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现实问题探析

2019-09-06 07:53曹学魁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现状对策

曹学魁

[摘   要]近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了一些需要面对的新情况,革新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势在必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应做到:认真研究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革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采用科学的德育工作模式,追求良好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1-0095-02

近些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断裂地带”,一方面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形形色色的学生思想动向面前大范围地失去了效能,而新的德育工作模式在反复的探索中难以得到确立;另一方面是新一代青少年学生在生活体验和社会感知中产生的困惑难以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得到解决。可以说“施”与“求”之间的矛盾给学生的头脑留下了较大的空白区域。这个区域,“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社会大转型期五花八门的各种思潮“随风潜入”,让教师觉得在学生身上发生的各种难以处置的现象并不令人诧异。因为一直以来对教育改革的探讨一度偏重于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相对忽视了德育工作的灵魂地位。近些年来,鉴于一些比较严重的校园事件的发生,人们开始重视德育工作并对德育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反思,但仍然缺乏非常管用的应对措施,仍然难以找到特别有效的、非常科学的学校德育手段和成体系的德育改革方案。本文就革新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等提出几点建议。

一、认真研究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需要相适应的德育目标。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德育目标进行了精到深刻的论述,为当代学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教育管理者与广大教师理解、贯彻、施行的问题了。毛病大致出现在这些方面:由于部分教育管理者及大多数教师的懒于应变或应变不善,导致德育工作的滞后,“以己之昏昏,欲使人之昭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再加上许多政治教师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新鲜问题,许多教育管理者无法察觉正在发生的变化,许多教材的编写总是不尽如人意,从而造成左堵右挡、被动应付的局面,不能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更无法达成德育目标。甚至有的学校、有的地方一味强调“考出去就行”“成绩挂帅”,使得德育工作成了空白。那些自知考不出去或无意上进的学生会怎么样呢?这些勉强完成学业的学生走向社会,无疑将成为社会问题的潜在制造者,甚至有的学生未出校门就问题不断。校园是净土,教师是校园的主宰,学校领导是校园的灵魂,更上一级的教育管理者是灵魂的灵魂。这些灵魂是否纯洁和高贵,这些主宰是否管理得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部分教师长期以来有着一种矛盾与浮躁,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缺乏热情;部分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力度不足,这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并不像过去那样单纯和稚嫩,他们雪亮的眼睛可以看到教育者身后所拖着的阴影。

所以,我们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当以大面积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为前提,对教育者的再教育和选贤任能都是不可忽视的。“身正令行”的道理是人尽皆知的。

二、革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身既正矣,则有令必行吗?也非尽然。现在教师所采用的德育手段,仍大量地沿袭过去的“说教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几乎被打入冷宫。这一来是因为施教者的“懒”,二来也是因为舍不得投入成本。这样便使得学校德育工作既缺乏精神上的主动,又缺乏物质上的有效投入,那么学生的德育“市场”被社会“新生事物”占领就不足为奇了。现在已经不是感叹和惋惜的时候了,“防微杜渐”已显得捉襟见肘,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修正,千万不能等到情况更加严重的时候再去处理。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大社会背景的底色必然会渗透到这一片天地中。正视这种渗透,不仅有利于教育者的“身正”,也有利于学生的“心洁”。学生是成长在家庭、社会、学校三种各具特色又彼此关联的环境之中的,他们带着家庭的烙印来到学校,最终又走向社会,并组合成新家庭,这个过程绝非是一个封闭的过程。那么德育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学校德育工作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学生德育工作的复杂化无疑是上述三个环境的不协调造成的。因此,要达到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目标,就应该扣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链条。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是一项由政府部门主导和实施的社会系统性工程,而学校德育工作是这项宏大工程的主体部分。净化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教育应该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两台大戏,须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才能唱好。“没有健全的教育环境而能养成可贵的精神品质的例子,我连一个也没有见过,或者反过来说,有了完善的教育工作而会产生堕落的性质,也是不会有的。”马卡连柯说的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三、对教师进行再教育,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素质

现在的教师似乎不大明白德育的内容,比如说部分教师似乎认不得什么是理想和传统,什么是群众观念和集体观念,什么是劳动观念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什么是社会主义公德等,因为他们自己也被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纯粹的享乐主义等所困扰,成为“传统观念”和“现代理念”的骑墙派。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或者因为种种矛盾而放棄德育,成为一个传授技能的“匠人”,只“教书”不“育人”;或者把“传统的观念”有意无意地与现实中的个别现象进行简单对比,不下结论,给学生造成思想和选择上的困惑,罔顾学生的迷茫和邪思。这固然是上文提到的矛盾和浮躁在实践中的反映,但这里着重要说的,就是要尽快找到扭转这种局面的办法。教师要以崇高的使命感尽快地为自己的大脑充电,向自己的思想开刀,然后用丰足优质的浆汁哺育学生焦渴的心灵。

四、采用科学的德育工作模式,追求良好的德育效果

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正如赫尔巴特所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教师必须要以课堂为德育的主阵地,将德育因素渗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教师不应在课堂上不负责任的信口开河,要严肃、真诚、科学地进行德育。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在新的形势下应不断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不妨再去寻找其他的手段,比如分享适宜的影视资料,举办歌咏会,等等。教师要使用“随风潜入夜”的方式,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不要让学生对德育产生腻烦之感。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令人大为忧虑。“忧则思变”,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战略必须加以调整,学校德育工作的战术也须进行研究,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需要迅速地得到良好的解决。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对策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