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产教融合

2019-09-10 07:22李鹏李世军
教育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融合

李鹏 李世军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是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出发点。根据《教育学名词(2013)》中的定义,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中国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由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旨在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可以看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是“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机构”,目的是“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关键词是“应用”。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层次中的类型定位、在教育类型中的层次定位、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时,方案还指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收高等教育”。面对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与发展目标的明确,思考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新课题。深化产教融合,是破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新时代新使命的科学路径和方案。

为何要融: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缘起问题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职业性、技术性和终身性是职业教育的三个本质属性。职业教育这个名词本身便内含了职业这一前提,决定了职业性必将伴随职业教育的始终。换言之,职业教育就是为了职业、关于职业、基于职业的教育,必定应该以职业为导向。人的社会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集群突破,以及科技革命速率的不断加快,也对职业教育提出“终身性”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这三个本质属性,决定其不可能通过传统课堂独立完成,而是要打破教室和学校的围墙,甚至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在产业和教育的融合中实现职业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产教融合是国际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选择。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提升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近几十年来,新技术的集群突破使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之间的鸿沟拉大,这成为摆在世界各国职业教育面前的普遍问题。产教融合也成为国际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遍选择,目前各国已有多种模式可供参考。比如德国校企合作“双元制”模式、英国工读交替“三明治”模式、法国校企合作办学的“学徒培训中心”模式,以及美国“工学交替式”“合作制”教育模式、日本“产学研”模式、新加坡“工厂制”模式等。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变迁,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业和教育的利益最大化。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属于方向性和可行性的探索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深入到合作办学与人才培养的具体领域,并上升到法律层面,属于形成期。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这一时期产教融合涉及的领域及内容更广泛、更具体,产教融合政策法规也得到了大发展。第四阶段以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标志,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出现产教融合的要求,是对产教关系要求的进一步提升。第五阶段以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标志,产教融合上升到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新高度。

融于何处: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方向问题

融于技术进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我国提出要加速向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技术进步将迅速“拱起”资源汇聚的高地,对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创新必备要素形成“虹吸”效应,形成创新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教园区和科技园区等载体的创新网络。新技术革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建立新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共同体。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在地方政府、研发企业、科技园区和中介机构等多元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中,找准价值链定位,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协同创新为形式、以促进研发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共同体建立。

融于产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初心是服务产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融于企业发展需求,推动产业进步。研发企业处于科技创新共同体各个创新主体中的中心位置,决定着创新共同体发展的方向与未来。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为主,这类企业创新能力差异较大,普遍具有较好的商业嗅觉且融资及产业化能力较强。高等職业教育在发挥作用过程中,把握着创新方向,主导知识获取、知识整理和知识创新的每一个阶段,保证创新结果与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要做好项目筛选论证、项目推动实施、实践经验的沉淀提升与传承等工作。

融于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人才。深化产教融合不仅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新的发力点,也为地方发展培养了实用性人才,在纵向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横向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夯实了人才队伍的关键链条。可以预见,未来经济社会能够健康发展更多依赖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于人才,不仅需要单一的“螺丝钉”人才、“一招鲜”知识结构人才,而且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能够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科细分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不能实现的,只有在场景统一、全要素集成的教育环境中才能实现,产教融合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科学路径。

怎么融合: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机制问题

发挥好政府的统筹作用。政府要精准定位,既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又要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边界,更好地发挥市场作用。政府要对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进行宏观定位,把高等职业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除此之外,还需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政府要制定导向性激励政策,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核心,提高“教育型企业”的社会地位,推动企业参与办学准入条件的透明化,简化企业参与办学准入条件,出台并落实好财税用地政策,搭建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教供需的有效对接。

发挥好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产教融合是企业加速释放工程师红利、积累人力资本的核心路径,是推动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机制,是提升企業影响力、激发新活力的重要枢纽。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是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的源泉,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其人才战略与人才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标。最近,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了校企合作办学的路径和形式,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对企业参与办学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企业要有意识、有规划地将自身技术、工程师、资本、文化等转化为教育元素,把生产场景、管理模式、实体基地等转化为参与办学的载体。

发挥好产教融合服务型组织的推动作用。概括地说,我们把产教融合服务型企业定义为向学校提供集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研创新、管理提升等整体专业化服务,并以此为其主营业务的企业。服务型企业兼具前沿企业和教学机构的特征,以整合产业资源和教育资源为核心能力。产教融合服务型企业是产教融合服务型组织的一部分。产教融合服务型组织一方面能够把行业先进技术与教学同步,将行业前沿技术及主流设备引入高校,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能够以行业、企业和区域相关的人才培养为导向,把企业的培训课程、评价标准转化为高校课程,为高校提供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课程服务,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变革。产教融合服务型组织应借助互联网功能,建立开放式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构建能自我演化的体制机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建设。

发挥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引领作用。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该抓住学科专业建设这一核心问题,坚持“学科为王”,这是提升院校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整体实力的内在动力。在产教融合中,高等职业院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努力寻找学科专业建设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生长点。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逻辑应该是职业需求到专业到学科支撑。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定位形成产业链和专业集群,通过构建优势学科专业群,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产业、专业、创业“三业”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

(作者李鹏系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党院办副主任,李世军系温州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副主任)

责任编辑:杨静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刚柔并济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破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