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2019-09-10 01:40李爽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2期
关键词:美术课绘画心灵

李爽

美术教育是架起传统文化的一座桥梁,所以在学科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更应当润物细无声的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给学生,引领学生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正确态度、注重文化内涵知识的传授以及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美术教育教学首先应当要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悠久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外来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利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提供完整、理性的文化价值取向,带领学生领悟美。由此产生的愉悦之情不仅可以唤起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探索,还能提升学生对民族和祖国热爱的情感。

艺术呈现中了解传统文化

中国的美术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缩影,更是一部爱国史。在美术课堂上,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每一册美术教材的前面,都有美术欣赏图。我上课时,借助美术欣赏图,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向学生介绍我们伟大的祖国,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知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秀丽山河。通过美术欣赏,会在同学们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激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

案例:人教版美术二年级《千姿百态的桥》和二年级《多姿多彩的塔》这两节课都是属于典型的传统文化类型的造型表现课,课型也很相似。都是中国传统古建筑类型的课,那么我在思考时候考虑到年级的不同,以及以往的经验,这种类型的课都是中规中矩的绘画,但是学生兴趣度不高,对于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不深,所以我在作业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千姿百态的桥》让学生通过传统的学习了解古塔的魅力,把桥画在明信片上,并投递到邮筒道具内形成一个心灵之桥,不仅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学生课后还自主的研究起了中国的古桥以及画法,画在明信片中送给家人老师朋友;《多姿多彩的塔》一课,我让学生通过剪纸绘画结合的方式与老师同学们一起创作了一个课堂“巨作”群塔作业,每位同学做的塔都是立体的,不仅学会了画塔,人人嘴中都能讲述自己所画之塔背后的小故事以及塔式和材质。大大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性同时还让学生们对于我国的传统古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就這样化繁为简的巧妙方式很自然地就渗透给学生们。

笔墨飞舞中体验传统文化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传统文化渗透而“灌输式”教育;生搬硬套的刻意安排。如果以这样的方式讲授美术课,会让学生抵触反而适得其反。不但不能够真正地讲传统文化渗透影响给学生,反而会让学生完全对传统文化丧失信心和兴趣。所以在设计教学中,就应当有选择性地分析课型,不是每一节课都适用于传统文化的渗透。选择本身课程就贴近传统文化的课,或者在德育渗透点中能够升华传统文化的课。

当然还可以在绘画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小学美术的绘画课占的比例最多,在上绘画课时需要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挖掘其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材料。利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例如美术课国画系列,孩子从三年级至六年级依次学习《水墨游戏》《画荷花》《画青蛙》《画水仙》《画梅花》《画山水》,从浅到深掌握墨色的运用。

艺术欣赏中感受传统文化

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艺术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是中国灿烂文化的根基。因此,要在美术欣赏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美术欣赏的内容包含很多,有绘画、国画、年画、建筑等。祖国珍贵的美术宝库,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依其直观感受产生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作品艺术表现的深入挖掘,在挖掘过程中,提示其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欣赏以及教师对艺术作品生动仔细的讲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如让学生在了解中国艺术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间传统艺术,唤起他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让学生的心灵感受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促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总之,在美术课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功能,根据美术的教学内容将德育渗透其中,将美育和德育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美术课绘画心灵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美术课
心灵小语
找蜡笔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