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表达型”语文的学理特征及价值

2019-09-09 02:34曾扬明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居里夫人言语经验

◇曾扬明

一 经验改造:“表达型”教学的内涵取向

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

如果把表达一词放在语文教学的语境中,我们理解为:学生在阅读作品时,经过教师专业的教学活动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把作品加工、内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朗读气质, 对文本产生不同的见解,或依据另一个语境重新表达,最终产生儿童自己的言语作品,其学习行为的多样性与交际性,称为“表达型”教学。意思是,语文教学就是儿童言语经验的改造。“表达型”教学有三个核心要素:言语世界、专业的学的活动、学习成果。言语世界即学生阅读的对象,它是学生学的凭借;专业的学的活动,就是课堂,以言语活动为抓手,进行专业策划;学习成果即学生言语经验的结果。

学生学习语文,不是零起步,而是在一定的言语经验基础上,把新的言语作品当作学习的言语素材,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活动,学生的言语在原有的基础上生长,形成新的言语经验,这就是言语经验的改造过程。当学生阅读成人作品时,其思维是对原有作品的加工, 加工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其产生的效应或是粗糙的,或是表面的,甚至可能是混乱的。其言语经验是感性的,还未形成自己的成熟的言语经验,这就需要改造。改造手段就是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言语活动策划则决定言语经验生长的强与弱。活动策划得好,成果就丰富,言语经验自然会得到生长。如果只阅读,不活动,只是汲取其表面的信息,不加工,其言语经验就是糊涂的,不清晰的。阅读,一定要让学生去“创造”,包括读、写、画、演,就是表达。当然,并不是阅读每篇文章都需要读、写、画、演,学生只要在阅读中有“表达型”的阅读思维,积淀后自然“下笔如有神”。

二 言语策划:“表达型”教学的模型结构

“表达型” 教学的三个核心要素——言语世界、专业的学的活动、学习成果,三者从理解到活动,从活动到表现,实现转换后又反观阅读质量,是一个互相照应的系统。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式来理解教学的模型。

具体模型会产生复杂的言语转化活动,有多种展现方式。下面选其三种具体描述:

1.“言语专业行为”的样态课。这种课型要求从言语世界中发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所谓有价值,就是依据文体特点和学段目标开发出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师策划言语活动(活动路径包含朗读、写作、画图、描述、复述),实现成人言语作品的转换,形成儿童自己的感悟。以《给予树》的教学为例,可以设计以下表达活动:

◆站在母亲的角度来读,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情感变化,研读文本,体会母爱;抓住孩子间的馈赠,体会兄弟姐妹情。

◆站在金吉娅的角度来读,重点读好金吉娅去援助中心礼品区, 送卡片和送礼物的过程,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读,读金吉娅的话和她母亲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伟大的母爱和人心的善良。

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情溢于言表,不仅培养了语感,还逐渐提高了表达力。朗读时,学生必须按角色来组合语言材料,其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也会不同。这种朗读,是创造作品的一种有力手段。

2.“写、读、创”的样态课。课前,教师预设表达话题,先让学生阅读成人言语作品,发现式阅读后,重新表达,形成自己的言语作品;课中,学生把作品带入课堂,教师策划活动来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实际上,这种方式是先学后教,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是在形式上,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为例,教师课前先设计学生的言语活动,以言语活动的任务驱动学生阅读,从而形成阅读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三个话题,让学生课前阅读并书面完成:

感悟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操作程序:先讲故事,然后找出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内容;阅读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内容,讨论居里夫人为何淡泊名利,最后得出结论)

描述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操作程序:主要采取描述的方式, 先想好居里夫人发现镭,表现出什么精神:是科学精神,还是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围绕主题,再针对环境、人物神态、人物动作的描写,以自己的观点来评论居里夫人)

给居里夫人写颁奖词。(操作程序:搜索《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了解颁奖词的特点,再依据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写颁奖词)

这些话题驱动学生阅读、表达、展示,然后对比原文阅读, 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居里夫人。这种理解是用学生自己的作品来印证的。

3.“知识表达”的样态课。课前,教师先设计朗读、批注、叙述、画结构图等学习策略,然后让学生对照活动的程序方法和策略去阅读,用自己的知识去发现原文的结构特征、表达特点,这是典型的发现式学习。这种模型的教学,主要是教阅读方法(或阅读策略)。朗读如何进行? 批注的内容是什么?叙述如何来写?课文只是一个引子,要借用这个引子来学习方法。特别是对复杂的文本,很需要采用这种方法。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文章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这时候,就可以提出以下学习方法,让学生画出人物关系结构图,然后依据结构图去复述故事内容。其学习步骤如下:

◆说出或写出课文中的人物。(曹操、周瑜、鲁肃、诸葛亮)

◆在课文中找出括号里的关键词,想想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妒忌、派、探、帮、借)

◆用结构图画出人物之间的联系。(可尝试用三角形态的图式)

◆依据你画出的结构图,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表达型” 教学的核心要义在于策划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读中吸收,表达中理解,表达中训练思维。可以转换角色朗读,角色不同,朗读的方式不一样,从而形成新的内容;可以改变文体重新表达,形成儿童自己的阅读作品;可以提供话题,把课文当作表达的语料或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再表达,形成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画结构图,形成整个文本的思维导读图,长期训练,会形成新的表达图式。这些活动,体现了表达的交际性和多样性,不管用何种方式,学生在阅读后最终要形成自己的言语作品。

三 言语生长:“表达型”教学的语用价值及精神价值

“表达型” 教学的教学价值在于语用和精神生长。两者不可分,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其价值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

1.积极语用。“表达型”教学注重积极语用的形成。什么是积极语用呢? 浙江师大文学院潘涌教授曾提出:所谓积极语用,是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而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富于创造活力的主动完整的表现性言语行为。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来源),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艺术创生为形式特征,因而富有创造活力。和积极语用对应的一个概念叫消极语用, 它相对偏重接受主体机械认识、客观理解、单项接受,从而趋同于外化、共性表述的被动狭窄再现性言语行为。两者区别在于“以谁为中心”,积极语用以儿童的言语经验生长为中心,消极语用以选文为中心。

“表达型”教学,关注的是儿童学习主体,将成人作品在教学平台上转化成儿童的言语作品,即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和积极语用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过去,我们关注的是学生的理解吸收,停留在消极语用层面。母语的学习者和实践者,究竟要成长为言语的表达主体抑或沦为言语作品的“复述主体”?这是积极语用观和消极语用观之间的分水岭。积极语用围绕发展学生“思想力”和“表达力”这一轴心,注重培育每个学生的主体人格和自主思想,主张释放表达天性、尊重表达“基因”、强化表达主体、鼓励表达个性。

2.言语赋形。所谓言语赋形,就是根据阅读所获得的信息,根据教师设计的言语活动,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重新组合语料形成新的 “语篇”。“表达型”教学的本质是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驱而行,以输出型语用为主导,改变我们过去语文课程主要以阅读课为主的形态。以往,我们的写作课是阅读教学的附庸,而口语交际教学则完全缺失。这样一种课程与教学的狭隘格局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基于阅读和倾听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输入型语用固然重要,但它无非是为输出型语用作必要的积淀, 只有经过长期的语用实践转化为更重要的表达力时, 输入型语用才对智慧生命具有意义。“说”和“写”是指向,是语用行为的目的,“听”和“读”是其基础和条件。古往今来,唯有语言的表达力才是实现主体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最后达成学生自身价值的最主要能力。

猜你喜欢
居里夫人言语经验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科学奇女居里夫人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