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策略

2019-09-10 07:22谢参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谢参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审题能力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它需要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双边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审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的培养又是提高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关键,是正确解决数学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审题习惯和审题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我们在学生平时的数学作业中,经常发现学生因审题失误而造成错误的作业题。相信很多的教师都遇到:学生的答题出现“6×5-5×1=0”“40比50多10”等错误。当我们的老师看到这样的情况时,总会无奈地说:“唉,为什么这样简单的题目学生都会做错?”于是就对这些出错的学生进行批评一顿:“你们这样粗心大意,这么简单的题目也弄错。”连这样简单的计算也错,道出了学生的错题在教师心目中是很简单的,因此教师只认为是学生粗心马虎所致。其实,造成学生马虎粗心答错题的背后恰巧地反映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缺乏应有的审题能力所致。

那么,造成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差的成因是什么?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1.部分學生不读不审,盲目作答出错。在一班学生中,的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粗心大意的,往往看一眼题就立刻动笔,根本就未仔细地读题,未分析题意,带有很强的盲目性。有的学生甚至连题目的数字、运算符号也抄错,这就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的表现。这样的审题习惯,不答错题才怪。常见的错例如:计算8.6+4时,有部分学生一看6和4,“不理三七二十一”就用凑十法,结果得出8.6+4=9。当老师问答错的学生为何这样做时,我们的个别学生还理气直壮地说:“老师,你不是教我们凑十法吗?我用的是简便计算啊。”这样的回答让老师哭笑不得。再如:500-263+37,有很多学生想当然把263+37先算等于300,然后用500-300等于200,这样的错误更是常见。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太粗心做成的,因为学生做计算题时只是想用凑零法、凑十法、凑百法计算更简便。根本不去分析这道题有哪些运算符号,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同样也出现题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的不良习惯。如解答“一本科技书12.5元,比一本故事书多2.1元,一本故事书多少元?”有一部份学生的解法是:12.5+2.1=14.6(元)。当老师问做错题的学生时:“12.5元比14.6元多2.1元吗?”这时学生立即找到错的原因,原因是他们简单地认为“多” 就用加法计算。

3.一些学生对概念混淆不清,造成理解出错。新的教材有很多数学概念都比较形象地描述,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听课时认为很简单,似乎很容易,可是在做题的时候还是发现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的情况,在具体的运用中就出现问题了。

例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分别是3厘米和6厘米,其中一条高是5厘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结果有些学生出现下图的想法:

这些学生弄不清哪条底跟5厘米的高对应,结果出现“6×5=30(平方厘米)和3×5=15(平方厘米)”两种答案。答案是“6×5=30(平方厘米)”的学生简单地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而搞不清底和高要对应才行,从而把题目做错还不知什么回事。

4.一些学生受到定势思维干扰而出错。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教师为了让学生夯实某一知识点,经常会让学生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有些容易出错的题目可能反复地让学生去练习,这样使学生对题目形成了“定势思维”,如果学生的思维定势使用不得当而导致的错误是也会比较严重,而这种错误也是学生最难检查出错误的。

例如:在计算24×5计算题时,由于平时教师经常进行口算训练时让学生做25×4=100 ,所以学生不假思索地误解为简算题而把结果算成是24×5=100,特别是这些式子的数的数字相同,因而学生犯这种错的情况会比较普遍。

针对上述学生审题出错的原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审题能力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重视审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师不但自己要清楚什么是审题,更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审题和审题重要性。何为审题?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不是简单地看一看,读一读,而是要求学生不但要看清题目,更重要是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审题是正确解决数学问题的保证,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审题。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指导学生学习审题的技巧、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二、正确引导,教给学生有效的审题方法

1.教会学生学会“读题”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理解数学题目信息的过程,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抓住关键信息,才能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因而准确地审好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而读题则是审题的“前奏”。心理学家认为:“知觉最初可能是区分对象的轮廓,只有在背景上分出映像的轮廓之后,才开始区分对象的个别细节。”很多粗心大意的学生,对那些相近或相似的符号、数字,往往容易出错,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看就“会”,一“会”就 “做”,一“做”就“错”的情况。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掌握“读题”的方法,不知如何才算是认真“读题”。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读题”的审题方法。这里的读题不是简单地“读一读”,而是让学生通过“读”题明意,为分析思考问题作准备。

比如数学的计算题是怎样 “读题”的呢?首先老师要求学生用眼睛盯住题目来“读题”。通过“读题”让学生知道题目中有几个数字都是些什么数,有几种运算符号,分别是那些运算符号。在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35- +7。让学生先读题,再说一说“读”的结果:有2个 “35”和2个“7”,共4个数;有“-”“÷”“+”等3种运算符号;是一道没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其次要引导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另外,对有简便计算的计算题,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认真看一看题目中的运算符号和题目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是否适合运用一些运算定律来计算。如在教学0.25×98+25%×2这道题时,让学生先说一说“读题”的结果: 这道题有1个0.25,1个98和1个25%,1个2,共4个数;有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符号;两个乘法算式中的因数的0.25和25%其实是相同的数。符合乘法分配律的模式,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会学生掌握动手操作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对大脑进行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的复杂过程。由于数学的语言和空间想象较为抽象,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薄弱。对一些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数学题就会增加学生审题的难度。这时候,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拼一拼等具体的操作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例如:“在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在未画图时,有大部份学生对这道题无从下手,因为学生找不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这时老师不急于告诉学生宽是圆的直径,而是让学生动手画出这个长方形,并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通过画一画。学生都明白长方形的宽是所画最大的圆的直径。知道直径,自然就可以求半径了。有些复杂的倍数应用题,如果让学生按题目意思去画一画线段图,学生就更好地理解题目数量关系,从而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所以,动手操作不失为一种好的数学审题方法。

3.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的解题方法

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读题的基础上去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句,这也是审题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要认认真真去读题,准确理解题意,从关键的句子中找准数量关系,去除无关重要的信息。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就要求学生去找出含有几分之几的关键句,再从关键的句子中找出单位“1”的量,再去判断题目是求哪个量,应选择哪一种解题的方法。因此,审题也要咬文嚼字,找准关键词句,为正确解题扫清“障碍”。

三、及时反思,提高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

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和解题结果的检验,是确保解题正确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开始时的审题是否正確的再审题。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检查所做的题目是否正解,教会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题目的验算方法:如四则运算可以通过其逆运算来检验,如简便计算的可以对照运算定律来检验;解方程可以利用加减乘除的有关性质来检验。除了常规“诊断”手法外,还可以用估算和联系生活实际等策略。如189-(89+37)运用减法性质后到底是189-89-37还是189-89+37?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小的数字来进行推理:用“8-(5+3)”来试一试,因为8-(5+3)=0,就是8-5-3=0;而8-5+3的结果为6,不是0,学生就能发现“8-5-3”是正确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反思计算189-(89+37)的结果,如果是:189-(89+37) =189-89-37的就对,如果是:189-(89+37) =189-89+37就错。

又如,在学习倍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一道应用题:小光今年8岁,他爸爸的年龄是小光的4倍,小光爸爸今年多少岁?

于是,笔者叫一位同学回答,那同学习惯性地回答: =2(岁)。老师没有马上说这位同学做错了,而是反问一句:“难道你比爸爸年龄还大吗?”下面的同学暗暗偷笑:“可笑,爸爸2岁,就生下8岁的儿子了吗?”这时,该同学立刻明白自己答错了,马上改正过来。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重视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提高就会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小学数学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刍议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