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与历史智慧课堂的生成

2019-09-10 07:22朱敏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本课史料危机

朱敏仪

史料教学法是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史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料帮助学生形成“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认识习惯和思维方式,符合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追求。而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本文以笔者曾执教过的公开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例,以史料教学法构建教学设计,以求打造动态生成的历史智慧课堂。

一、基于教材、学情、课标,确立“三维一体”教学目标

1929年首于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不仅仅是一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上的重大危机,它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所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经济危机与大萧条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重大背景,突破这一课对本单元的学习至关重要。《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标准》对本课提出的学习要求是: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點及其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面对高一的学生,笔者发现他们积极活泼,敢于表达,经过高中一学期的历史学习,他们对高中历史学习方式已基本适应,对认识和探讨历史问题亦具备了一定的方法。但学生的综合探究、合作学习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理解、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把历史价值渗透于生成性智慧课堂当中。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笔者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整合如下:

本课以讲解基本史实为基础,以多元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和设计问题为载体,以多媒体和学案为辅助,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生成、价值渗透,以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智慧、思维和潜能,落实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开放生成智慧课堂

(导入环节)展示2008年度图片《陷入危机的美国经济》

教师首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张黑白照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随后简要介绍该照片的背景故事——2008年首先在美国爆发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话锋一转导入到本课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学习。时政事件的导入,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感,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提高本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环节一:数据·感危机之痛

教师通过展示史料“一堆吓人的数据”,创设数字情景,带领学生走进历史现场。在悲凉的背景音乐中,一组组惊人的数据快速地涌现在眼前,既给了学生以视觉冲击,又给其危机之痛的直观感受。

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教材,自主完成以下表1的内容,培养其迅速捕获有效历史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二:矛盾·探危机之源

在学生已基本掌握危机概况的情况下,教师展示历史照片史料 “一种矛盾的现象”,通过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对生产与销售之间矛盾的思考。再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学案上的材料①—④,调动小组讨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回答以下表2的内容。

在分析危机爆发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归纳“经济危机”的概念,生成规律性知识,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是什么”,更能明白到“知识从何而来”。

环节三:疯狂·警危机之害

播放纪录片视频片段“一段疯狂的记录”,让学生直观感受危机带来的影响,同时放松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结合视频和材料⑤—⑨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假如你是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农群众、资本家、社会极端分子、政府及其代表,在遭受这场危机时,你分别会有怎样的想法和行动?),调动学生积极讨论并上台发言,分析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

以下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精彩片段:

此环节是本课的高潮所在,学生的发言超乎了教师的预设,非常出彩。学生阅读了史料、理解了史料,解释了史料。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有体会有思考有生成,使这节历史课堂迸发出了智慧的光芒。

环节四:现实·省危机之鉴

在完成本课主体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基础上,教师还应对本课的内涵进行升华和延伸,让学生明白“学史明鉴”的道理。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亚投行”的时政新闻,引导学生反思危机带给人类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身在课堂心怀天下的公民意识和家国情怀。

从历史回归现实,从现实反思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就像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必经的痛苦而又意义深远的一次洗礼。正如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中所描述的一般:“那是一个大萧条的时代! 那是一个充满反思的时代! 那是一个寻找机会、开创未来的时代!它是历史,但也是今天!”

三、课后反思追踪,不断探索提升

通过《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公开课教学,笔者有如下两点较深的体会:

一是运用多元史料辅助教学,史料素材的选取和使用如何做到恰到好处。本课可参考选取的史料非常之多,为避免史料形式单一枯燥,笔者选取的史料包含了文本史料、历史照片、历史纪录片、诗歌、绘画等,除了经济维度方面的史料,笔者还适当增加了政治、文化、社会等视角,以多元史料培养学生全面辩证思考问题的历史思维。由于选取史料丰富,为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将本课的框架和增加的史料印刷在纸质版学案上,既便利学生课前预习,又有助其阅读史料时养成划关键词、迅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但本课的史料容量的确很大,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若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文本史料可适当删减。一言以蔽之,史料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应困于其中。

二是关于如何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笔者认为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但课堂上智慧的动态生成更为难能可贵。如本课中有学生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难以理解时,引发了师生对此抽茧剥丝般的共同探讨;又如有学生在扮演角色时演绎到位赢得了阵阵掌声。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疑惑,大胆交流,放开表现就是其实现知识与能力自我构建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课堂魅力就在于其动态的智慧生成。就如布鲁姆所言:“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因此,教师应该信任学生,给与其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以思考、交流、内化、外展,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点拨和引导,让预设与生成共舞,让思考与智慧共生。

以史料教学促进历史智慧课堂的生成,以智慧课堂的生成求索历史教育的本真。这不仅符合当今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与培养方向,更切中了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目标,是一项值得长期思考与努力实践的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本课史料危机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危机来袭/等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