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构建

2019-09-06 13:40王萍萍
财讯 2019年36期
关键词:执行内控制度构建

王萍萍

摘 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单位管理运行、风险防范以及资产安全保障的重要规则设定。如果事业单位想要维持自身可持续稳定的发展,则应深化内部制度重要性认知,同时以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参照,构建科学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强化执行力度,将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制度所具有的价值。本文针对现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优化构建及执行制度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构建;执行

一、引言

在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制度科学性以及执行状况,关系到到各项业务的组织进行。在事业单位中,需要每个员工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整体运作的稳定性和秩序性。在进行内部制度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以国家的相关法规为基础,保证控制制度能够在各个业务及部门有效实施,维持最佳的成本效应。2012 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5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从多维度进行了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对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存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尚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起源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后逐渐涉及各个领域中,扩展到商业证券、保险等多个行业的风险管理领域,在事业单位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的应用是为了保证对经济行为的制约。通过清晰准确的会计信息记录,实现内部财务的监督审计,为资产安全提供保障。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行政单位涉及到市场经济领域因素增多,有大量的经济往来和市场因素参与,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资产经费安全保障。当前我国各行政单位出台了一系列单位内部规范制度,也依照文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内部控制方案,但具体实施应用过程中,根据所出台的相关中心内控制方案执行过程中,因实际控制中岗位分离、审批控制制度落实到不同单位时,存在多方面的干扰影响因素,使得执行效果与预期之间存在偏差,实际指导作用较差。部分单位执行内部控制管理时,未能形成明确内部体系,导致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责任的落实缺乏力度,内部协作有机性较差,不能形成良好的部门协作,执行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仅为表面的规范形式,没能起到实际作用。

(2)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存在不到位

尽管为了推行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事业单位制定了执行制度,利用相关措施如财政管理软件、办公室信息系统等进行监控流程管理,但实际操作中多种风险因素导致内部制度控制防控作用较低。同时内控执行效果检验不到位,导致制度执行力相对较弱。一些单位在执行的过程中权责划分不明确,缺乏必要的奖惩制度,无法发挥内控制度的有效作用,导致财政资金风险增加。资金冒领以及盗用的情况普遍存在。事业单位信息机制需要不断完善,信息机制的完善,需要各部门形成有效科学联动,以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提升不同部门的参与度,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系统,使得财務信息具有准确性。但当前实际,事业单位对于信息制度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各部门的有效联动,使得其内部存在多方位弊端,可能存在员工身兼数职的状况,使得部门制约性缺失,建设水平低下。

(3)内部控制报告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财会[2017]1号文)指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应该涉及内部控制建立、各基础层面业务,具有综合反映能力,但是事实上行政单位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当前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内控意识薄弱,仍然按照传统的资金指标、管理方案开展各项工作,内部控制工作应该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如果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会使得各项问责机制无法有效落实。工作人员往往在领导指示下处理问题,削弱各岗位的制衡作用。如果权责划分不清晰,就无法保证运作流程的有效性,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诿。内部控制报告制度无法落实,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长期稳定发展。部分单位并没有明确的财政预算,以及对账规范性操作,在物资的采购过程中,未能按照采购计划表进行,购置内容与后期验收的结果有偏差,缺少进度审批、完工结算、财务报告等必要的数据资料,可能会导致财政资金出现浪费。

(4)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制度尚不健全

为了实现对会计资料监督的有效性,需要以国家审计部门为支撑,同时内部审计机构应展开一系列列的监督工作。但事实上一些事业单位往往忽视了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要么未设立相关审计部门,要么设立部门后,不能充分执行相关审计监督事务,其作用发挥受到影响,降低了整体行政管理水平。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缺乏科学的审计方法及技术,责任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都会导致审计监督效果受到影响。

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构建与执行对策

(1)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因为我国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尚处在基础建设阶段,缺乏必要的规章实施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编订,要求进一步提高,导致现有的实行财务管理方案与会计核算体系存在不匹配的状况,实际管理效率偏低。作为相关单位内控工作的法律规范制度管理效率低下,存在滥用职权挪用公款的现象,因而需构建更加科学的单位内控制度,提供法律体系依据。根据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现状,优化管理制定以及执行,使得资金的应用合理性有所保障。

(2)严格落实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有效控制能够为财务资金安全提供有效保证,从而实现财务科学管理目标。事业单位应该严格落实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企业的预算管控,保证管控能够覆盖到企业部门的各个单位,强化各部门单位的联动性。做好财务管理安排,注重对成本进行控制,实施有必要的风险预算控制,对关键时间节点严格把控。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预算考核项目规制,保证制度有效落实,避免出现较大的偏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关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及岗位的职责权限,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审核、报送、分析使用等工作。

(3)强化内部控制报告制度执行

当前相关法制规定,能够为单位的内控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实现单位工作的规范化。强化内部控制报告制度执行,形成有效的各单位之间权力制衡,通过内部有效制约,保证资产的使用规范性,避免出现坏账以及违规操作的情况,也使得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为实现强化内控制度报告制度执行,使其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事业单位应该以重要性、客观性、规范性为基础原则,将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保证其真实性及完整性。

(4)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制度

内部审计机制是内控建设的重点环节,为了保证内控制度顺利开展,应该通过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保证审计内控相互促进,对于企业的经营规范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对此,应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制度,强化内部审计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实施,内部管理人员需要强化监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内部控制的管理水平。通过监督与评价制度,对单位中经费合理管理,实现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约束以及关键节制点风险管控,以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形成事业单位内部权力制约,有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监督体制的建立完善,需要各部门积极参与,包括外部政府审计部门以及内部设立的职能部门,或者是广大的群众,通过积极监督发现问题,反馈解决的基础上落实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国家相关法规的有效执行,提升整体内部管理水平。

四、结语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深化,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有了新的要求,内部控制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优化,随着时代发展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保证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提升自身的信誉度,推动我国的廉政建设。构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满足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各个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制度,不断进行创新改革,探索符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侯爱阳.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难点浅析[J].经营者,2019.33(24):19-20.

[2]张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建设的探索[J].中国经贸导刊,2018(32):85-86.

猜你喜欢
执行内控制度构建
如何走进高三孩子的复习阶段
财产刑执行的检察监督的现状及思考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