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软能力培养

2019-09-10 07:22王彩丽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王彩丽

摘要:以郑州工商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为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四方面分析实现大学生软能力培养目标的具体策略。大学英语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科学利用自然教学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软能力。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软能力;大学英语教学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背景下,人才是建设的根本要素。“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大学生需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和政治、经济、宗教、法律等综合人文素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扩增,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毕业生不易找到合适的工作,除了自身“硬能力”不足外,更与“软能力”薄弱有关。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人文素质不足,“软能力”欠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为人处世能力不足、价值观扭曲、缺少诚信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问题。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软能力”,是大学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软能力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硬能力”和“软能力”。所謂“硬能力”一般指知识、经验、专业技能等比较容易评估的素质,有量化的标准,反映在大学生的成绩单、毕业证、学历证、各类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所谓“软能力”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诚信务实的工作态度、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等不太容易评估但又非常重要的素养。

“软能力”(soft skills)概念的提出源自国外,Boyatzis(1982)and Ste-vens and Campion(1994)认为,“软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管理能力、认识能力,“软能力”是一个社会心理术语。当代知名社会心理学家鲁鸣在《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一书中谈到,软能力和人的情商有关,体现在人格特质、社交礼仪、语言沟通能力、个人习惯、品德和乐观态度等。万玉凤在《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中把“软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应用层、修炼层、天赋层。其中,应用层包括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分析能力等,修炼层包括自信心、责任心、服务意识、抗压能力等,天赋层涵盖了美感、个性特质等。

培养学生的软能力,从学校教育来说,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有培养学生软能力的意识,同时还需教师在日常教学环节中逐渐渗透对学生软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英语课程人文素质教育意义

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知识比较薄弱,人文素质欠缺,软能力不足。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教授语言基础知识的工具性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软能力的素质教育课程。

“外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外语学习还是传承中外优秀文化、增加人文和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王守仁,2004)。王守仁强调指出,大学英语的人文性的核心要素是“人”,即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弘扬人的价值,突出对人的尊重。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两重性,即除了要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外,大学英语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诚信、社会责任感、团结协作观念等的培养。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包括“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的人文素质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其教学内容上。以《全新版大学英语》为例,其综合教程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文学与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与心理、科普与环保、政治与历史、家庭婚姻与友情等。该教材的编写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为学习者人格的塑造、素质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服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讲授语言基础知识的课程,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软能力”培养的桥梁。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软能力的培养

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四方面阐述软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育言行的指南针,它为人们指出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先进的教育理念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教学方法的科学转变,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大学英语涵盖了东西方语言与文化,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塑造人和完善人。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大学英语教学要敢于挑战因循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蕴涵着人们的理性智慧,还饱含了人们的情感、热情以及激情,所有这些情感能感染和激励我们为理念而奋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因材施教,为各个水平和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

(二)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百花齐放。教学中要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选择一种相符的教学方法作为主导方法,再配合其他辅助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软能力的逐步提高。

早期的教学法包括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等都过分关注学生的认知体系,而忽视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而原则上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同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lve Filter Hypothe-sis)都透出了人本主义的色彩,体现出对学生软能力的培养。自然教学法的中心假设是:语言的习得只能在理解信息中产生,只有当理解输入、听懂另一种语言时,人们才能习得语言。可见,自然教学法把“可理解”(comprehension)放到了语言学习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该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生的情感因素也对语言习得产生一定的影响。情感是知识有效传递的关键,积极的情感因素是教与学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性评价,并多创造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除了以“自然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外,教师应灵活应用情境认知教学法、启发讨论法等作为有益辅助。

(三)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对学生的软能力培养,即其素质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为例,其选文材料的知识面较为宽广,语言规范、富有文采,能给人启迪,每单元的主题都来源于当前的现实生活,都出自于人们日常生活所关心的重大事件,这样使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思考和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公众意识,让学生学会关心和热爱生活。教师要依托教材,立足学生,启发学生情感,达到师生情感共鸣,以培养学生情感中的积极因素。比如,第一册第四单元Text A Tony Trivisonno’s American Dream一文,作者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意大利移民在美国的奋斗历程。文章主要讲的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才能,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农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作者认为主人公Tony和美国其他的企业家一样伟大,都是本着同样的价值观和原则获得成功的,包括:正直、远见、执着、自制、乐观和自尊。学习这单元不仅让学生了解美国梦的内涵,同时和当下提倡的“中国梦”进行比较,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人生目标、自己的抱负。梦想给人带来希望、带来信心、带来力量;梦想还决定着人们奋发努力的方向,能指引人们克服重重障碍,勇往直前。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懂得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梦想;困难时不放弃梦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直到实现梦想。勤奋、正直、乐观、自制等这些都是学生软能力的构成要素。由此可见,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能启迪学生的内容,将软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四)教学活动

英语教学活动多样灵活,课前五分钟有英语演讲、诗歌朗诵、小组对话,课堂上有小组讨论、辩论赛,课外有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英文情景剧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还能锻炼团结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等。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现自我,从而体会到成功感,增强自信心。前苏联一位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抬起头来走路”。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创设平等尊重、愉快友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尊重学生,学会欣赏学生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多去分享自己的看法、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和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提升。

其次,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一定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有次课堂辩论赛主题是woman or man.who is more important?这场辩论赛是在学习第二册第六单元Women,Half the Sky.《女性,半邊天》之前。文章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在选择职业上的心路变化,文字简洁、情感真挚,令人鼓舞。在文章的最后揭示主题: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做某种事情,不要人为地限制自己,尤其是女人;男人能学会的,女人同样也可以学会。当时授课的班级是男女比例失衡严重的土木专业,这一主题正符合现实,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参与辩论赛的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由此可见,有效的教学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等目标的培养,包括学生软能力的综合提升。

最后,充分发挥和利用英语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校内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网络资源,如,与《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配套的爱记单词APP、英语学习软件“英语流利说”等,鼓励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如,QQ群、微信等增进师生课外互动。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学习资源,如,英文歌曲、电影、网易公开课上的TED演讲等。优美歌曲,可以陶怡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英文电影,能够传播文化,提升精神品味,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外资源的合理整合利用,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延伸与拓展,而且在培养学生“软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软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学生自身需通过长时间的努力领会并内化外,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软能力。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理工科院校大学生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软能力对英语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需要具备与英语相关的知识、文化、文学方面的修养。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充分意识到师德和人格力量对学生的无形作用,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反映出其内在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人格魅力等,教师要领悟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最后,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动了解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熟练制作精美多媒体课件,会使用新型的交流平台等,以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师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教学活动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及道德观,进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软硬兼备”的人才。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
浅谈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存在困难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