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 07:22董俊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校

董俊

摘 要:面向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很多高校陆续建立起教师发展中心。但由于教学学术理念、教师评价制度、运行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面临着很多挑战。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教学促进师队伍、开展教学社群活动等途径,在教师教学发展工作上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模式。本文将对以上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教学发展;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995(2019)03-0021-04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同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而教师的教学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发展中心工作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教师发展工作的重视,各种类型的教师发展中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大量涌现,为推动教师教学发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依然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进行教学发展的内生动力没有完全激发出来

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以及高校内部的评价体系对教学工作的导向性不够,教师教学投入不足、“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未得到根本解决。由于人才培养成果相较于科研成果具有显性不足、回报周期长、难以量化等特点,目前外部对高校的评价和资源支持还存在以科研成果产出为主的现象。同时,高校内部对教师教学投入的考核指标难以量化,也影响教师教学投入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思维惯性和职业倦怠性客观存在,也会造成对教学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主动接受教学能力诊断、培训提高的意愿不强烈。

教学学术理念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中尚未完全确立。在现有的高校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下,大学教师基本是以学者身份,而不是以教师身份走向讲台,同时以教师身份聘任,而常常又以学者的指标进行考核。在高校内部,对教学学术理念的内涵及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存在着只要有知识就能做好教学工作,只要是学者就能做好大学教师的观念倾向,没有意识到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没有把教学工作的学术内涵提高到应有高度。

因此,当前高校教师进行教学发展的内生动力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在此情况下,教师发展中心常常会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精心准备了各种教师发展项目,另一方面是积极响应的教师寥寥无几。

(二)教师发展中心工作具有泛行政化倾向

教师发展中心的出现,微观上是为了服务于教师个体的发展,宏观上是服务于学校整体功能的发展,本质上属于服务型的机构。同时,教师发展工作的专业性决定了教师发展中心应当具有学术研究的属性。因此,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前司长张大良教授所指出的,教师发展中心的定位是学术型的服务机构。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具有很大的行政化趋向。

首先,从推动力来看,国内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基本上是通过行政的手段,自上而下推动产生的。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的出台,开启了国内高校建设教师发展中心的序幕。而随着2013年《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中将“教师发展与服务”列为24个审核要素之一,更是极大推动了各类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立和建设。行政的推动和支持,为教师发展中心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动力,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工作的泛行政化,使之成为新机构称谓之下传统意义上的行政部门,从事过多的行政化、管理化的职能。

此外,从工作内涵来看,我们时常将教师培训与教师发展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培训着重从外部社会组织的需要出发,要求高校教师接受某种规定的教育、培训,他体现的是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师的管理要求。可以说培训是自上而下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教师发展则着重从教师主体出发,强调教师自我要求达到某种目标。教师发展离不开某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但更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强调个性化的发展,强调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1]。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师培训更多的是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具有入职性、基础性的特点,而教师发展则属于学术绩效管理的范畴,具有专业性、提高性的特点[2]。由于认识不到位或者急功近利等因素的作用,管理者容易趋向于运用行政的手段来推动教师发展工作,或者直接把教师培训等同于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工作的泛行政化,虽然能在短期内起到推进工作开展的作用,但容易忽视教师发展的专业性和学术性。长期以往,将导致教师发展工作从“专业服务”导向变为传统的“师资管理”导向,与成立教师发展中心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专业教学促进人员严重不足

教学促进人员是指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培训、引导、咨询和幫助的人员,既包含传统师资培训模式中的专家、教学名师等,也包含为教师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常态化教学引导与咨询的人员。

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成人具有清楚的自我概念,具有自我指导学习的能力;成人学习以生活为中心,且以问题或任务为导向;成人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内部,而不是外部[3]。作为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强的学术水平,更加强化了这种自我意识,传统的由外部强加的培训活动,常常达不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因此,要引导教师进行学习和提高,需要建立体系化的教学发展机制,而不是随机、零散的举办一些培训活动就能达到目的。当前,国内从事教师教学发展的专家数量稀缺,大多数高校也没有设立教育学或相关学科,很多教师发展中心没有自己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学促进人员队伍。因此教师发展中心往往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无法开展可持续化、可订制化的专业教师发展活动。

二、北京交通大学的一些实践经验

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20余年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成果。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作为首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以服务化、专业化为导向,以提升中青年教师和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进行了一些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引导教师投身教学

学校建立校院两级考核评价管理机制,将人才培养作为监督考核管理评价体系的关键指标,其测评结果将作为学校年度表彰和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职称分类评聘和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分类设立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等岗位,鼓励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教学需要进行不同岗位的申报和评聘,同时将教学效果评价作为职称评聘中基本条件,在评聘中实行教学效果评价优先和教学事故一票否决;制定本科教学基本规范和教学上水平奖励办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设立人才培养专项经费,鼓励教师投入人才培养内涵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

