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建设的意义与有效策略研究

2019-09-05 09:43刘科胡华伟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8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使命感责任感

刘科 胡华伟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当前,我国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不断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分析了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针对当前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扎实有效的建议,引导广大教师时刻保持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和决心,怀有对教育事业的诚心和爱心,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师德建设;立德树人;责任感;使命感

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强化了教育在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視其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同时,我国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他们的德行教育,就是要引导他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到德才兼备,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总书记的讲话为教师这一崇高职业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内涵,也对我国的教师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国家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师德建设。我们要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对学生的关爱之心来构建立德树人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要用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科学谋划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顺应时代要求,带领我国人民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有力思想武器。这一宏伟蓝图的实现,离不开众多人才的支撑,离不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教师的辛勤付出。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还指出,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可以说,十九大报告在深层意义上揭示了建设教育强国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逻辑关联。因此,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国家改革发展提出的教育理念深刻剖析了我国的教育现状,集中体现了我国关心关注教师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彰显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强烈呼唤,为教师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有助于我国教育强国梦的早日实现。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实在在的,能普遍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落实到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中。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师为主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作为社会分工中的独立群体,是以“塑造人类灵魂”为业的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教师的德行一旦缺失,就会对学生和社会造成显而易见的危害。因此,教师群体需要格外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成为社会道德风尚的引领者、传播者,成为社会道德体系的强有力支撑者。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内涵以及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无形中拓宽和强化了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只有加强对教师的全面要求,才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任务和目标。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在教学活动中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以及为学生传达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念,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作家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原为修身,正己才能正人正世:不修身不正己而去正人正世者,无一不是盗名欺世。”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知识、娴熟的教法,还要有较高水准的道德修养,才能配得上“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其身正方能正人,教师要有勤于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化学生,在奉献中寻找初心和自我,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

当前,师德建设做得到不到位,教育事业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影响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可以说,师德水准是体现我国公民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尺。在我国深化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想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就要加强师德建设。没有高水平、高素质、高境界的教师队伍,就无法更好地为国精育良才,就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4年,教育部相继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发布,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教育事业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础工程。当前,一些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存在身份认识不清、政治意识淡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单纯地把教师作为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来对待:二是教师自身社会责任担当意识、道德意识不强,容易做出与教师身份不符的行为。

目前,仍有极少数教师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崇高性,存在一些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倾向,这些都阻碍了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失德问题,国家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近年,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使教师这一职业“蒙羞”的社会事件,如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中小学教师课外开办补习班和校园性侵事件、幼儿园虐童事件等,这些现象极易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使得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受到公众和社会舆论的严重质疑。 “必须将立德和树人有机联合,回归对教育本性的尊重和坚守,才能实现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诚心和爱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加强师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应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使命感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因此,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力军,首先要明确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教育是基础性工程。作为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做好育人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随时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纯正的思想素质为师德建设保驾护航,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应在实践中积极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责任感

“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具有较高的道德要求。人民教师首先是人民的教师,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切忌只顾自身私利,不管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为,教师需要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品质点亮教师这一行业。教师既要对办好社會主义教育有无限的忠诚,又要对祖国未来和希望有充分的诚意,把教师职业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做。例如,张玉滚是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他长期扎根黑虎庙小学,对教育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执念,先后教过500多名孩子,培养出多名大学生。当地人把他的事迹编成歌曲传唱,感动了无数人。当前,全社会要行动起来,积极引导广大教师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让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切实感受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的崇高使命,把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当成一种职业信仰。

(三)应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增强教师的获得感

当前,教师队伍的社会存在感和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提高。相对来说,教师平均收入处于中低收入水平,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和偏远地区工作的教师收入更低。教师不仅是教书先生,还要承担其他不同的社会角色。因此,国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维护教师基本权益,让广大教师在社会上真正有地位、有尊严、受尊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全社会要正确对待创造物质财富和人才培养的关系。尽管教师没有直接为社会带来有形的物质财富,但其对人才培养的贡献是不能单单靠金钱来衡量的。所以,全党全社会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的重要作用,努力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成就感,加快形成教师以德为先、甘为人梯的良好局面。

(四)应通过道德榜样的力量强化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涌现出了很多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师。如:深入大山,研发种植各种果树,带领村民走上发家致富道路的“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研发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的“时代骄子”黄大年:扎根基层教育29年,在危急时刻飞身救学生的李芳……他们都是教师队伍中践行师德师风的先进模范。全社会要善于挖掘典型,宣传弘扬他们优秀的精神品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努力向先进典型学习,自觉向先进典型看齐,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

(五)通过教师个人自觉养成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

人贵在自省。广大教师要有自觉培育自身高尚情操和良好道德的能力,通过自我修为和积淀,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人才培养是教师职业价值的最高体现,而师德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师要始终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面对教育事业,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始终保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高尚品质和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强化学生德行教育上,“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诚然,我国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直接传授者和引导者,如何实现师德建设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仍是当前一段时期需要高度重视的时代课题。所以,广大教师必须时刻保持投身教育事业的初心和决心,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诚心和爱心,坚持“四个统一”,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立德树人”,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2]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宋婧琳,张华波.立德树人,为何首在立师德[J].人民论坛,2018,(2).

责编:雨 山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使命感责任感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
工匠精神之责任感与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