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社会化交流的倾向性

2019-09-10 00:52徐奇志宋群雁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3期
关键词:年段同伴对象

徐奇志 宋群雁

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他们与同伴、学校、家庭、社区等相互作用的过程。小学生在社会化交互的过程中,在交流的对象、内容、方式等方面有什么样的倾向呢?

我们针对6—13岁的学生,从愿意交流的对象、愿意交流的内容、与同伴交流的情况、交流方式、交流中的冲突等方面,对81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1—6年级各年段学生人数基本接近)。希望通过调查,可以全面了解他们,包括其交流的倾向和特点,有助于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与学生更好地交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下面是我们通过调查形成的认识。

学生交流的情况分析

1.愿意交流的对象

不同年龄的小学生在选择交流对象时,多数倾向于选择和自己相处比较多的亲人作为主要交流对象。除了亲人以外,他们愿意交流的对象主要是同学和朋友。教师虽然和学生接触比较多,但主动选择和教师交流的学生只占很少一部分。在学生成长的早期,他们与家庭成员、同伴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是其获得学习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其学习能力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更多学生选择将教师作为主要交流对象。

不同年段的小学生中,父母的职业是教师、医生、公务员的,孩子和父母交流的内容和频率与父母是其他职业的家庭相比均表现出较高水平,无业家庭的学生与父母交流频率处在较低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愿意主动交流的主题

小学不同年段的学生与他人交流的内容很广泛,包括生活、学习、情绪、游戏、旧事等。通过调查发现,学习和运动是学生最喜欢交流的两个主题,但是两者有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学生喜欢交流运动的主题,而有关学习的主题逐步减少。游戏、情绪和艺术等主题在不同年段中均占比不是太高,也没有太明显的变化趋势。

同伴交流情况分析

1.交流内容

约74.38%的小学生选择生活中丰富有趣的科学问题作为交流的主题。这与他们的心理特征有密切关系,新鲜有趣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实验,应关注实验的趣味性,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同伴的认可度

大多数学生对于同伴间的学习持肯定态度,说明他们比较认可同伴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多层次的小组学习活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3.交流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会选择向他人求助。不同年段的学生选择的交流方式有所不同,低年段的学生多倾向于用面对面的交谈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倾向于利用网络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要多关注他们是否遇到困难,指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学习,引导他们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并满足他们科学探究的欲望。

4.讨论方式的选择

约80%的小学生倾向于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中,低年段的学生更乐意分2人组开展学习活动。在中、高年段,50.37%的学生赞成以4人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年龄和所授内容的差别,有效地组织教学。

交流中的冲突

1.质疑态度

调查显示,面对新的知识,大多数学生会持怀疑态度,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情境,鼓励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不断修正前概念。

2.认知冲突的处理

当与他人的观点产生矛盾时,有10.1%的学生选择放弃自己的观点,听从别人的观点;当学生已有的认知与教材观点不同时,仅有17.49%的学生会主动分析,并做出判断,这说明超过半数的学生探究能力不足。有75.86%的学生选择听取教师的讲解再做出判断,说明教师在大多数学生心中具有权威性,这对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不利。调查还发现,面对观点冲突,仅有少数学生会不在意或者固执己见,说明在他人理由充分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乐意接受他人的观点。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设计探究情境,让一部分学生带领另一部分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结论与建议

1.要重视学生与选择交流对象之间的交流学习

调查显示6—13岁的学生的交流对象通常来自于相处较多的亲人。家庭为孩子学习提供了最初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容易让孩子产生交流的兴趣和需要,父母关注孩子的需要并尽可能创造机会与孩子交流,有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家庭成员应当尽可能利用家庭这个有利于与孩子交往的条件,尽可能多地与孩子沟通,以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我们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主动选择和教师交流的学生只占很少一部分,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会产生畏惧、害怕心理。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增加亲和力,使学生不再畏惧教师,更多地选择将教师作为主要交流对象。

2.小组合作学习应成为主要的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应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按一定的合作方式,使组内学生在年龄、能力、性别、家庭背景等方面搭配合理,以保证小组内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作用,取长补短,实现所有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目的。

3.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很多学生与他人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些学生倾向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同伴讨论,这反映出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同伴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发展、身心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通过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性。从别人那里获取的信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开阔。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引导他们与同伴交流时,要从事实、证据出发展开讨论。

4.质疑和批判应成为课堂常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只有敢于质疑,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師在教学时,要经常引导学生质疑,使他们在认知冲突中促进知识的内化。教师还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质疑和批判及时表扬和鼓励,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在他们成长的早期注重质疑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51803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水围小学(518017)

猜你喜欢
年段同伴对象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