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核心素养,把握探究式教学的灵魂

2019-09-10 02:51刘外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楞次定律思维障碍物理核心素养

刘外军

        【摘要】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是适应学生教育、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体系逐渐向以培养学生个人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转化,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深化的新目标。

【关键词】  物理核心素养 探究式教学 楞次定律 思维障碍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154-01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逐渐向以个人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转化,核心素养成为新课程改革深化的新目标。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学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笔者以《楞次定律》为例,探究物理教学中如何贯彻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灵魂,问题本身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始应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探究式教学流程,即“分析问题→寻求中介→实验检验→提出问题→寻找方法→归纳规律→评估结论”。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展示情景,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教师要选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最明显的实验现象,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另一个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思考。讨论猜想,设计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1)当图1中条形磁铁N极靠近A环时,与A环“排斥”,能根据什么原理判断此时A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2)当条形磁铁的N极靠近和远离A环时,穿过A环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而在这两种情况下产生出来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能否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如何变化有关?(3)如果想采用实验法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如何变化的关系,那么该怎样设计实验呢?设计意图:其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起学生对知识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找出可能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明确研究的方向。

二、设疑诱思,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笔者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寻求规律。强调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创新,让学生“参与”,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今天我们教师确应具有转换自身角色的紧迫感。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發展。我在课堂中:(1)让学生观察线圈的绕向。(2)引导学生用旧电池判断出灵敏电流表G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3)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找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最终归纳出结论:Δφ是?B感产生的原因,而B感对Δφ有阻碍作用。并让学生仔细品味课本上的楞次定律的表述以加深理解,并正确理解“阻碍”的含义。设计意图:一方面能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搜索,另一方面可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三、巧设障碍,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给学生设置思维障碍,既可以在常规的途径中设置非常规的疑问,也可以在一般层次中设置较深层次的问题,或在单向问题中设置多向问题,以利学生产生“学习障碍,”迫使他们产生深入探究、另辟蹊径的意识和热情,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楞次定律没有直接给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只是概括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原则,那感应电流的方向到底如何来判断呢?让学生尝试应用楞次定律,再去判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和该实验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使学生认识到右手定则能判断的或不能判断的,楞次定律都能判断;并进一步总结出楞次定律应用的步骤。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电和磁的完美统一,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四、教学反思,感悟探究式教学的灵魂

(1)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以实验探究目标为活动线索,使学生活动有效、有趣、有序。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是探究式教学的灵魂。虽然多花了点时间,但却培养了学生能力。(2)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最为突出的问题还是时间不够,学生用了较长时间才完成实验,之所以费时是因为探究花费了太长时间,安培定则用的不熟。因此每一次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基础状况,做好上课前的复习准备工作。(3)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教学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4)要重视评价的激励性作用。

结论

总之,新的物理课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在探究过程中,关键还在于体现其“重过程”的核心要求。让学生用心去体验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快乐与艰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通过学生动手“学物理”、动脑去“想物理”,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使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切实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物理选修(3-2).

[2]陈玲琳.例谈对楞次定律的四种理解[J].物理通报,2008(11):15-16.

[3]邢红军,宁成,胡扬洋.楞次定律教学的高端备课.

[4]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3(4):18-20.

猜你喜欢
楞次定律思维障碍物理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方式引领下的“楞次定律”教学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下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实施
基于“感悟”的物理核心素养:内涵与策略
基于践行物理核心素养的《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教师有意识 课堂有渗透 教学有效果
浅析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审题”在应用题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学习中的障碍及克服方法
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突破学生思维障碍的策略
电磁感应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