这属于实效性较强的知识,应该及时补充或整合。其次,教材实用性应体现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使之更加合理化。通过此次研究分析,有些《教育技术学》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不尽合理,没有做到“详略得当”。例如,对于学生曾经接触的或者一些过时的、没必要重复讲授的内容要尽量摒弃或更新,比如PowerPoint 软件操作在低年级公共课“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已经系统讲授过,有的《现代教育技术学》教材还列出单独的章节进行详细的操作步骤演示,这部分内容是可以整合到其他介绍该类软件操作书籍当中的。

(三)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通过以上分析,近年來关于“教育技术学”课程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所占比例大于实践内容,而且有些课程书籍存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只有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以接近导论的内容书籍里可以穿插一些接近多媒体技术类的内容[7],从而使理论与实践得以真正的结合。

(四)教育技术与媒体技术并存

研究发现,大部分书籍都有“教学设计”这一内容的编写,但还有些书籍却很注重介绍“媒体技术”,至于“教学设计”方面,只是对教学设计的概念、原理和教学评价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没有用具体的设计案例做教学支撑,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教学工作只是介绍一些教学媒体的简单应用,而没有涉及到他们的结构、原理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就会显得很肤浅。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属于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将“教学设计”这一内容保留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教学人员考试大纲(初级) [EB/OL]. [2011-10-18].https://wenku.baidu.comview6dbd6e19a8114431b90dd8b0.html.

[2]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 [EB/OL]. [2018- 04 -01].https://wenku.baidu.com/view/10a34f6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1.html,2011.

[3]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安全培训教师培训大纲及考 核标准[EB/OL].[2018-12-29].https://wenku.baidu.com/view/a63334b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f.html.

[4] 张有录,俞树煜.关于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2):40-42.

[5] 雷体南.关于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的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1(4):49-51.

[6] 邓文新.以活动为中心的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8(1):90-91.

[7] 张健,姜艳芳.网络课程设计中的教学设计[J].广州教育学院报,2008(3):105-106.

[责任编辑    刘    燕]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实施的新动向
三重表征视野下“金属晶体”内容分析与教学过程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老人摔倒”新闻正面报道的负效应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基于引文分析与内容分析的专利计量与评价的理论探索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