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地图,为“教课文”到“教语文”助力
——以《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活动设计为例

2019-09-09 02:34◇陈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过程

◇陈 杰

如何从“教课文”转为“教语文”? 我发现,借助学习地图设计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学习地图源于思维导图, 但又不同于思维导图, 它以能力发展为主轴来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直接体现。学习地图运用表格、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等元素把文字信息变成有逻辑关系的图解, 激活学生的神经细胞, 形成大脑图谱。我以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24 课《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为例,谈谈如何运用学习地图,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学习活动一:借“档案表格”,梳理文本内容

教师先请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指导学生读好“吓坏了”的语气。然后,教师问:太阳是怎么学习的?学生回答哪句,教师就在PPT 课件上把哪句标红。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把关键词说出来。学生回答,教师贴词卡:“发光”“上山下山”“唱歌”“没有成功”。最后,学生齐读关键词。

教师出示表格, 要求学生把关键词填到表格里。学生完成档案(如下图)。

我们常常习惯于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于永正老师说过:“教学不能满足于教过了,‘教过了’不等于‘教会了’。”“世界成长档案” 创意激荡了学生的思维。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通道与载体, 梳理学习关键词后,再填入档案中,打开了学生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这一学习地图的使用,化教为学,为学习助力,功效明显。

学习活动二:再借“档案表格”,习得文本结构

教师请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学生继续完成“世界成长档案”。时间是4 分钟。待学生全部完成后, 教师出示学习单反馈(如下图),然后要求学生改正。

围绕学习地图,学完“太阳”这一部分后,师出示“世界成长档案”后续篇,让学生独立完成,进行方法的迁移运用,将本课学习到的 “抓关键词”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果说学习活动一是“学一学”的过程,那么学习活动二就是 “练一练”的过程,学练互融,教与学才相辅相成,才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力。

学习活动三:借漫画图,实现“能力转化”

师:(呈现《课堂作业本》题目,如下图)请同学们看着图片和在“世界成长档案”中关于太阳的关键词,以“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为开头试着讲讲“太阳的学习”过程。

(生先自由练习,后交流汇报)

生: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太阳开始学发光,学着怎么上山下山。它也试过学唱歌,但是没有成功。

……

师:请你用讲“太阳的学习”过程的方法,从“月亮”或者“水”中任选一个,说说它的学习过程,先在小组里面讲一讲吧。

(出示课件“月亮”和“水”的学习过程漫画图,以图和关键词构成。生组内练习后,上台讲)

……

此学习活动中,教师创设的学习地图为“漫画图”,图文结合,谐趣呈现。在教学中使用它,降低了学生“复述故事”的难度。“故事”环境的创设与“非连续性图文”的创生,使学生学得积极,学得生动,学得有效,实现了“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华丽转身。

猜你喜欢
过程
血脑屏障损伤在正常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基于CFD的燃烧轻气炮发射过程仿真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享受真实,享受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成长,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
璎红:走在过程中
签订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