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术观下的高校武术大众化发展途径分析

2019-09-10 07:22韩剑云
体育风尚 2019年2期

韩剑云

摘要: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灿烂瑰宝,武术从创立之初就带有独特的中国印记。经历了岁月的沉淀逐渐形成中国传统的特色文化,被世界所熟知和推崇。由于历史环境的变迁,武术逐渐由防御外敌转变为现在的强身健体,成为全民健身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被重视的武术项目已经被引入系统的高校课程中来,但是在传播和学习的过程中,武术课程在高校发展的并不乐观。今天,在大武术观下,就武术在高校大众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武术;大武术观;大众化发展

何为“大武术观”?“大武术观”是保证武术视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大武术观可以被理解成一种统一思想,整合观念的系统性意识形态。然而,在如今的高校武术课程学习中,并未有被大众化所熟识和接受,大学作为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面对逐渐被边缘化的武术课程教学,是值得所有高校武术教学者和学生们所深思的。

一、高校武术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落后的教育观念

中国作为武术的发源地,一直享誉中外。然而,武术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并不会因为一个时代的终结而落幕,作为国家一项必不可少的体育项目,武术逐渐引进于各大高校的课程中来,但是作为传统的体育项目,高校还是以排球、足球、田径等被大众化所熟知的项目为主,武术只是作为少数专业爱好者的兴趣体现,并未真正的融入到高校的体育教育体系中,作为一种小众的体验课程被传授。由于对武术的片面理解以及部分高校对于武术教学的力度不够,导致了武术从教者在武术教学中异常艰难,武术教学也在高校教学中发展缓慢。

(二)师资力量不足

武术被广义的定义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但是武术的真正理解远非是简单的摆摆架子,至少在对于从教者的选择上远非如此。“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作为一名合格的武术教学者,首先要有师者的精神和端正的态度,其次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今,一部分高校為了应付教育计划和教学安排,所聘用的武术教学者往往自身没有对于武术的明确认知,专业素质也远远达不到从师者的要求,只是为了应付上课,充当的是一名普通体育老师的角色。导致学生也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武术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更不可能有效的学习到武术的技术和经验,更无法体会到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的博大精深。渐渐疏远武术课程。

(三)没有良好的团队建设

高校是社团的摇篮,社团是根据高校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而组建起来的。高校的社团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尽管如此,作为武术的发源地的中国,在许多院校并没有很出色的武术社团,并且也不能形成相对的规模,不能作为武术课程文化的传播平台。往往不如一些跆拳道、空手道、柔道等社团具有系统化和组织规模化。相反,在国外,武术社团在很多高校却有相对高的地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的中国武术是一种无奈。

二、大武术观下高校武术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一)推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改变落后观念

如今高校武术教学的课程编排仍是按照书本上的一招一式,以套路、动作为主,久而久之使学生心生厌烦和无趣。武术教学的改革,应该从根本的教学体系上进行改革,武术教学不仅仅要本着科学的教学理念更要适当的和课外教学进行衔接,武术的理论建立于系统的教学基础,武术的教学基础来源于武术的起源以及发展历史,使学生真正的接受武术,必须认清武术的历史和源头,使学生对武术真正产生兴趣。

(二)加强高校武术教学师资力量

高校武术从教者的选择不仅仅要以单一的技能或者理论作为唯一标准。要考量的是综合素质,一名合格的武术从教者不但要有全面的武术理论和技能结合,更需要有大武术观,这样才能实现武术在高校学生中大众化,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愿望和需求。打造高素质、专业强的武术教师团队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武术从教者的培训,加强师资交流,从而提高整体武术教师团队的师资水平。其次,聘请校外有口碑的民间武术团队进校指导机制,提高高校武术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最后,加强本校武术教师团队与其他院校的技术专业交流,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院校武术教学的优秀方法,从而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

(三)加强高校武术社团建设

高校武术社团是学生发挥武术兴趣和基础武术技能训练交流的平台,在大武术观下,院校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武术社团所需场地相对竞技场地的要求和功能性并不是很严格,院校应该为社团提供相对安全的、平整的、基础设备齐全,较为因地制宜的场地进行活动训练。高校社团的日常训练学习交流需要有经验的从教者进行指导,这需要高校从教师中挑选专业性较强的从教者进行授课指导。从而使学生在武术大众化发展中得到进一步成长。

三、小结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应该在大武术观的影响下在高校中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全面推动高校武术大众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唐光旭.关于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创新的途径解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 (02):123-124.

[2]马文友,杜艳华.视觉文化时代武术的发展模式及路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 (02):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