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教学中充盈“真实”与“感动”

2019-09-10 01:40魏孝飞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2期
关键词:真实姥姥习作

魏孝飞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学校开展了“感恩”活动。笔者也借此活动让学生写一篇相关主题的作文。班中大多数学生的感恩习作都平淡如水。但有一篇习作我较为欣赏,其主要内容是:“我”因妈妈不给我买一件毛绒玩具而赌气出走,妈妈为了寻找女儿而胃病发作,卧病不起好几天,“我”愧疚万分,感动于妈妈的爱,愧疚于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为这位学生的感动而感动,立即萌生了要把这篇习作推荐给全班学生的愿望,想通过这次作文讲评课,给其他学生以指导,唤起学生真正的阳光雨露,让这份真情感动注入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也像这位同学一样真正为生活所感动。

作文讲评课上,我带着这份冲动跨进教室,饱含深情地宣读完这个感恩故事,学生却一个个瞪着眼睛注视着我,没有丝毫的感动,只是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许多学生扭转头,把异样的目光投向这位写故事的同学。我心中不免有些恼火,可还是按照我的计划循循善诱道:“贾淼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孩子,不像在座的好多同学仿佛事先商量好似的,竟然都千篇一律地写在生病时,妈妈如何精心照顾我,在雨天的放学后为我送伞……十余年的家庭生活中竟没有一份真实的感动!”我有意识地将“真实”这个重点词语重读了一下并板书到了黑板上,以引发孩子的思考。一个前排的女生在座位上轻轻地哼了一句:“真实什么呀!她妈妈去年就去日本干活了,一年多没回来了。”我听得清清楚楚,心里猛然“咯噔”了一下。接下来,在同学们短暂的议论中,我明白了一切。

习作讲评课上,我本想通过这篇我欣赏的习作来竭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触生活,让真实的感动搭建一个新课程的习作生命场。没想到这篇感动我心、触动我情的、我所认可和欣赏的“真实故事”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不真实,这简直是一个教学笑话。我冷静地思考了片刻,觉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在课堂上应该敞开心扉和学生真诚交流才能解决问题。

我的话题是:“故事虽然是不真实的,老师困惑的是为什么会如此打动我的心呢?”我想现场采访一下贾淼同学,我用目光征求了贾淼同学的同意后说:“你知道吗?作家笔下的故事大多是虚构的,但故事的原材料来自生活,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丰富且深刻,所以虚构的故事感人肺腑,老师想知道,你在文章里提到的自己出走和妈妈为找你而胃病发作等情节,有生活来源吗?”

教师里很安静,大家都在期待着结果。我想,我的问题一点儿都不尖锐,丝毫没有批评她的意思,应该能打消贾淼的心理压力的。迎着我真诚的目光,贾淼站起来说:“我很任性,姥姥一不按我的想法去做,我就生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也有几次我偷偷地跑了,气得姥姥胃病发作。妈妈有时打电话让我别惹姥姥生气,说姥姥年纪大了,还要照顾我很不容易,要体谅姥姥……我是把姥姥换成妈妈来写的。”“原来是这样,”我说,“你是被姥姥的真爱打动,又把故事移植到了妈妈身上,可为什么不直接写姥姥呢?”“因为别人说三八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可我已经有一年没有见到我妈妈了。”说到这里,贾淼的眼睛红了,是啊,孩子想妈妈呀,三八妇女节,有多少孩子在叙述着妈妈的故事啊。我很佩服她在写作上有这种“移花接木”的本领,也赞赏她能把对姥姥的那份感情迁移到日夜思念的妈妈身上。

我思索著怎样对贾淼以及全班的孩子讲明我内心的感动,片刻我富含激情地说:“其实你很幸福,有姥姥的疼爱,还有远在异国的妈妈的牵挂,老师建议你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把这两份挚爱,两份感动,把你对两代人的感激写在同一篇文章里。”我显得有些激动,因为我成功地把课堂引向了真实,把孩子引向了坦诚,让全体学生都聆听到了真实的心灵对话,学生有的看着我的脸,有的看着贾淼的脸,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真正看到了感动。

接下来,我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去启发孩子,让他们学会去寻找生活中的真实和感动。我深情地对孩子们说:“感动是要去发现的,但不光是用眼睛,而是要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生活并不是每天都丰富多彩的,感动常常藏在很平常很细微的地方,需要你去细细地体会和收藏。”

感动是写作的生命,是课堂的生命,是教学的生命!我相信在今天这个课堂上,我已经拨动了学生心灵深处那根感动之弦,学生心海里荡起了涟漪,激起了浪花。在学生心潮起伏澎湃的时刻,我“顺水推舟”,让孩子积极自主地找寻生活中的一幕幕感动,一份份真情,让学生赶快用笔记录,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述一样,不需要华丽的辞藻,精美的言语。要的是那份真实和感动!我话音刚落,同学们已在奋笔疾书了,比以往任何一次习作课都更快地进入状态,并写出了一篇篇感情真挚的文章。

听着孩子们质朴的话语,我感动万分,虽然这次作文讲评课因“真实”而有些出轨,把我精心准备的教学预案打乱,而且学生发言的内容也很少,但我认为他们学会了认真聆听,用心感悟,我非常珍惜今天的课堂带给我的这份理解和感悟,我想教学并不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只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那就足够了。今后我的作文教学要成为关注生活的教学,我将让“真实”和“感动”在我的习作教学中永驻。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玉桥小学)

猜你喜欢
真实姥姥习作
聪聪的信
巴赞电影理论对“真实”的澄明与立义
卡拉瓦乔《纸牌作弊者》戏剧性的真实瞬间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习作展示
绣花高手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