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2019-09-10 07:22安芳芳李娜冯会利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安芳芳 李娜 冯会利

摘要: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成年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传播迅速、发病急、死亡率高,发生和流行于我国各个养殖地区,严重危害家禽业的发展。从中西医结合的方向,对本病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A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常突然发生,传播速度快,多发生于成年鸡。因养殖条件不同,死亡率差别也较大。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主要炎性病变是呼吸困难、喘息、湿性罗音、卡他、出血性炎症等。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咳嗽,有时咳出带血的粘液。喉部和气管受损最明显,鸡喉部和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是本病主要的病理剖检特征。

一、病原特征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疱疹病毒亚科的禽疱疹病毒Ⅰ型,病毒核酸为双股DNA。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肝脏、脾脏和血液中较少见。该病毒很难在外部环境中生存,需要密切接触才能感染,主要通过皮肤、呼吸道粘膜感染,而且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连续感染。病愈鸡可成为带毒鸡,带毒时间可长达2年之久。在此期间,带毒鸡可向周围环境排毒。用传统的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暴发和流行。

该病毒的抵抗力很弱,不能抵抗热及多种消毒剂的灭菌作用。在暗光的鸡舍内,最多存活一周,37℃条件下能存活22~24h,55℃条件下只能存活10~15min,如果用3%来苏儿或1%苛性钠溶液消毒,1min即可将其杀死。

二、流行特点

在自然条件下,该病毒主要侵害鸡,所有年龄的鸡只都会被感染,但是成年鸡的症状最明显。此外,鹌鹑、幼火鸡、雉鸡和孔雀也能感染该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多发生于早春、秋冬季节,温度范围为5~20℃。鸡舍内只要有一只鸡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后,经过24h的发展,全群的鸡都可被传染。产蛋鸡产蛋率下降,常产软壳蛋和畸形蛋。日常管理不当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例如,鸡养殖密度过高,饲养管理不好,通风不良,寄生虫感染,维生素缺乏等。

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可以横向传播。经呼吸道及眼感染其他鸡,传播媒介是由呼吸器官及鼻分泌物污染的垫料、饮水、饲料及用具。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并且会导致被感染的鸡胚在出壳前死亡。

三、临床症状

雞只自然感染的情况下,大约有6~12d的潜伏期,孵化期间,培养时间缩短,约2~4d。潜伏期与病毒的毒力有关。毒力越强,潜伏期越短。病鸡鼻孔里有分泌物,表现为咳嗽和喘息。每次吸气时,出现头和颈向前伸张的症状,张嘴喘息。严重病例表现为高度呼吸困难,并且咳出带血的黏液,黏液可污染喙角、面部及头部的羽毛;有些病鸡摇头,甚至在摇头时把粘液甩到鸡笼或鸡舍的墙上。若分泌物不能咳出,可导致鸡窒息死亡。病鸡鸡冠发绀,食欲减少或废绝,迅速消瘦,有时还排出绿色稀粪,最后因多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检查口腔时,喉部黏膜上覆盖有纤维性凝固物,呈淡黄色。

解剖病死鸡,其呼吸器官的病理变化特征是气管、喉粘膜充血、肿胀,粘膜上出现变性、坏死和出血。气管和喉部含有带血粘液或血块,有时有黄色和白色的奶酪状纤维素性假膜,可完全阻塞气管,使鸡呼吸困难。炎症面积扩大时,最后可蔓延至整个呼吸系统以及眶下窦。

四、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进行初步确诊,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检验,以达到进一步确诊。

(一)病毒的分离培养

分别将病鸡喉头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渗出物和鼻黏液磨碎,经过稀释离心处理后,接种于9~12日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48h后,可看到鸡喉气管炎病毒形成痘斑,症状典型,胚体发育受阻,4d后鸡胚死亡。

(二)易感动物接种

用上述含有痘斑的绒毛尿囊膜人工接种于易感鸡和已经免疫过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鸡气管内,结果在3d后,易感鸡出现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典型症状,但免疫鸡完好,没有发病。同时用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的痘斑作为病料,涂擦易感鸡的泄殖腔黏膜,5d后,于涂抹处可发现红肿等炎症反应。20d后,再将病料涂擦于已感染过该病料的易感鸡喉头,观察10d后,易感鸡没有发病,说明易感鸡其已经产生了免疫力。

