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国学启蒙教育初探

2019-09-10 07:22莫洁灵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读物国学道德

莫洁灵

【摘要】本文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对国学启蒙教育内容、形式的研究,来探索幼儿园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育

国学启蒙教育是指为了使幼儿得到基本的入门的国学知识而进行的教育活动,是选取国学中与时俱进的精华部分对幼儿进行国学的熏陶,旨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深化和体现。国学启蒙教育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思想,在处于蒙昧时期的幼年时期,对幼儿加以启蒙教育并让他们努力学习,可以使他们为未来顺利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国学应该从幼儿开始,给以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教育。

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呈现以下阶段性的特点:2-3岁幼儿对社会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有了最初步的认识,能做出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开始出现,但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自制力差,需要依靠成人的指导。4-5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道德感,出现了初步的关心、同情心,合作助人行为明显增多;开始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能依赖成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开始发展自制力。5-6岁幼儿能较好地建立起社会规则与自己行为的联系,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实践交往方式,能掌握社会所许可的行为,开始自觉而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行为,能进一步理解他人的情感。

二、国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一)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初步的价值观

幼儿正确的认知是对人、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正确认识,即要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弟子规》是一种关于人们生活规范的幼儿读物,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门、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千字文》中也涉及到了许多有关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还有其它国学启蒙读物也讲到培养幼儿习惯礼仪,如坐立行走的姿势、见面礼、问候语、传统节日礼仪等。而国学中这些关于道德伦理、基本礼仪的知识都是经过长期积累而得来的,体现的都是优秀的社会文化,它们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有利于幼儿对中国文化、社会的认知发展

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认知的发展。国学启蒙教育内容涉及到许多关于社会方面的知识,如《三字经》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民间传说,熟读《三字經》可知天下事;《千字文》音韵谐美,有条不紊地介绍了天文、地理、自然、修身、处世、农艺、饮食、起居等方面的丰富知识。这些国学启蒙读物都讲到天文地理、事物常识、风俗人情等知识,而这些知识则是处于懵懂状态的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和有效方式。

(三)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庭生活环境的日益优裕,孩子与家人、朋友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导致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他人分享,缺乏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等等。国学启蒙教育能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培养幼儿良好社会行为上给幼儿以认识上的指导。例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就讲到了两个关爱行为:“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两个故事告诉幼儿要孝敬老人,兄弟姐妹之间要关爱谦让。在此过程中,首先应给予幼儿正确、具体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关爱”;其次,帮助幼儿产生关爱的良好情感;同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如家人、老师对幼儿表达的关爱,通过亲身传授教给幼儿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关爱,从而帮助幼儿逐步养成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良好行为。最后,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抓住生活点滴,对幼儿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

(四)有利于幼儿道德的良好发展

针对幼儿的道德发展特点,选择浅显易懂的国学经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知情意行相结合,有利于全面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国学启蒙教育要注意选择符合幼儿的、生动的内容,能将道理渗透到作品中,通过反复地讲解需要他们掌握的行为准则,由浅入深地讲清行为的要求及其实质含义,使幼儿形成和掌握初步的道德概念,帮助幼儿弄清是非,明白道理,使之受到教育,以塑造幼儿的心灵。

三、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教学内容

1.每周一诗、一语、一言

倡导孩子们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积淀大量优秀传统美德方面的诗文,让孩子们在读中求思,思中求进,将古典诗文、名人名言和警句融入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言行。同时基于此构建一个诗化的校园生活氛围,使孩子们耳濡目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加强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国学启蒙教育文化氛围

加强校园背景音乐环境建设,选择适当时间如课间、上学放学期间为孩子播放中国古典音乐,用中国音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重点在于营造国学启蒙氛围、创造高雅环境,潜移默化,养成每天听音乐的习惯,培养注意力集中、能静能动、自身协调和优雅性情等。

3.体现“仁爱”,实现制度育人

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仁爱”的具体体现。在幼儿管理中,教师要处处体现尊重幼儿理念。在具体操作时,要求老师树立榜样,怀着对幼儿无私的爱,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在学习活动中,让幼儿切身感受到“仁爱爱人、诚信守约、谦恭礼让、躬行自律”等传统美德中的价值取向,并融入他们自身的价值体系中。

(二)教学方式

国学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以诵读为主,配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在对幼儿进行国学读物的教学时,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对读物进行朗读与背诵,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教师要通过多次朗读带领幼儿跟读,达到识字并产生初步记忆的目的。之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对所读内容进行一些讲解,结合图画、视频、游戏等方法增强幼儿的情境感,在情境中理解所读内容。最后便是带领幼儿再次进行反复朗读,直至背诵。需要注意的是,讲解环节一定要生动形象。这个环节可以采用游戏法,让幼儿扮演父母或者朋友的角色换位思考,进而体会到父母、朋友深刻的爱,从而也学会去爱父母、爱朋友;采用情境创设法,如教育幼儿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心灵深处走进大自然;采用对比法,将两种行为置于同样的场景下,让幼儿进行选择和判断等等,方法有很多,但目的都是将内容形象化,从而更好地完成国学启蒙教育。

四、结语

国学启蒙教育弘扬真善美,适合幼儿的需要,是幼儿的精神食粮,能满足幼儿深层的心理需要,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近年来,国学启蒙教育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应当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更加谨慎地选择国学启蒙教育材料,更加谨慎地选择教学方式,发挥国学启蒙教育在提高幼儿道德水平、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的重大作用,也更好地发挥其在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促进国家和谐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庆元,于源溟.《诵读法的历时演化与现时解读》[J].中国教育刊,2004(10).

[2]林助熊.《儿童读经与潜能开发》「J].石油政工研究,1999(4).

[3]汪萍.《三字经》的文化教育价值[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7-119.

[4]陈帼眉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读物国学道德
“垂”改成“掉”,好不好?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道德
数学阅读指南
美国有声读物市场:稳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