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的故事

2019-09-10 07:22孙兆贵
参花·青春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张兵馆里小号

小号

李军和张兵是好朋友。他们在一个村长大,后来双双考入大学,毕业后又一起被分配到了县文化馆,成了同事。

李軍喜欢音乐,不管啥乐器,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弄出的响儿准保比别人弄出来的受听。张兵热爱文学,会写文章,经常在刊物上发表作品。李军被分到馆里的音乐辅导部,张兵被分到了文学创作部。

文化馆有件镇馆之宝,是一把黄铜小号,亮得晃人眼。据说这把小号有些年头了,吹起来很嘹亮。小号平时躺在一个比较精致的木盒里,馆长老杨把这把小号看得很紧,一般人摸不着。李军来了之后,馆长老杨就把这把小号交给了李军,还特意叮嘱他一定要好生保管。

李军有时会取出这把小号,吹上一阵子。张兵听得心痒,也想吹一吹。这天,张兵过来对李军说,把小号借我玩玩儿。

李军有活正忙,就对张兵说:“小号在卷柜上边,你自己去取吧。”张兵个头瘦高,胳膊也长,不用踮脚就把盒子取下来拿走了。

几天后,张兵玩够了,就送回来了。见李军忙,张兵说:“我把它还给你放到原处吧。”说着话,他又把木盒放在了卷柜上边。

过了没多久,李军又想吹小号。他取下木盒打开一看,却是空的,里边什么都没有。

李军知道这把小号的重要性,急忙跑去问张兵:“小号呢?”

张兵说:“我不早就给你送回去了吗?你又不是没看见,我把它放到了你的卷柜上边。”

李军说:“你是给我送回来了,可你送回来的只是一个空盒儿。”

张兵说:“别闹了,咋会是空盒呢?”

李军说:“我没跟你闹,真的,不信你过去看看。”张兵见李军表情严肃,不像跟他开玩笑,过去一看,小号的确不见了。

张兵说:“那天我明明把小号放在了里面。”

李军说:“别人又不上我这办公室,小号不可能丢!张兵你也知道,馆长视这把小号如掌上明珠,小号丢了,你让我咋向杨馆长交代呀?”

张兵说:“李军,请你相信我,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我不可能昧下小号!”

李军说:“不是我不相信你,可是……也怪我,当时就应该打开盒子看一看。”

张兵被这句话激怒了。他对李军说:“既然这样,那咱俩也就没啥好说的了。不行你就报警,我等着你!”说完一甩袖子走了。

李军欲哭无泪,只好去找馆长老杨,请求处分。馆长老杨听完事情的经过,只是叹了口气,什么话都没有说。

几个月过去了。有一天上午,馆长老杨把李军叫进馆长室说:“告诉你个好消息吧,小号已经找到了。”

李军惊讶地问道:“啥?小号找到了?在哪儿找到的?”

馆长老杨呵呵一笑:“别急,你先坐下,一会儿就会有人把小号送回来。”

很快,美术部的小刘低头走进馆长室,将一把小号放在了桌上,然后红着脸出去了。

李军拿过来一看,正是丢失的那把小号。他不解地问了句:“这……到底咋回事儿?”

老杨馆长说:“小刘也喜欢这把小号。有次他去你办公室,见没有人,就顺手牵羊拿走了小号。前几天,小刘跟老婆闹离婚,他老婆一气之下跑来揭发他,说他把单位的小号给偷回去了。我就让小刘马上送回来,不然就处分他,所以才有了刚才这一幕。”

原来如此!李军懊悔地一跺脚,看来他冤枉了张兵。李军就去向张兵道歉,张兵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可是李军知道,这件事并没有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张兵突然离开了文化馆。

从此以后,李军跟张兵再没联系过。不觉三十几年过去了,李军也退休了。人到老年,总会想起过去的一些人。李军有时就会想到张兵,想到那把小号。李军就想,单位要是没那把小号该有多好!

老谭

老谭在文化馆当门卫。

老谭刚来那阵子,还不是老谭,个头也比现在高,不过没现在这么胖。那时老谭来找工作,讲好了的,每月工资四百元。就当时而言,雇个门卫四百块钱不算高,可也不能算低,属于中等水平。后来物价上涨,工资也跟着往上蹿,在别处当门卫月薪都已经超千元了,可老谭的工资一点不变,每月还是四百元。

馆长已经换了好几届,可老谭的工资还是那么多。老谭自己不提,也就没有人想到给他涨工资。老谭并不计较这些,用老谭的话说,给点就行了,多少是多呀?

其实老谭完全可以不当这个门卫。他是下岗职工,交了养老保险金的,只要到了退休的年龄就能开支。如今老谭都已经超过六十了,更何况老谭的家里还开了个小旅店,虽说生意不咋好,但多少每天还能有些收入。

他在家照顾店里的生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他老伴是个女强人,什么都不用他操心,也什么都不听他的。老谭一气之下,索性家里的事儿全不管了。

开始的时候,馆里人并不知道老谭的来历,以为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职工,也就没人把他当盘菜,后来才听说,老谭原来是个官二代!

过去这县出了个很有名的县委书记,搞了项很大的富民工程,这人就是老谭的父亲。谭书记的公子能来给文化馆看大门,这话听起来多少有些不靠谱。不过仔细想一下,也就没啥可奇怪的了。因为这个县委书记早就去世了,就连他培养起来的那批干部也早都退了。

问题是父亲在职的时候,老谭已经二十出头了,按说他父亲完全可以给他安排到好一点的单位上班,比如说县委的某个部门,可是他却去了大修厂当工人。老谭后来说过,这不怨他爹,他上学时不好好读书,一天到晚吊儿郎当的,斗大的字不认得几个,让他去坐办公室,非耽误大事不可。文化够用,肚子里的墨水要充足的话,那他也早就妥了。

老谭觉得还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当他的儿子小谭入学后,他对儿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小谭也争气,书念得一直不错,还顺利地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可就在小谭临毕业前,他去江边洗澡,下了水就再没上来。

也就是那一年,老谭才上文化馆当的门卫。

馆里这些人,有搞美术的,有搞摄影的,有搞舞蹈的,有搞书法的,还有专门写小说的……五花八门,干啥的都有。在这些人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多少都能有些艺术细胞。到了晚上,老谭很喜欢跟馆里的值宿人员聊天。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值宿的感到寂寞,也乐意跟老谭聊。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老谭也老了。馆长见老谭年纪大了,怕他出啥意外,就打算换个门卫。这天,文化馆长把老谭叫到了馆长室,对他说:“这样吧,单位多给你开一个月的工资,下个月你就不用再过来上班了。”

老谭说:“我明白你的意思。该换人你就换人,用不着多给我开支。”

馆长说:“你也挺不容易的,在这干了这么多年,多开一个月的工资很正常。”

老谭说:“我说不用就不用,我又不缺钱花。”

馆长一听笑了,说:“不缺钱,你还出来挣钱?”

老谭说:“你就没问问我,我为啥宁可少挣钱,也要来你们文化馆当门卫?”

馆长好奇地问道:“为啥?”

老谭说:“跟你们这些文化人在一起,我就是为了想学到点啥。”

作者简介:孙兆贵,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扶余市文化馆工作。曾在《当代小说》《四川文学》《参花》《小说月刊》《百花园》《天池小小说》等刊物发表过小说多篇,获过奖。作品被《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并有作品入选中国小小说年选,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和全国初、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张兵馆里小号
如梦令
Hobbies
美术馆里的少年
图书馆里排排坐
时髦美术馆
差点就没命
练个小号
生日蛋糕
巧妙出招 单卡手机用双号
我们工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