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2019-09-10 07:22赵小丽王泽众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网络文化大学生

赵小丽 王泽众

摘要:通过对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存在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缺失、人际交往关系淡漠、消费方式和空闲生活无约束等一系列新问题,应通过思想引导、制度约束、家校帮扶等措施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网络文化;生活方式;大学生

自二十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基本的衣食住行到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科技和网络通信的发展,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沟通平台,它改变了人们之间传统的交流方式,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对人们的生活、思维、行为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类型——网络文化。目前,网络文化以一种自主的、相对独立的方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一个特殊的构成部分,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追求个性化和新事物,崇尚自由和选择,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始终处于使用新技术、追求新思想的最前沿。网络的无界性、开放性、虚拟性、包容性对他们来说,具有其他事物不可比拟的诱惑力,因此,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和推广,网络文化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表现形式,网络文化具备了传统文化所有的特征,也拥有其他文化所没有的一些独有的特点。

(一)开放性和平等性

网络文化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全世界的网民通过网络平台,不受地域、民族、时空等众多因素约束,在网络环境中共同生存。而网络环境是全开放的,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言论、表达个人思想意识和價值观念,网络文化环境的开放性也使得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由于这种开放性和网络系统的庞大及技术的限制,一些文化糟粕也在污染着网络文化环境,因此,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网络监管带来了挑战和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由于各种制约关系是相对的,是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想向往。但在网络世界中,每台客户端仅仅是一个终端,人与人之间不受任何约束,没有任何负担,所有网络终端的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参与或离开,不受职业、年龄、学历等限制,充分体现了平等性。

(二)多样性和自由性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内容的多样性。它不仅不受地域、时间、国家、民族、信仰等限制,而且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网络,不仅把传统的媒体载体包含在内,还融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表现形式,通过网络的实时交互体现了网络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满足不同网络民众的需求。

网络环境由于其自身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对于网络空间中的用户来说,它是迄今为止赋予网民最大自由权力的媒介。只要你有能上网的终端,你就可以随意在网上干任何事情。

(三)虚拟性和共享性

网络文化是依赖于计算机相关软硬件设备的虚拟技术生存的,构建在虚拟的时空环境之中,是一种在虚拟化环境发展起来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个体不受现实社会中真实身份限制,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虚拟身份,甚至可以隐藏现实中无法掩盖的东西,从而在虚拟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

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不能让每个人享有。但在网络世界中,每个用户都可以获取和使用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可以上传和分享自己拥有的资源。网络资源超越时空的局限,在未来,它的共享性会表现越来越突出。

(四)即时交互性

网络文化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是即时交互性,它把传统文化中被动接受的特性转变成了主动参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传播和共享各种消息,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或信息的接受者,或大家在一起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产生的影响

网络文化不仅对社会、经济等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而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也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变化。就高等院校来说,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空闲生活方式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应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促进大学生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下健康、快乐成长。

(一)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储备库,他们学习方式的改变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包括:课堂学习、看书、网络学习和其他学习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网络学习方式冲破了学校和课堂的制约,突破了空间、学习环境等限制,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也增加了其挑战性。

网络学习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大学生必须通过长时间搜索与浏览众多的知识点,才能从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使得学生在整个搜索和浏览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偏离了学习的目标,或者使大学生在相对简单的网络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认知中,失去了阅读、思考、实践、创新的动力,长期下去,就会降低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交往方式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因此,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文化为大学生创造了自由开放的交际环境,不仅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还提高了其交际能力,让大学生的交际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网络交往中,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交往主体之间隐藏了主体身份,根据不同的交往场景给自己设定不同的角色身份,从而可以与不同的对象甚至是互不熟识的陌生人进行交流,弥补了传统有限时空下的特定交流,丰富了大学生自由开放的交流需求,增强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方式,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网络对话过程缺乏面对面的有感情的交流,会让大学生沉迷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求志同道合者,越来越缺乏现实中的人际交流,对现实缺乏安全感,变得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漠不关心,期望远离现实生活。

(三)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生活在学校里,他们的消费主要用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休闲娱乐等方面,满足个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且消费的内容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有了网络销售平台之后,网络平台销售的物品不受任何约束,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購物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诸多便利,并且根据平台提供的诸多同类产品进行综合比较,让大学生能够更理性进行消费,满足自己的需要。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盲目消费,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浪费金钱、时间和精力,而且,部分大学生网络消费风险意识差,出现矛盾后不能有效解决等,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消费生活。

(四)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空闲生活方式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空闲时间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来说比较充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也对空闲时间的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支配。随着校园网、WiFi、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上网时长增加得也特别快,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空闲时间的生活质量,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调查发现,大学生空闲时间上网人数比例达到85%以上,这些大学生中,空闲时间的65%以上用于网络活动,可见大学生的自我驾驭能力受到了网络的极限挑战。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和海量性让一部分大学生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从而让大学生出现高度近视、颈椎不适、头晕头痛等身体上的不适,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和空闲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网络文化给大学生生活方式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生活,让大学生合理应用网络,开启智慧生活方式。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引导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和建议

要让大学生在网络文化影响下能够合理应用网络,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和指导,具体可以从思想、制度、环境等多方面考虑,让大学生在网络信息知识大海洋中,真正汲取有用知识、提高网络信息素养,成为一名积极向上、健康生活的优秀大学生。

(一)从思想上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生活方式

大学生思想意识还处于不断发展时期,这时候要多加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提高自己的辨识力。同时在网络热点出现时,学生工作人员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事件,不要盲目陷入网络信息诱惑,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在网络学习、网络交往、网络消费和空暇消遣等方面,根据自己实际需要,通过正规网站和网络渠道掌握有效的信息,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构建网络道德规范

现实的道德规范并不完全适用于网络,并且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构建适应网络技术发展的网络道德规范,为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提供有力保障。在具体做法上,应依据《公民道德规范实施纲要》和网络社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网络监管,促进大学生树立网络法律意识,学会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相关制度的构建,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使用环境。

(三)社会、学校、家庭联合创设网络社交新环境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但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大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网络应用行为习惯,通过组织和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让大学生有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满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需求,提高其交往能力,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际交往观等。家长也应该做孩子的榜样,重视对大学生网络应用的合理引导,时刻关注子女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联动作用,形成连贯一致的网络使用教育体系,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各项工作。

四、结论

在网络文化影响下,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关注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通过合适的引导策略和制度建设,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网络文化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