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课堂的有效调控策略

2019-09-10 07:22刘婷婷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

刘婷婷

【摘要】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教学智慧的渗透。教师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是教育者对课堂生成所采取的一种高层次的掌控。本文基于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案例,探讨小学数学课堂的调控方式并分析其有效性,以期在遵循教學活动的前提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课堂教学 调控技能

数学课堂的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参与、交往,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必须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完美统一,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调控机制,很大程度上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旦发现预设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应该及时进行调控,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探求知识,这样对其数学素养的养成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结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从六个方面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学习动机的调控

数学课堂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学习的动机被充分激发。研究者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影响他们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变量,影响着他们学习成绩的优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成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技能。

【案例1】“认识元角分”教学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简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速度,笔者设计如下游戏:男生=5角,女生=1元。当教师随机说出一定面值的人民币数量,学生要快速、准确地抱成团,且所代表的人民币总数符合教师设定的人民币值,落单的学生被淘汰。借此游戏规则,筛选优胜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促进淘汰者更加奋进。

【点评】数学课堂的小游戏,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小游戏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和数学创造力的训练和培养。教师用心创设“游戏型”的教学活动,看似不经意,实则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成果,学生“在玩中学”,强化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动机。

二、导入方式的调控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先前具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是影响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已有学情的分析是非常关键且有必要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除了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还能引起学生对教师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使学生在了解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同时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

【案例2】“6、5、4、3、2加几”教学片段(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见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大家知道它是谁吗?

师: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们在猜测;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们有看到蘑菇和小路的,有看到蘑菇上有斑点的,有看到蘑菇房子的……

【点评】从课堂上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创设的情境导入并没有达到课前预设的效果。教师创设情境偏题,所提问题不够明确,不了解学情,也不符合学情,导致学生对课堂的核心内容掌握不清,从而耽误了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学习时间。

笔者认为,情境导入设计应尽量避免下列情况:第一,只重趣味性,问题肤浅,缺少思考价值;第二,考虑不全面,调控出错,不利于引出数学问题;第三,情境背景陌生,远离生活,学生难以理解。

三、呈现方式的调控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往往多图少文,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智慧型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也是由教书匠到研究者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教师在教材的呈现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阅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建构知识。

【案例3】“认识角”教学片段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生活中的“角”。

2.引导学生观察,寻找“角”的共同特征,理解新知。

3.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征,从而抽象出“角”的模型。

4.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独立画一个“角”,并在小组内交流“角”各部分的名称。

【点评】通过教师对新知的呈现,学生能轻松明确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很快画出符合条件的角。由于教师对新知的呈现方式不同,学生对新知的习得过程也存在差异,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观察—发现—操作”的探究过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求知。

四、反馈方式的调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动态调控,正是通过反馈来实现的。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全面地理解和运用反馈语,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运用反馈信息调整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互动交融,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案例4】“十几减9”教学片段

(出示主题图:盒子里面装10个苹果,盒子外面放5个苹果)

师:如果送给小明9个苹果,还剩几个?

(师指名回答,生列出算式15-9)

师:15-9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生:从盒子里面拿9个苹果,一共还剩6个苹果。

师:从盒子里面拿走9个苹果,那盒子里还剩几个?

生:10-9=1个。

师:加上盒子外的5个苹果,一共是几个?

生:5+1=6个。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师指名说,并适时点拨)

师:除了这个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点评】面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的引导,对于课堂的掌控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事实上,学生提出的想法,都真实反映了其头脑中的数学模型,他们只是表达得不够完善罢了,所以,教师在充分认可的同时,可以深入地和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探讨。教师反馈方式的不同,对学生的影响也差之千里。

五、结束方式的调控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比较重视课堂的导入部分,设计得非常巧妙,但是对于结尾部分,却不太关注,甚至有时候草草了事,或者以布置课堂作业来替代课堂小结。笔者认为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好的结尾可以照应开头或者说可以强化巩固前面新授部分的内容,帮助学生牢牢掌握数学知识,明确每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核心方法,努力做到“课已终、趣不尽、思未止”的教学效果。

【案例5】认识“>、<和=”教学片段

新课导入环节,教师顺手拿起第一排两个学生的文具盒。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谁来猜猜看,这两个文具盒哪个里面的笔多?

(师指名分享猜的结果)

师:我们想知道到底哪个文具盒里的笔多,该怎么操作呢?

生:拿出来比一比。

教师适时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在比一比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有关比的符号。(板书出示课题)

【点评】前后呼应的课堂小结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让知识呈现一体化,也让学生感知了学习的价值——“学而解惑”。

关于课堂的结束,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随机性的,即教师根据下课铃响时的实际教学情况,做到灵活的应变;二是承接性的,教师既能将课程内容告一段落,又能开启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到承上启下;三是诱导性的,即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有有利于学生后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师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调控,彰显教师的调控技能。这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它是教育者在执教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境而进行的调控,是非教学经验与教学思维力共同支撑的一种“美”的艺术。♪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