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2019-09-07 10:24葛文君
医药前沿 2019年22期
关键词:华法林瓣膜心房

葛文君

(睢宁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 徐州 221002)

心房颤动属于一种快速心律失常的症状,该情况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临床上常见心房颤动患者出现脑动脉栓塞,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近年我国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病率不断上升,因此出现脑动脉栓塞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多。目前,多个研究结果显示,给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的抗凝治疗可降低其脑卒中发生率,但国内关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关注度较低,造成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久高不下[2]。本次研究中旨在对我院心血管内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治疗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500例为对象,男性296例、女性204例,年龄45~81岁、平均(60.83±5.37)岁;患者病情均符合《实用心血管病临床手册》[3]中的诊断标准,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心电图表示在绝对不规则R-R间期,未见明显P波,以心房颤动波代替;排除具有心脏手术史和心脏瓣膜病、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史、痴呆或者精神病史患者。

1.2 方法

详细整理纳入5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是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监测患者的临床治疗和INR结果,采用CHA2SD2VASC量表评分判断患者的卒中情况,用HAS-BLED出血评分量表评分判断患者的出血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抗凝治疗和INR监测结果

纳入500例患者中单药抗凝113例(22.60%),单纯血小板治疗271例(54.20%),结合抗栓治疗14例(2.80%),未接受抗栓治疗97例(19.40%);128例抗凝治疗患者中127例(99.22%)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1例(0.78%)患者使用新型抗凝药物治疗,其中INR监测达标20例患者。

2.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通过下述表格分析得出:CHA2SD2VASC评分0、1、≥2分的抗凝治疗率是50.00%、37.50%、30.12%;HAS-BLED评分<3和≥3分的抗凝治疗率是22.22%、12.50%,差异显著(χ2=3.9307,P=0.0474)。

表 各种抗凝方法情况比较[n(%)]

3.讨论

心房颤动是一种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房呈无序电活动状,故而心房不能有效的收缩,患者的房室结的快速心房激动传导减弱,导致心室律不规则,常见快速或者减慢的心室率,体内心脏泵血功能会降低,心房中附壁血栓形成的风险很大[4]。

心房颤动患者常会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陈瑾瑾等[5]指出心房颤动患者常见心源性脑卒中,且对患者的危害更大,房颤相关的脑卒中致残和致死率更高。所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治疗时,要注重对患者脑卒中事件的预防,给患者科学且规范的抗凝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仅有25.60%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而99.22%患者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只有20例患者INR监测达标。由于华法林属于一种香豆素类抗凝剂,能够在人体内对抗维生素K,通过对人体内的维生素K有关的凝血因子合成抑制,起到抗凝的效果,对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显著。鲁晶[5]指出抗凝治疗心房颤动非常重要,服用华法林抗凝的血栓发生率仅为6.9%。故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治疗时,要注重对患者脑卒中的防治,降低患者的卒中风险,但临床用药时要科学规范,尤其是高龄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时要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再给患者提供更科学权威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尤为关键,接受心血管内科治疗时要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对INR进行密切监测,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华法林瓣膜心房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左心房
“烂”在心里
花开在心房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