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9-10 07:22吴慧
健康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神经阻滞应用效果

吴慧

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的神经阻滞疾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神经阻滞在手术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给予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麻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行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改善麻醉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B超引导;神经阻滞;临床麻醉;应用效果

引言

在临床医学上,对下肢手术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对患者进行下肢手术时,应当采用合适的方案对患者进行麻醉引导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例如低血压或呼吸抑制等,导致患者的麻醉风险较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5~66岁,平均(45.5±11.2)岁;体重47.5~81.6kg,平均(64.5±10.7)kg。实验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46.0±10.8)岁;体重46.3~81.5kg,平均(64.1±11.3)kg。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确诊病情后,均实施手术治疗,术前均给予相应的麻醉措施。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于麻醉前30min给予鲁米那钠0.1g与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低流量吸氧,并给予乳酸格林液500mL静脉滴注,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导患者侧卧位,将患肢保持向下,于L3~L4椎间隙实施穿刺,然后将3mL0.5%重比重罗哌卡因静脉推注,速度0.1mL/s,再置入3cm硬膜外导管,如麻醉欠佳,根据其情况,于硬膜外腔注射0.75%罗哌卡因。实验组行B超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麻醉前30min给予力月西2mg与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低流量吸氧,并给予乳酸格林液500mL静脉滴注,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在此基础上,于B超仪引导下实施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取侧卧位,作一连线于髂后上棘与股骨大转子处,在此线的中点作一垂直线,以线上4~5cm处作为超声扫描点,对皮肤进行消毒,经股四头肌对坐骨神经进行扫查,显示病灶节面后,明确神经走向,于神经靶点内侧将穿刺针缓慢置入,应用注射器进行抽吸,待其无血液后,将5mL局麻药物注入,用药3min,无不良反应后,将剩余药液注入,其注射局麻药16~18mL。腰丛麻醉:选取L4腰椎棘突后与平行脊柱髂后上脊线中点处作为穿刺点,对患者L4横突部位实施穿刺,然后于L4横突下缘进针2cm,直至神经,明确定位后,注入30mL0.5%罗哌卡因。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麻醉准备与实施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功能阻滞时间、运动功能恢复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前及麻醉15min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麻醉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麻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发生疼痛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應发生率为5.6%(2/36);对照组发生疼痛4例,恶心呕吐3例,心动过缓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9/36)。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8,P=0.022)。

3、讨论

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仍存在争议。既往临床为满足外科手术要求,通常更注重麻醉深度,而忽视了保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的重要性。气管插管全麻操作简便、麻醉效果较理想,且便于通气与麻醉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该麻醉方法的弊端也较为明显,即麻醉诱导时、插管及拔管时易引起血压波动,使器官组织出现低灌注现象,严重者还会引起心肌缺血。相关研究表明,外周神经阻滞可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一种较理想麻醉方案。相关研究表明,外周神经阻滞的关键操作在于靶神经定位,经超声引导准确定位目标神经,能够尽可能避免对神经及周围血管组织造成损伤,同时又可实现局麻药的药效发挥最大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近年逐步应用于临床的麻醉方法,在B超监视下操作,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定位的准确性,进而保障阻滞效果,同时又有利于对靶神经的分布情况、穿刺针走行与局麻药扩散状况等进行监视和观察,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对机体造成损害。临床上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因此,术后疼痛也是患者在手术后往往难以承受的痛苦。因此,对于一些高龄危重患者麻醉是否具备较高的效果以及麻醉方式是否安全更是临床上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为进一步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患者应用0.5%罗哌卡因进行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罗哌卡因不会提高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是,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膝关节镜手术腰硬联合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J].2017,17(7):897-899.

[2]罗兢聪,邹夏禹,杨志滢,等.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评价[J].2017,15(2): 172-173.

[3]王世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联合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麻醉的临床效果[J].2017,29(2):43-44,50.

猜你喜欢
神经阻滞应用效果
超声引导臂丛上干单点注射复合颈浅丛阻滞在老年患者锁骨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