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废青”反观思政课的立德树人教育

2019-09-10 22:02卢卫华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5期
关键词:研学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卢卫华

摘要:半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国家要积极推进思政课建设、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在2019年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他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日,部分香港“废青”带头暴乱,更是把关于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的思考推向云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主动承担起“铸魂育人”的历史使命,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和有用人才。

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研学

近日,我国香港爆发了一波不小的骚乱,其中,不少学生积极参与香港暴乱,有些甚至成为暴乱的中间力量。这些年輕人在脸书香港废青联盟里,被统称为“废青”。

到底是谁制造了这批“废青”?大多数人认为反对派绑架的“通识教育”是罪魁祸首。据悉,香港“通识教育”的初衷是要学生掌握分析社会时事的能力,建立正面的价值观,但结果并非如它所愿。没有正确的思想教育,没有科学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没有正能量的持续浸润与熏陶,这些所谓的“废青”无法形成正确的“三观”,没有应有的政治认同,更难以形成真正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结果只能是胡来、乱来,只能是为了一点儿芝麻小利而成为他人利用的工具。从某种意义讲,上述香港“废青”的出现,是香港对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的必然结果。

近年来,思政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国合格公民方面的功能再次被越来越引起重视。在2019年3月18日上午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理应主动承担起“铸魂育人”的使命,为造就一批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化合格公民而努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承担着更加艰巨的“铸魂育人”的历史使命。具体说来,可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坚守课堂主阵地,落实立德树人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人格魅力等方面主要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传递,离开课堂,所谓的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

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立足课堂,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把学科核心素养积极落实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正视思政课本身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努力克服为了讲理论而理论连篇,导致“满堂灌”的现象出现。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体验相结合,努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上,思政课教师应努力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全神贯注于学习之中,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为此,我们可以——

对一些涉及重大时事问题,可提前下载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素材,特别是影音素材,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当堂展示,以形象生动的影音内容吸引学生眼球;也可以请学生提前做好相关重大时事主题介绍PPT,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回演播员,做新闻播报和时事点评。

对涉及价值观等是非行为问题,可提前设置正反两个观点,课堂上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进行正反两方互辩,最后老师总结;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然后由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对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较密切的,可提前设计简短小品,课堂上请学生当堂表演,由学生讨论感想。

对一些涉及法律问题,可以让学生当回小法官,利用课堂开展模拟法庭,让孩子们体验法律的尊严。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以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课堂上多采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思政课真正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二、创造作业新形式,助推立德树人

长期以来,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都是那些看题和抄写答案的内容,这种做法也可以引发学生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等方面出现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但这种一成不变的做法会导致学生对思政课慢慢失去兴趣,进而随便应付作业,最后效果可想而知。

不断创造作业新形式,对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助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不可固守着老祖宗那些原本适合今天却已明显落伍的做法,主动创新思政课作业形式,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比如新闻点评题,思政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新闻演播员在家对新闻进行演播和点评,由家人配合录制视频,或模拟广播播音员在家播音,自己用手机或录音笔录制成音频,然后把视频或音频上传到网络,并把上传后的网址信息生成一个链接二维码。这张二维码就是学生要上交的作业。教师可以把二维码拍照发班级家长群,让大家扫描收看或收听,也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公开展播。这种做法造成的效果绝对震撼,哪有学生随便应付的道理。

比如可以选择某个章节,让学生课后为某一部分同学或某同学专门命制适合他们学习能力的试题。命制完成后,教师再修改或直接分发作为目标同学的课后作业。

比如针对教学中的某话题,可以布置各学习小组课后合作完成“主题PPT”制作,并约定时间让各小组进行“主题PPT”展示。

再比如针对某一重要观点,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小论文;针对某部分知识的复习归纳,教师可以布置思维导图……

思政课教师通过各种作业形式的创新,能够较好地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潜能,促使他们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从而为思政课更好地达成立德树人目标、培育学生高尚品格提供了有效渠道。

三、走出校园多研学,优化立德树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部于近年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培养核心素养。思政课作为一门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学科,绝不能固守原有的“圈养”模式,而应有意识地走出校园,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资源和力所能及的外地资源,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有组织、有安全保障、有学习目标的研学活动,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优化立德树人途径。

我们可以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和运用本地特色资源的价值,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如走进郑成功纪念馆,让学生感受、了解和学习英雄,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如走进叶飞将军纪念馆,让学生感受他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慨;如走进李贽故居,学习他不因循守旧、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如走进李光地故居,让学生感受他一生清廉勤政、刚正不阿的清官气质;如走进本地偏远山区,让学生通过乡村巨变真切、具体地感受祖国发展的脉搏,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等等。

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联合设计学习目标,通过上级许可的程序和渠道,与学校和其他学科教师联合带领学生进行有组织、有安全保障的远程研学旅行,带领学生共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先人的伟大智慧和宏伟胸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通过走出校园,学生将有更多机会体验真实情境和梳理现实问题,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书本知识与现实应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对现实情境的感悟中将课本所学升华为现实情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这是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的精典名句。中国要避免类似当前香港“废青”这一群体的出现,教育要先行,思政课要先行,立德树人要先行。

参考文献:

[1]林建胡,陈志勇,陈香.新时代“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育人模式改革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9,21(04):91-95.

[2]王欣,蔡文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的可行性路径[J].林区教学,2019(07):4-6.

猜你喜欢
研学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