出台《北京交通大学本科课程主讲教师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对承担学校本科生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资格认定做了明确规定,要求新教师必须通过教学研修班学习、助课、试讲等环节的考核才能获得本科课堂的主讲教师资格。出台《关于完善北京交通大学教师职务晋升评价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教师在申请职务晋升前必须参加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培训活动。

为了避免过度行政化引起教师产生负面情绪,相关的培训要求赋予了教师很大的自主选择权,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时间安排来选择参与相关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发展中心努力确保每次活动的质量,增强活动本身的吸引力。

此外,为了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文化,学校推出了教师感恩卡活动。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节期间动员全体毕业班的学生为大学期间自己最敬爱的老师填写感恩卡。教师发展中心收集整理后再将卡片送到每位老师手中。每次活动的参与学生3000余人,收集、传递卡片12000余张。此举激发了师生之间的真情互动,得到了师生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

(二)建立教学促进师队伍

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之初,我们就意识到要保障教师发展中心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起一支校内的专业化程度高、工作热情、创新意识强的教学培训队伍。为此,创新性的提出教学促进师的概念,并着手进行组建。教学促进师是从学校教学一线教师中选拔,受聘于教师发展中心的兼职人员。他们经过各种培训和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最终为广大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学咨询、引导和培训等服务。

目前,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共聘任教学促进师34人,由校长颁发聘书,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养并提供经费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经过近年来的培养,教学促进师已成为学校教师发展工作的核心力量,在师风师德研究、教学法应用、学情调查、教学咨询、新媒体技术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并承担了学校教师教学培训、咨询、引导的大部分工作。部分教学促進师还走出校门,到兄弟院校或网络平台开展讲座,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教学促进师队伍的建立,解决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从根本上保障了教师发展中心能够开展定期、成体系的活动。第二,由于教学促进师都来自教学一线,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有利于保证教师发展工作学术与实践的统一。第三,教学促进师本身是普通教师没有行政背景,因此更容易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教师,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教学学术理念的推广。

(三)开展教学社群活动

当前,高校内部很多的教研室名存实亡,教学研讨功能极大削弱,教师的教学工作往往呈现出“单打独斗”的局面。为此,教师发展中心提出构建教学社群的想法,希望通过搭建平台,团结、吸引一批教师组成若干个非正式团体,围绕某个教学热点问题开展研讨和交流。

为了对教学社群进行更好的引导,学校以教学促进师为核心,以教师发展工作热点为主题来搭建教学社群。目前共组织了7个教学社群,涉及到师风师德、教学方法、教学咨询、学情调研和新媒体技术等方面(详见表1)。

研究和推广信息时代下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新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学社群的活动完全由教学促进师来进行组织和推动,使得活动更贴近教师需求,更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同时,通过开展教学社群活动也让教学促进师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能够快速成长。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从普通教师蜕变为能够出色主持教学工作坊、开展教学引导、进行教学咨询的专家。

(四)引进先进的教师教学发展方法

教学技巧工作坊(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 ISW)项目起源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是一项短期、实用、基于同伴学习和成人学习原理设计的工作坊,目的在于训练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于此项目能有效帮助新教师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它逐渐演变为国际化的培训项目,现在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

2012年开始,ISW项目逐渐引进到国内,参与其中的高校教师对其评价非常高。我校教师发展中心通过与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台湾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校合作,成功引进该项目。目前,学校共有18位教学促进师获得ISW培训引导员资质(FDW),其中2位还获得了最高层次培训者资质(TDW)。

ISW项目的引进,极大提高了教学促进师的业务能力,同时也为学校开展教师教学培训,尤其是针对新教师的教学培训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法。

三、结束语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发布。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方面,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传帮带机制。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

文件的發布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师的教学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面对新时代,北京交通大学的教师教学发展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们将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围绕着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内涵发展的核心不断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

陈明伟,刘小强.大学教师发展:台湾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2):33-36.

[2]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3] 柳士彬.成人转换学习及其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2007(10):73-7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Dong Jun

(BeijingJiaoto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Beijing,100044)

Abstract:

Facing the new era, the importance of the faculty teaching capacity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s to implement these important tasks. However, due to the innovation of academic concept in teaching,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operation mechanism, team building and many other reasons, the construction of faculty development center faces many challenges. 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has formed some useful experiences and models in the faculty development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establishing a team of teaching facilitators, and conducting teachers’ community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will elaborate on these issues.

Keywords:

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faculty teaching capacity development;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