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9-05 01:30曲永萍陆以霞王晨李贺曲善颖张瑶倪欣赵晶孙玥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7期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诊疗消化内镜

曲永萍陆以霞 王晨 李贺 曲善颖 张瑶 倪欣 赵晶 孙玥

[摘要] 目的 研究与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来该院采取消化内镜进行诊疗的102例患者(2016年11月—2018年11月)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常规护理管理组(51例)与无缝隙护理管理组(51例),其中该院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管理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而对无缝隙护理管理组患者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内镜医生满意度)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以及内镜医生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患者采取消化内镜诊疗时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达到较佳的管理效果,可以加以应用。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管理;消化内镜;诊疗;护理不良事件;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b)-0049-02

消化内镜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诊疗用具之一,在很多危重疾病的诊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消化道异物、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消化内镜室的护理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院以及科室的形象,同时还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采取传统护理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很多医院开始尝试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该类护理管理方法更加有效,可以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1]。该文研究与分析在对患者采取消化内镜诊疗时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1月间该院收治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采取消化内镜进行诊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常规护理管理组(51例)与无缝隙护理管理组(51例),在常规护理管理组的5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3例,有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18~85岁,平均年龄为(50.71±6.42)岁,在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的51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有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18~83岁,平均年龄为(50.63±6.4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管理方法

常规护理管理组:该院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管理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常规健康宣教、基础护理、对症护理等。

无缝隙护理管理组:该院护理人员对无缝隙护理管理组患者采取传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同时联合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培养模式:对护理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培养模式,例如床旁教学、课堂讲座以及医师授课等,将无缝隙护理方面的技能以及相关知识告知护理人员,且指导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操作,并且定期进行考核,保证每个参与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护理人员均能够掌握相关知识以及操作。②成立专业无缝隙护理团队:医院或者科室可以领头成立一个专业无缝隙护理小组,同时需要护理人员的日常表现以及擅长的方面来将护理任务进行分配,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由护士长作为小组长,统筹调动整个护理团队的工作,小组成员负责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采取奖励机制来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维护医院以及科室的良好形象。科学制定针对性护理评估单,全面评估患者诊疗前后的服务情况,科学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2]。③护理路径管理:在患者入院治疗的第1天,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详细地介绍医院基本情况、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以及病房环境等内容,让患者以及家属做到心中有数,包括生理、心理以及用药等方面的内容,积极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树立治疗的自信心。④出院护理:做好患者出院护理工作,将出院后应该注意的内容详细地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并且将随访的时间以及内容制定好,指导患者按时用药,定期来院复查等。

1.3  评判标准

由该院护理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内镜医生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详细地记录,且进行存档。其中护理满意度以及内镜医生满意度均采取该院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判,其中护理满意度的调查对象为患者,内镜医生满意度的调查对象为患者的内镜医生,问卷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每个等级的分界点为60分、70分、80分以及90分,分别对应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以及非常满意[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在常规护理管理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了术前处置不足的情况,有2例患者出现了呼吸道误吸的情况,有3例患者出现了附件仪器准备不足的情况,发生率为15.7%,而在无缝隙护理管理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术前处置不足的情况,发生率为2.0%,故无缝隙护理管理组与常规护理管理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指标均较佳,但是无缝隙护理管理组患者的该项指标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 0,P=0.027 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護理满意度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3 7,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的内镜医生满意度

两组患者的内镜医生满意度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的内镜医生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0 9,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可以将患者的病变性质、范围以及相关部分等病情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反映[4],因此受到广大医师以及患者的喜爱。无缝隙护理管理强调护理精细化,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5]。

该文研究与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内镜医生满意度)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无缝隙护理管理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以及内镜医生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似在研究结果在李敏[6]的研究中也存在,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护理满意度为98.00%,内镜医师满意度为95.90%,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0%,护理满意度为81.60%,内镜医师满意度为81.60%,但是其研究中详细地论述了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些内容是该研究所欠缺的,还需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采取消化内镜诊疗时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达到较佳的管理效果,可以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庞玉玲,苏春慧,张艳,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9):1074-1076.

[2]  薛箫,吴桂明,林朝霞,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实践与效果[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4):629-631.

[3]  万会莲,孙志青,夏颖,等.无缝隙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与PICC联合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7(2):135-140.

[4]  郜慧青.医院-社区-家庭对接的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0):1537-1540.

[5]  覃喜香,彭铁立,刘均英,等.多学科团队合作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患者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7):160-164.

[6]  李敏.无縫隙护理管理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2110-2111.

(收稿日期:2019-03-15)

猜你喜欢
护理不良事件诊疗消化内镜
消化内镜诊疗中引用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诊疗新进展
内镜治疗消化内镜诊疗相关性穿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预后效果分析
儿科消化内镜医师规范化培训初探
18例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