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土中国》两篇的解读与探讨

2019-09-10 02:22蹇昶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4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稳定乡土

蹇昶

摘 要:《乡土中国》一书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理论上的概述和分析,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它并不是对具体的中国社会所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清楚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可以帮助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

关键词:乡土 稳定 差序格局 男女有别

一、何为乡土本色

《乡土本色》是本书的开篇文章,费孝通在这里确立了本书的一个主视角,就是将目光投向乡下人,投向中国社会的基层,从中他观察出了我们民族的一个特性。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种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这便是我们民族的一个显著的民族性了,土地代表穩定,中国人对稳定的热爱可以说是已经镌刻到我们民族的基因里面了。有了土地就可以种植粮食,而种植粮食是为了活下去过上好日子,当好日子来了就要考虑结婚传宗接代的问题了,哪怕是如今社会,普通人都常提到工作稳定之后头号任务便是成家,俗话说的是“收心”。因为在乡村这个社区里面,家是一个稳定的单位自治体,没有成家的人在乡土社会的普遍眼光看来就是飘荡的,与不稳定划等号的是过不上好日子。既然我们民族天然的有求稳定的性格了,那么抱团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大多数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的,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日常的生活中很容易听到这样一些地名,如袁家村、党家村、白鹿原等,这些村庄便是以该村中大姓人家的姓氏命名的,中国这样的地方有很多,是由家成家族,由家族成村,族长可能就是村长。费孝通提到聚村而居及其原因,也是意在说明稳定性。从聚村而居发散出来的又一个内涵,便是乡土社会里人与人的“熟悉”。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地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像母亲对于她的儿女一般,陌生人对于婴儿的话是无法懂得,但是在做母亲的人听来都清清楚楚,还能听出没有用字音表达的意思来。这种“有机的团结”就是所谓的礼俗社会,也是“土气”的特色。当人生活在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熟络是无需理由无需选择的。归结起来,文章重点就在于这个“稳”字,乡土本色,其实就是“稳”。所谓“土气”,就是那种生于斯长于斯的稳定性了吧。

二、最基本也最根本的差别

《男女有别》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问题。感情定向指一个人发展他感情的方向,这个方向是受着文化的规定的。感情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费孝通对于感情的这一点定义很准确,每段感情的起点,都是满怀好奇和心生爱慕的一种试图,或者说是want,想要尝试一种全新的体验,但是旧的那种生活“秩序”却并未完全打破,个人依然受到所谓过去的“秩序”的惯性的牵制,在新旧两种反应交叉的时刻,感情也就产生了。但是,感情的产生相应的就伴随着冲动。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的淡漠是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示。乡土社会的若要稳定存在,是需要排除大部分的具有冲动性质的感情的,到底是乡土社会天然的就具有这种特质?还是这种特质成就了乡土社会呢?二者之间是何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乡村生活中,存在着一种“熟习所形成的亲密感觉”,或许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长期共处所形成的默契,无需用文字传递信息,无需过多的语言进行交流,这种自动的默契存在于几乎所有的乡村活动之中,因为在这里是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人们之间进行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即时性交流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你在城市这样做是会受到侵犯私人住宅的警告的,因为旁人和你是不熟习的。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熟习的。乡村社会有以上的那种了解似乎没有差别,其实最大的差别来自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别。正因为还没有人能亲身体会过两性的差别,我们对于这差别的认识,总是间接地;所能说的差别多少只限于表面的,在实际生活上,谁也会感受到异性的隔膜,但是差别的内容却永远是个猜想,无法领会。我们常说人人平等却不说人人无差别,因为人人平等或许在某些方面可以办到,但是人人无差别却是永远做不到的。男女有别就是我们永远无法横跨的一道横沟,我们每天都会和异性接触,但是我们谁都没有资格去说我们了解对方,平常所说的感同身受大概也只是一句安慰的话语罢了,费孝通认为男女有别就在于此。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费孝通基于对乡土社会的考察,认为男女有别对乡土社会的稳定是有帮助的,因为乡土社会是求稳的自治体,一个自治体内必须有一个安排整个体系的秩序,而这个秩序要求的最高限度只能是达到“了解”的程度,也就是完成经营和生育的事业就够用了,如果冲破“了解”而达到“激动性的感情”,那么这个自治体可能就会出现裂缝甚至崩盘了。既然男女有别,那么同性之间便自然的担当起乡土社会的主体存在,家族是以同性为主体的,还有众多的同性组织。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说明的,或许是乡土社会需要男女有别,或许是乡土社会中同性才是真爱吧。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李小东,王校倩.乡土中国时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于费孝通社会文化理论[J].西安: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15).

[3]商昌宝.重新认识父老乡亲[J].长沙:书屋,2019(4).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稳定乡土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分外妖娆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热电公司发电机励磁系统改造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