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汉服艺术

2019-09-10 07:22董美许润英张久鑫
人物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

董美 许润英 张久鑫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具有时代的鲜明特性,是无可替代的宝藏。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设计息息相关。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着不断地创新与再生,促使着设计的概念和范围不断更新和扩大。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丰富、演绎现代设计的美。落叶归根,万物皆有本,时尚是一种轮回,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中国汉服在历史的长河中仍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当代汉服 发展

服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是人类对服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人类最初出现时是没有服装的,随着早期人类在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经过漫长的生存斗争,生存条件逐渐得到改善。人们也慢慢有了审美意识,开始明白用美的标准来设计和创造服饰,这使得服装服饰文化得到了源远流长的发展。

一、中华服饰的起源

(一)新石器时期,中华服饰艺术初崭露头脚。

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环境因素,人们开始使用兽皮来防身保暖。但是这些兽皮是未经过剪裁处理的,可能只是打猎得来的一整张兽皮。“皮衣带羽”一次形象的诠释了当时的情景。到了新石器时期,人类不断进步,生产工具得到大大改善,开始了男狩猎女采集的生存模式,从而出现了养蚕缫丝、麻纺织以及缝补技术。不过新石器时代的麻纺织技术比较粗糙,但在当时已经可以制出葛布、麻布、丝帛、毛织品等衣料。这为中华服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夏商周服饰纹样初步发展。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只是使用红色的矿石粉来装饰自己的身体,后因衣物的出现,文身文面被遮挡,这些花纹就被转移到了服装装饰上。到商代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已经得到了提升,开始将纹样应用到服饰上,以此来美化着装,表明身份。到周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纺织业的进步与发展,出现了绸缎和刺绣。

至此中华服饰得到初步发展,也为以后更多服装设计、服装变革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当代汉服饰介绍欣赏

褙子:

当代汉服款式之一,亦为汉服中最常见的罩衣款式。通常对襟直领,领缘贯通至底部,衣身长短均有,两侧开衩,开衩处亦可缘边,多开襟而穿。宋制的褙子直袖较多,可缘袖缘,里面多搭配抹胸裙或抹胸誇(裤)而穿。而明制的褙子又被称为披风,广袖为多,其内多搭配交领及竖领袄子。

袄裙:

当代汉服款式之一,袄解释为带衬里的上襦,单层上襦又称之为衫,故又有衫裙之称。袄裙通常上袄穿着在下裙之外,其原型最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到了明代,成为汉族女子最常见的服装搭配。上袄最多见的袖制通常为琵琶袖和直袖,下 裙一-般会搭配马面裙及普通褶裙。

曲裾袍:

当代汉服款式之一,又称为绕襟袍,通常定义为深衣制的袍服。这种款式的汉服原型来自流行于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曲裾袍。其特点是交领右衽,衣襟末端通常呈三角状,绕经背后由系带固定。目前为止出土的实物有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单饶曲裾袍,所以又被称为马王曲或者单绕曲,此外,从战国到西汉,还出土了一些多绕式曲裾的造像,关于其具体形制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氅衣:

当代汉服款式之一,又称鹤氅或大氅,汉服中男士罩衣的一种,晋代已有记载,宋代文人好服鹤氅,明代士人多作为便服外套使用,天冷时也穿以遮风御寒。形制与披风相似,对襟,直领,大袖,衣襟用长带一对系结,两侧可开衩亦可不开衩。因为氅衣、披风外形接近,故有时两者也互相混称(如一些明代小说中同件衣服可能既被叫做披风又被叫做氅衣。

对襟襦裙:

当代汉服款式之一, 也是齐腰襦裙的一种形式,由对襟直领的.上襦和下裙组成,上襦内可以穿抹胸,上襦通常束于下裙之内。穿着对襟襦裙亦可搭配披帛,是非常居家的汉服款式。

长袄:

当代汉服款式之一,又称为大袄,带有衬里。长袄一般两侧开衩,最常见的领型有圆领及交领,皆右衽。长袄之内,上身一般可以搭配交领及竖领的袄子、夹袄等,下身可以搭配马面裙。琵琶袖,广袖及宽直袖是最多的三种长袄袖型。

道袍:

当代汉服款式之一,并非指道士所穿服饰,其原型为明代士人男子的居家便装。道袍通常交领右衽,两侧开衩,开衩处接有暗摆,以系带系结,领口常会缀上白色或素色护领,袖型通;常为宽大的琵琶袖,穿着时腰间亦可搭配丝绦。

三、汉服的发展前景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汉服发展一旦失去群众根基,脱离群众,必将失败,

况且目前社会认知对于男子长发的归类是非黑即白,你不是大艺术家就是小混混,学什么古惑仔蓄发,他们绝对不会把你的蓄发联想到传统,即便你解释是传统,更容易引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争,于是蓄发乃至汉服和整个汉服复兴运动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贴上标签

所以,我觉得在汉服断代3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想要走入寻常百姓家得到主流认可,必先迎合再谈升华传统。

当然,当今社会也有很多服饰品牌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中国风元素,这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复兴,但这仅仅是适用于服饰的装饰设计方面,如果说真的再让大家穿回汉服,那就是失去了群众根基,必将失败。所以发扬汉服的传统文化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以致用。将汉服方面的文化、艺术手法,应用到更宽广的设计领域,也能获取一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安华.中国服装发展简史[J].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07.01

[2]万建中.中华服饰[J].农村读物出版社.2010.4

[3]关于中国服饰审美文化的审美价值[J].蔡子谔.社会科学战线.1999(3)

[4]汉服运动形式及意义研究[J]. 付丽娜.  江苏丝绸. 2012(02)

临沂大学, 山东 临沂  276000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