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常见问题 促进深度学习

2019-09-09 03:10李闷心叶晴莹
中学物理·初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深度学习实验

李闷心 叶晴莹

摘 要: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主要原因在于学习时的急功近利,一开始就瞄准考点、真题,想通过刷题来找到规律和窍门,但最后发现,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失灵无效,根源在于学习停留在浅层次,而试题设计强调的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深度理解.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加一个、实验多一步,来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理解性和批判性的深度学习当中.

关键词:深度学习;实验;问题式教学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4-0033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主要原因在于学习时的急功近利,一开始就瞄准考点、真题,想通过刷题来找到规律和窍门,但最后发现,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失灵无效,根源在于学习停留在浅层次,而试题设计强调的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深度理解.

深度学习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一些貌似常见的资源,通过认真挖掘,可促进学生深度思考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加一个,实验多一步,来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理解性和批判性的深度学习当中.

1 案例一:黑板反光问题

1.1 问题加一个,发现认识很模糊

教室里黑板的反光是学生很常见的现象.常见解释为:A同学看不清字,是因为黑板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只是模糊知道关键字眼“镜面反射”.

教师提出疑问:同一块黑板,对A同学是镜面反射,对其他同学又是漫反射?

学生思考:不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由反射面情况决定的.在这个问题中,如果按照上述解释,即黑板面发生反射,那不论对谁,黑板都是发生镜面反射.

这里出现了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即这个现象中的反射物有两个,黑板面和黑板上的字.如图1所示,光线从窗户进来,黑板面比较光滑,发生的是镜面反射,而黑板上的字,是粗糙的,发生的是漫反射.图中的A同学接收到两类反射光,黑板面的镜面反射光和字的漫反射光.

至此学生进入另一个疑问,那既然字的漫反射光能进入A同学的眼睛,那A同学应该也能看到字啊?可为什么他会看不清,甚至完全看不见字呢?

此时,再引导学生对比两类反射光的强度,从图1可知,字的漫反射光较弱,而黑板的镜面反射光则强得多,甚至造成了刺眼,两类反射光的强度相关太多,弱光在强光的掩盖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导致了A同学看不清字.

1.2 实验多一步,实践检验理论

按照上面的理论解释,此时,只要拉上图1中窗户的窗帘,让黑板的镜面反射光减弱,A同学就可以看得清黑板上的字了.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感受这个现象,可拿一个摄像头放在A同学位置处,全班同学通过屏幕观看记录窗帘打开和窗帘拉上的情况对比.

对于教室两侧都是窗户的情况,还可以先尝试理论分析,此时应该要拉上教室哪一侧窗户的窗帘,再实践验证.

本案例中,借助高质量的追问引发思考,让学生发现自己原来以为懂的知识,原来理解并不到位.逐步深入探讨,让问题层层清晰.然后加一步实验,直接利用教室进行真实情境探究.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做到关注学科的核心素养.

2 案例二:扩散现象

2.1 问题加一个,清晰理解规律

在实验现象描述部分,课本上写明“由实验可以看到,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最后颜色变得均匀.”

此时可问学生:“扩散现象至此完成,对吗?”许多学生认为是的.

这里就是一种认识的不到位.

扩散本是看不见的运动,用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的空气做实验(如图2所示),是科学方法——转换法的应用,将看不见的运动用颜色的变化来展示.

颜色在变化,学生认为分子在运动,颜色不变化了,分子就停止运动了吗?所以,多问这一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句话中的“不停地”.

2.2 实验多一步,解决实验设计问题

课本上做气体扩散实验时,实验设计是将二氧化氮气体放在下面,空气放在上面的.并且在实验操作指导部分有一句话:“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它能进到上面的瓶子里去吗?”这里其实就是强调,如果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放在上面,那么两种气体的混合可能是重力的原因,那么此实验就不能反映分子在做热运动.而如果是将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放在下面,则排除了重力原因.

此时可以将实验再多做一步.如图3所示,将两瓶移开,会看到上瓶中滚滚不断地冒出红棕色的气体,而下瓶只很轻微地冒一点点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就如同图3,两瓶颜色差别很大了.这里两瓶里面其实还是充满着气体,但颜色完全不同,就是对两瓶气体密度的反映,即虽然两个瓶子都在扩散,但重力所起的作用却不同.但由于上瓶的瓶口朝下,氣体的重力作用是使NO2气体离开瓶子,而下瓶的瓶口朝上,气体的重力作用是使NO2气体留在瓶内.因此,在这里,多做这一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此实验中重力的干扰,更好地体会实验设计的巧妙.

本案例中,教学过程中,从深度学习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活动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模糊认识,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法,能着眼高阶思维的训练发展,并加强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所谓“物理”,指见物明理,见物思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强调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所学内容的批判性利用,追求有效的学习迁移和真实问题的解决,而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的认知上.

问题加一个,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实验多一步,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长期坚持以点发散来深度挖掘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开拓视野,发展能力,更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切实体会写在教科书上的方法、结论固然重要,但它背后孕育发展转化的历程更富启迪.最终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宗成.编题之于知识·评题之于思维·变题之于素养——深度学习视域下中考物理计算题复习的方法论指向[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03):52-56.

[2]沈志雄,沈希克.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解题策略例析[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12):77-79.

[3]白孝忠.初中物理课堂活动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基于促进“深度学习”视角说明[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21):22-24.

[4]陈娟.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策略——以“一道电学实验题”复习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0):27-28.

[5]姚碧鸿.突破实验有效改进——深度学习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34(10):28-30.

[6]彭夷.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备课——以“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备课为例[J].物理教学,2017,39(09):39-42.

[7]陈从先.促进“深度学习”的物理复习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18,36(03):15-18.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深度学习实验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试论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法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