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明”师、“明”园长:坐得住,钻得进,跳得出

2019-09-10 07:22张喜凤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园长幼儿园孩子

张喜凤

编者按:逄伟艳,山东省特级教师。有人说,她是用生命在做教育的人;也有人说,她就是为幼儿教育而生的。而她说:“我爱孩子,与生俱来。是孩子成就了我。”她是山东省胶州市实验幼儿园园长,五年时间曾任职三所园:一所新搬迁的偏远乡镇薄弱幼儿园,一所新建启用的高档小区幼儿园,一所集团化发展品牌园。时间虽短,但三处园所均获得长效发展。她用实际行动再一次诠释: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

记者:您好,逄园长!您是山东省特级教师,又是“齐鲁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可以称得上是“名师”了,您是怎么看待“名”的?

逄伟艳:其实,我更喜欢“明”这个字,我追求做“明师”“明园长”。明,就是明白、清楚,明确目标,坚守初心。这是一种智慧,看似简单,但要一直坚守、明晰还是很难的。我们往往会被一些外在因素所左右,会被暂时的幻像迷糊双眼,甚至会走一些弯路。在这个时候,保持头脑清醒,坚守教育本色,明明白白做教育,就很重要了。所以说,“明”比“名”重要多了,我们要做“明师”“明园长”。

“名”有很多种解释,“名师”“名园长”往往代表的就是一种名声、名誉,但我更喜欢“名”的另一个解释——名义。在我看来,“名”就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鞭策你不断前行的动力。简單说,就是你以名师的名义去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去追求更高的教育目标。比如说,我最初一直在机关幼儿园工作,却一直牵挂农村幼教发展,但那不是我的职责范围。后来我成为拔尖人才,要做专家对口帮扶工作,趁此机会我做了大量农村幼儿园指导工作。教师培训、活动指导以及家庭教育讲座等,至今已经惠及胶州市所有乡镇幼儿园。我曾经担任首批青岛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三年时间,我带领工作室成员在青岛市开展公益讲堂、示范课、下乡培训指导、教学研讨活动累计二十余次,为青岛市学前教育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现在,我又被聘为青岛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带领我的成员开始新的探索研究。我还是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每年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不少于5次。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我承担了太多额外工作,为“名”所累。其实不然,做自己喜欢的事永远不累。我喜欢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带动影响了一些人,改善了他们的教育观念,那受益的就是孩子们。一次家长学校讲座结束后,一位家长感慨地说:“逄园长,我觉得你就是为幼儿教育而生的!”我觉得这是给我的最高褒奖,再累也值得。

记者:那您能谈一谈您是怎样成为您理想中的“明师”“明园长”的吗?

逄伟艳:经常会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经验?我总结了三点:坐得住、钻得进、跳得出。

一是坐得住,就是要有定力,能够静下心来做教育。有时还要顶得住压力,扛得住诱惑,沉下心来面对孩子,面对教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次成长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点一滴的经验都是从大量实践后的思考与感悟中得来的。我们不需要做苦行僧,需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我们最起码能在工作时间内做到全身投入,于喧闹中捧着书读得津津有味,更可以带着教育的眼光投入生活,丰富阅历。

2001年我开始研究幼儿园科学教学,2007年我总结的“三环教学法”和2014年进一步完善总结的“三点循环式教学法”都在青岛市幼儿园教学交流会上交流,研究论文发表在《早期教育》《山东教育》等期刊上,参加省市科学公开课展示十几节,该教学法成为青岛地区教师学科培训内容之一。在一次研讨会上,一位老师问:“大家都在教学实践,你为什么能够总结提炼出自己的教学法?”我说:“你如果能坚持13年专注于琢磨这一件事情,你肯定做得比我好。”长期的积累,才能为专业的发展提供优厚的土壤。

二是钻得进,就是能够投入、深入,爱学习、勤思考、肯钻研,把一件件事情琢磨透。我们都在教学,但区别在于你是否带上了自己的心灵与大脑:用心发现,用脑思考。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它充满创新与挑战,我们面对的不是千篇一律的产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灵魂,他们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个孩子不同,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也不同,这不仅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理解、思考、引导,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充实提升自己来应对这些挑战,跟上孩子的节奏。

钻进书本,我们可以找思想、找观念充实理论体系,寻求科学支撑;钻进教学,我们可以找规律、找途径丰富经验,夯实实践基础;钻进孩子心里,可以让我们以最佳方式与孩子对话,支持孩子的发展。上一节示范课,我可以写下五千多字的案例实录,是我从目标的确定到过程的预设与调整中的思考。没有经历这些思考,我就没有轻松应对教育中每一个问题的资本和能力。

三是跳得出,就是能不断突破自己,能够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能跳出幼教看幼教,跳出教育看教育。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走得稳。面对孩子的现在,着眼孩子的未来,思考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是否都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我们应该有担当,有高远的眼光,才能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这些年来,我多途径接触其他学段,也一直喜欢关注世界时事和社会发展,甚至经常思考我们应该秉承什么观念,传承什么文化,以何立足世界。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是不是想得有点多?但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竞争靠的是品格、能力等,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做才能有助于孩子这些方面的发展?