(三)琼脂扩散试验

用感染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的痘斑作乳剂,经离心后,取其上清液作为抗原使用,用传染性喉气管炎血清作琼脂扩散试验,经24~48h后出现沉淀线,即可判定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阳性。

确诊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时要与其他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区别开来,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及鸡肿头综合征等。

五、防治

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改善鸡舍通风,定期严格消毒。严格执行防疫检疫制度,不引进病鸡和带毒鸡。如需引进外来鸡时,要隔离饲养,观察2周,确定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预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疫苗接种,接种的疫苗是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首免在28日龄左右,2免在首免后6周时进行,可用滴鼻、点眼及饮水免疫等方式实施。

临床上,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对发病鸡群进行对症治疗和抗继发感染,为了尽快缓解症状,可以用镊子去除严重病鸡喉部和气管的纤维素奶酪样伪膜。使用泰乐菌素、链霉素、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可预防继发感染和并发症。中兽医以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通利咽喉、消炎镇痛为治疗原则。

在临床治疗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尤为明显。

(一)中西医结合疗法一

1、中兽医学理论认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外感病原体引起的,发病初期,风和热侵袭肺部,若病邪不解,热邪壅肺,肺气上逆,体温上升,呼吸不利,伸颈抬头,张口喘息。病程进一步发展则气逆痰壅,热毒内积,消耗体液,损伤肺络。因此,治疗时应以清肺利咽、化痰止咳、平喘为主。取板蓝根400g、知母350g、陈皮300g、桔梗250g、射干250g、枇杷叶250g、杏仁200g、党参200g、黄连200g、黄柏200g、黄芩200g、麻黄150g、半夏150g、甘草150g,将以上各药研末,以每只鸡每天3次的用量拌入饲料,让鸡自由采食,5~7d为一疗程,可视病情,隔2~3d再用一个疗程。

2、西药(任选以下一种):一是利高霉素1g,加水2kg,连饮5~7d。二是高力米先(硫氰酸红霉素)227g,凉开水92.2kg,连喂5~7d。三是泰农1g,加水2kg,连饮5d。

(二)中西医结合疗法二

1、中药(任选以下一种):一是取玄参60g、黄芩40g、黄连40g、桔梗40g、连翘40g、薄荷30g、牛蒡子20g、金银花20g、山豆根20g、陈皮20g、马勃20g、甘草20g、射干10g,混合粉碎,以1%~1.5%混于1/3日粮饲料中充分拌匀,连用3~5d。二是六神丸,其主要成分为麝香、牛黄、冰片、蟾酥、雄黄、珍珠、水丸、月下灰等,每日2次,每次1~2粒,持续2~3d。三是芩麦散:取板蓝根240g,牛蒡子140g、麦冬120g、白芍120g、黄芩100g、桔梗80g、射干80g、甘草60g、花粉60g,粉碎过80目筛,按1.5%的比例均匀拌在饲料中,让病鸡自由采食。

2、西药: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红霉素、维生素c。

(三)中西医结合疗法三

1、中药:饲料中添加1%支喉消炎散,其主要成分为麻黄、杏仁、浙贝、石膏、前胡、桑白皮;或用银蓝汤:金银花100g、板蓝根100g、蒲公英50g、连翘50g、地丁45g、射干30g、桔梗30g、生甘草20g,本方为100羽鸡1天用量,中雏减量,共研细末或水煎取汁,拌料或饮水服,每天1次,连用1~3d。

2、西药:在饮水中加入红霉素、多维电解质。

(四)中药治疗与疫苗注射相结合

先以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平喘消肿为治疗原则,采用中药方剂:板蓝根100g、大青叶100g、蒲公英60g、荆芥100g、防风100g、麻黄60g、杏仁60g、桔梗60g、山豆根60g、远志60g、白芷60g、甘草40g,煎汁过滤,加食用糖50g、维生素C800mg。此药量为体重1.5kg左右的鸡200只1天用量,用药第二天,在症状减轻或消失时,立即注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等。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