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转化“学困生”的有效路径

2019-09-10 07:22欧华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学困生

欧华玲

【摘要】“学困生”是新时代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能否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从转化学困生的时代意义、当前学困生成因剖析、转化学困生的有效路径等方面探讨这一课题,以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有效路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教诲我们:“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班中几个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学困生”, 我们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 而必须探究转化学困生的有效路径,去呵护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去点燃他们的生命激情,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转化学困生的时代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当前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特别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学困生”是新时代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对“学困生”的教育和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以人为本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道德素质。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乍,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具体体现,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学困生”在班里所占的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直接影响班风、纪律和正常的教育工作,若教育不当,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也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学困生”成因剖析

1.学生自身缺陷情有可悯

由于遗传基因、生活环境以及教师家长教育教学方式的失当等诸多因素影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智商、情商各有不同,导致大多数学困生一进入学校就处于劣势,他们接受知识的效率不高,听课、作业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

2.社会大环境责无旁贷

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排名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教师的应考思想促使学生忙于大量的题海战术中,学困生始终吃不了,硬是“被噎”于知识大门之外。此外,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方式的不科学,致使网吧、游戏机场所以及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如同没人性的“虎鲸”,吞噬了不少学困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学困生逐渐对网吧、对网络、对游戏机越贴越紧,对书本越走越远。

3.教育者的教育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了10多年,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然没有得到落实,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依然“盘踞”教育阵地。教育还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没有内力推动的学习,所有外力都是枉然!

三、转化“学困生”的有效路径

1.既要有转化目标,又要有教育措施。

转化后进生的目的是让他们“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但后进生的思想、生活、学习和家庭环境各不相同。要转化后进生,必须深入家庭细致调查,了解其家庭生活状况,社会人际关系,全面掌握后进生的情况,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这样,转化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会取得成效。例如,筆者曾经教过两个领导干部的独生子,他们自恃爸爸是当官的,自我优越感较强,认为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紧要,无心向学,纪律散漫,随意欺负同学,全班同学都讨厌他们。对这样的学生,我积极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在家长的配合下,相机与他们谈心、教育,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父亲的成功,并不等于他的成功;父亲拥有的一切,并不等于他所拥有;父亲之所以取得成就,是经过艰苦奋斗换来的,若如现在的学习状态,将来一定不会像父亲那样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计划引导,他们深有醒悟,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不足,逐渐改掉不良的习惯,学习用功,成绩提高较快,两位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尽管得了80多分,但有了很大的进步。可见,转化“学困生”,必须要有目标,又要有教育措施。

2.既抓提高认识,又抓行为训练

对于学生的教育,有行为规范教育,有守则教育,还有学校多种制度教育。但后进生对这些行为准则理解不全面,有时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首先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和“应该怎样做”,培养其相应的道德行为。其次,从后进生的身上挖掘闪光点,让他对照《规范》和《守则》,看看自己哪方面较好,哪方面较差,让他们自我评价。在贯彻《规范》过程中,我除了全面宣讲外,还注意针对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和不同表现,采取个别做思想工作的做法,限期要求他们检查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今后应该怎样努力,从提高认识升华到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我养成。如笔者曾经教过一个学生,他学习基础差,缺乏勤奋刻苦的进取精神,心理上既自卑又自负,但他劳动非常积极,又肯帮助他人。笔者抓住他的长处,在肯定他的优点的同时,又引导他学生上看到自己的短处,鼓励他进增强学习信心,按照《规范》中有关学习的要求,一项一项地落实,学一点做一点,对照一点,使他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瞧,既抓提高认识,又抓行为训练,果然有效。

3.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爱护

“学困生”具有自尊和自卑并存的特点,有的自卑感比自尊心强。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笔者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入手,给予其爱心。学困生一般都不讨同学的喜欢,如果我不用师生的爱心给予补偿,就不能顺利地进行师生的心灵沟通。因此,我总是心平气和、循循善诱、尊重爱护、体贴关心,消除“学困生”的疑惧和对立情绪。同时,还注意保护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在其醒悟和转变的时刻,及时表扬,肯定进步,给予鼓励。在“学困生”开始转化的时候,笔者又注意严格要求,从严抓起。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进行比较教育,化消极因素为积极恩。例如,笔者上学期教过一个学生,纪律散漫,无心学习,常常逃学去打电子游戏机。笔者发现这个情况后,主动地接近他,与他促膝谈心,跟交朋友。再与他对照《规范》中关于纪律的要求,制定遵守纪律的措施,要求他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每天由他登记全班的考勤。结果他在后半学期里上学特别早,学习很用功,有了可喜的变化。

4.既要严肃批评,又要重视激励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 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学困生,固然需要尊重、体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而,一味地关爱也会让个别与众不同的学困生得寸进尺,让老师火冒三丈而又束手无策。针对屡教不改的学困生应给予严厉批评,让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接受应有纪律处理。事实上批评与表扬一样, 都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常用的一种手段。然而,多年来的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成功的教育并不在于对学生的呵叱、责备、训诫,而是要对学生的激励、唤醒、鼓舞,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批评结束后,我还运用表扬激励、成功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等有效措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让学困生在教育过程中也“抬起头来走路”。

转化“学困生”要因人而异,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激励的艺术及其方法,使我们尝到了成功的愉悦,因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努力探求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转化“学困生”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谭永焕.善待顽劣 静听花开——关于“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的思考[N],湛江日报,2014-03-04,2.

[2]夏菊青. 转化后进生点滴谈[J],甘肃教育,2018,16,41.

[3]张祥. 耐心等待, 静候花开——浅谈后进生转化[J],教育现代化. 2018,35,382-383+38.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路径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有效的“学困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