总的来说,要想获得专业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实践、研究,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一定要找捷径,也无非就是学习加思考。你善于学习,喜欢思考为什么、会怎样,那你的实践就会更有意义,你的发展也会由加法变为乘法,获得更快速的提升。

记者:逄园长,短时间内您先后担任了三所幼儿园园长,而且幼儿园发展得都非常好,您能讲讲这段经历吗?

逄伟艳:近五年由于工作需要,我先后任职三所幼儿园园长,这三所幼儿园差异较大,确实带给我极大的挑战。现在回想一下,我非常感谢这段经历,它让我学会了太多,成长了太多。

我第一次担任园长,是到农村支教任交流园长。这是我们本地最偏远、薄弱的一所乡村幼儿园,刚刚搬到新园址,百废待兴,还兼管十几所村办幼儿园,大多仅有几个、十几个孩子。教师绝大多数是原民办教师,平均年龄45岁以上,有几名近几年考录分配的年轻教师,也是任其自由生长,几乎谈不上什么专业发展。来不及适应这些新情况,我必须在短时间内转换思路,投入新工作。但有一点我始终坚持,那就是调研分析,发现问题和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策略。

幼儿园急需开展的工作有很多,所以我就一边调研分析,一边从幼儿园文化建设、课程建设、一日活动规范、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等各个方面全面开展工作。我走村串乡调研,对全镇园所进行统筹规划、合点并园,建章立制,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我组织开展了二十多次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全方位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专业思想。我利用周末时间义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最让我高興的是孩子们的变化,他们的眼神由怯怯的不自信变得明亮大方,他们的小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一年时间,在园幼儿人数翻了一番。我自己,更是得到了孩子、老师、家长们的喜爱,成为他们信任的好朋友。幼儿园整体工作有了很大提升,在当年评估中一下跃居前列,被评为学前教育先进集体。我用我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实现教育均衡不是梦,农村孩子也可以享受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虽然现在我离开了这所幼儿园,但幼儿园继续健康发展着,这是我最开心的,而且我还经常被邀请去进行指导培训、家庭教育讲座。

我任职的第二个幼儿园,是一个高档小区的配套幼儿园,刚刚建成还没启用,通过竞争上岗我被选拔为园长。所有一切从零开始,这带给我极大的挑战和压力。我将目标定位为办一所“自然朴素,内涵丰富”的高品质幼儿园,提出建设一支“专业、正气、亲和、活力”的教师团队,全力以赴开展新园筹备工作。资金有限,我们就精心筹划,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孩子身上,花得有价值。教师大多是没有经验的新手,我们就从最基础的理论实践开始培训,手把手地教。一年时间,一所自然、大气的高品质幼儿园,一群正气有爱心的专业教师呈现在大家面前。2016年9月开园后,一次招收了7个班级。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幼儿园就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成为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

2017年8月,我又被调回实验(原机关) 幼儿园教育集团任总园长,负责集团的管理工作,肩负使命走上新的征程。在传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探索科学高效的集团办园之路,努力追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的新跨越、新发展。我对这三所幼儿园都充满感情,三所幼儿园也获得了长效发展。我觉得,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五年。

记者:您觉得管理一所幼儿园最重要的是什么?

逄伟艳: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有爱,二是有思想。

我想先说有思想,也就是说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坚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其实我们常说的园所文化、办园理念等都是思想的体现。

我个人比较推崇“自然主义”教育,学习借鉴卢梭、陶行知等中外名家的教育理念,追求“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知行合一”,喜欢追根溯本,去繁就简,回归儿童,保持教育本色。

我向全园提出简单的“一二三工作法”:坚持一个原则——幼儿发展利益至上;追求两个目标——幼儿发展、教师发展;遵循三个思路——规范加思想、管理即服务、学习加研究。

在管理方面,我坚持管理即服务的思路,而且以此作为我管理团队的工作原则和要求。幼儿和教师是主体,一切制度和管理行为都是为幼儿和教师发展服务。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是优秀的,至少是追求优秀的。我给予每一名教师充分的信任、尊重与支持,倡导“用爱和专业赢得尊重”,力求建设一支“专业、正气、亲和、活力”的教师队伍。我相信,教师幸福孩子才能快乐!

最后来说说最重要的,那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余秋雨所说: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爱和善良超越一切,又能把一切激活。没有爱和善良,即便是勇敢的理想,也是可怕的;即便是巨大的成功,也是自私的。相反,如果以爱和善良为目标,那么,文化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都会因为这个隐藏的光源而晶莹剔透。

“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才是我从事学前教育这个职业最大的收获。越研究,越觉得自己肤浅;越接近孩子,越觉得离孩子有距离;越热爱教育,越感觉教育的责任重大!面对教育、面对孩子,我永远充满敬畏之心!

猜你喜欢
园长幼儿园孩子
园长变马车
园长考试
爱“上”幼儿园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