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新招 优化古诗教学

2019-09-10 07:22黎素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古诗词初中语文

黎素文

【摘要】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美的鉴赏能力。目前,特别是农村学校,古诗词教学方式依然存在以讲解为主强调字词和翻译的老套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达不到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情操目的的。针对这一点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背景了解法、丰富想象法、绘图描述法等级几个方法来进行教学,以此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鉴赏能力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为了更好地将古代诗词文化传承。古诗词教学历年来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特别是近几年来中考或高考都加了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但目前特别是农村学校,古诗词教学方式依然存在以讲解为主强调字词和翻译的老套教学,这种教学是达不到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情操目的的。因此,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的困境,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赏析技巧,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

一、背景了解法

学习古诗词其目的就是要理解该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诗人写诗,他们往往是有感而发,感在外而发于心,而这“发于心”就是“情感”了。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这里的写作背景即包括了作者所处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个人的生活遭遇,本人的个性特征等。如李白有藐视权贵,生性豪放的个性,空有才华却施展无门(如《行路难》);杜甫才华横溢却生于乱世,生活颠沛流离的不幸与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如《春望》);刘禹锡、苏轼三番五次遭贬谪郁郁不得志的无奈经历(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贺、范仲淹的边塞军旅生涯(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李煜由风光帝王沦为阶下囚的遭遇(如《虞美人》)……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对作者的这些特殊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方面的详细了解,从而达到对诗词情感的理解。

二、丰富想象法

学习古诗词时,面对枯燥的文字,只有充分发挥想象思维,才能还原诗中的情景,把自己置身于其中,感受作者当时的境遇,做到“语语如在目前”,从而感受诗的旨趣。如:我在教学《十五从军征》中,我让学生想象主人公从十五岁远离家乡服兵役,直到耄耋之年才回到家乡。此时家中早已无一亲人,院里早已是荒草丛生,野鸡野兔横飞乱窜,逝去的亲人们的坟冢累累堆在松柏下,昔日的温馨家园已成了荒芜的乱岗。这是何等凄惨的场面?老兵忍痛舂了野谷,熬了野菜做好饭菜,像往昔一样摆在桌上,依靠在门前等待亲人归来,却连找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面对家破人亡的惨景,老兵禁不住老泪纵横......这样通过指导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把自己置身于主人公那孤苦悲痛、伶仃无助的境地,学生们很轻松便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制度下没有人性的兵役制度带给劳动人民的灾难。

三、绘图描述法

在教学古诗词时,笔者遵循“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图画意义较深刻的诗词,就引导学生先认真品味文字,用概括的语言描绘图景的特点来感受。如笔者在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先让学生反复品味文字后,再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画面。结果学生概括了这样的画面:在飕飕西风的黄昏中,一个风尘仆仆容颜憔悴身形瘦弱的旅人,牵着一匹同样瘦弱疲惫的老马走在黄沙古道上。两旁枯树缠绕,归家的乌鸦在头顶哀鸣。夕阳即将落下,而这浪迹天涯的旅人还在途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样,通过绘画描述,学生很快就把诗人肝肠欲断的的思乡之情相生相融领会到了。

四、巧抓字眼法

诗人写诗传达情感,往往在字眼里表露无遗。因此,学习古诗词,抓住关键字眼对帮助我们理解诗词就至关重要。如:在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笔者让学生找出诗中最富形象生动性的字眼,并思考在这些字眼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经过认真朗读,很快就把“怒”“卷”“飞”“渡”“挂罥”“飘转”等动词找出来了。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了,使“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了动作和感情色彩。另有的说,“卷”“飞”“渡”等一个接一个的动作词使我们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图画,牵动了诗人的视线,拨动了诗人的心弦。更有的说“自”字尤为沉痛,老人如此不幸却无人同情,世风之浅薄令人感“叹”。再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安史之亂后战事频繁,人们生活贫困,世态炎凉,家不成家、国不成国,令人嗟叹不已。再联系后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死亦足”更可以看出尽管自己穷困潦倒但诗人依然体现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这样,通过巧抓字眼法,可让学生进一步达到理解诗词培养情操的目的。

五、比较意境法

在教学古诗词中,最难的就是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意境。只有领会意境才能和作者思想感情、生活图景做到统一,学生才能得到美的享受。比较意境法是笔者较为常用的教法。在教学陆游《卜算子·咏梅》时,笔者就拿范成大的《霜天晓角·梅》两首进行比较。笔者问学生两首咏梅的异同点是什么?学生回答: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情,但意境哪里不同学生却回答不上。笔者启发学生可以从环境和作者寄托的情感来思考分析。最后,笔者稍作总结如下: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的形象。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范成大的梅花是“幽独”的形象。“雪后月夜”就是环境。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游写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含义深化梅花孤芳低调不妖媚,独自承受凄苦的精神,层层假设反衬其可贵,赞美了梅花高洁刚毅、永葆节操的可贵品格。而范成大的梅花没有陆游的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月生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其目的也是渲染愁思,再与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相互映衬,进一步凸显梅花的幽怨动人,这样进行意境比较深浅尽出。

古诗词珠矶满盘、流光溢彩更是博大精深。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对赏析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才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做到真正让古诗词这颗玑珠散发出美丽的光芒。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古诗词初中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我爱古诗词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本期主题: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猜诗词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