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低年级学生阅读行为的引导与培养

2019-09-10 07:22杨新波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9期
关键词:低年级

杨新波

摘要: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增设了“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既表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又为培养小学生阅读行为指明了方向。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家长走进教材,确定家长在“陪孩子一起读”活动中的主角地位,掌握正确的陪读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低年级 阅读行为 引导与培养

2017年秋季,全国小学语文统一使用部编教材,其中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高度重视提升阅读量。在一年级教材中新设置了一个“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意在与学前教育衔接,从小学入学起,就开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6~8岁是儿童阅读起步期,也是儿童迈入独立阅读的关键期。孩子能不能顺利转换成独立阅读者,这往往需要大人的引导。这里的“大人”,既包括老师,也包括学生家长、其他亲属以及学生身边的成年人。其中學生家长因其特有的亲缘关系,成为最佳人选,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家长或许是不专业的,但只要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就具备了“陪孩子一起读”的能力。有效推行“和大人一起读”,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学生家长的作用。如何让家长能够“有效地陪孩子一起读书”呢?

一、引导家长走进教材,确定家长的主角地位

根据调查,大部分家长不能够做到“陪孩子一起读”,家长能否积极参与、发挥作用,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家长要认识“和大人一起读”的教育意义,同时要掌握“陪孩子一起读”的方法。

1.帮助家长树立“陪孩子一起读”的意识。

语文老师应利用家长会或班级群,介绍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设计理念,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和大人一起读”的重要性,认识到家长参与活动的必要性。一方面,家长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相处,而且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家长全面参与,所有的学生就会有更多机会“和大人一起读”。另一方面,在亲情的陪伴之下,孩子“和大人一起读”会感到更快乐,也更有效。

从孩子的阅读起步开始,家长的陪伴让阅读不再孤立,让阅读融入家庭、融入社会,也促进实现全民阅读。在“低头族”成为社会通病的背景下,更要引导家长从“刷微信”中抢出时间来陪孩子阅读。

2.指导家长了解“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与方法

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八个单元“和大人一起读”,如《小兔子乖乖》这首儿歌大家已经很熟悉了,短短四个小节,可让学生们开开心心地表演读,也可以表演唱;诵韵语《剪窗花》,可以先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窗花,再引导学生借助刚刚学到的拼音,读得顺顺畅畅,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快乐就在不知不觉中诞生了;《猴子捞月亮》这个故事比较长,但学生对这个故事并不陌生,第六单元已经学过分角色表演读,因此在亲子共读时,可以再次尝试和家人分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在其乐融融的亲子共读氛围中感受“和大人一起读”的快乐,感受故事的生动有趣;《春节童谣》带着浓浓的年味,浅显易懂,学生拿着童谣,和大人你一句我一句,拍手读一读,聊一聊过年的习俗,还可以和大人一起编一编家乡的春节童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同时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3.教师要为部分学生选择适当的“替补家长”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特殊的家庭,有些孩子的家长不在身边,或者家长受文化水平限制而缺乏阅读的能力,因此孩子无法“和大人一起读”。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给学生选择适当的“替补家长”。一是由老师充当家长角色,可以利用“三点半”课堂,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读。二是借助其他学生家长的力量,让有条件、有爱心的家长承担陪伴其他孩子阅读的任务,以此保障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大人一起读”。

二、坚持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要想把低年级学生训练成为成功的阅读者,深厚的语音意识、丰富的词汇量和宽广的背景知识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若学生在低年级就落后于同班同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会越来越大。一年级时,阅读能力相对低的学生,有87%的人在四年级结束时,阅读能力依然很低。三年级时阅读能力差的学生,75%的人上中学后阅读能力仍旧比较差。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阅读兴趣及能力存在差异,其发展的起点、速度、程度也都会因人而异。阅读,就是要逐步养成习惯;阅读,就是要时刻伴随着生命成长。因此“和大人一起读”,就是在传递快乐阅读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读“纸质书”,勿称“课外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正确的归因心理

“和大人一起读”应该让学生读纸质书,而不是各种介质的“听书”、手机阅读、网上阅读等。真正的阅读,是读纸质书,真正的经典积累在浩如烟海的纸质书中。数字媒体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没有经过一个像纸质书从写作、修改到编辑成书,那样一个相对长的内容沉淀、筛选过程,品质上绝对不如纸质书。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时,请勿把孩子读的书叫“课外书”,因为“课外书”的说法隐含了“课内”重要,“课外”不重要,“课内”优先,“课外”靠后的意思。现如今学校强调阅读,也只说让学生读书,而不是说让学生读“课外书”。可以把课外书的概念从教育理念中彻底清除。

引导学生认识阅读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学生接受教育和大人发展事业同等重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理解阅读的美好,愿意阅读,喜爱阅读。

2.尊重孩子,创设条件,共同参与,陪伴孩子大量阅读

首先,得把选书权交给孩子。大人要在一开始陪孩子买书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判断,什么样的书好,什么样的书不够好。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选书原则,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挑选。孩子很会选书,所以都是选择适合这个年龄段阅读的,而且品质都不差。我们要相信,孩子在阅读能力提升中自然会懂得品鉴,正如冰心所说:“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其次,不做计划,不设置目标。让孩子随意读,读到哪算哪,读到什么算什么,接下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不要求学生一周一个月或一年读多少本,不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不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要是设定计划目标,则阅读又成了任务,乐趣不说全无,反而效果必定大打折扣。甚至大人设定的目标会直接把孩子吓倒,让孩子心生厌倦,觉得阅读是可怕可厌的事。所以什么计划目标都不要设,只是读。正如英国作家、阅读研究专家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特别提出的:大人要为孩子提供足够丰富的书,且这些书是可以接近的,可以使用的。

最后,父母也要培养阅读习惯,积极参与讨论。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父母,在孩子主动提起读书的话题时,要积极主动地、毫不勉强地参与讨论。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否幼稚,是否偏颇,都不批评,不否定,都要作为一名平等的参与者、讨论者,贡献自己的看法,就像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会。就这样,从阅读兴趣激发到阅读习惯养成,使孩子好读书,读好书,并且成长为能够意识到“读书好”的阅读者。

“和大人一起读”,其实就是让孩子借助阅读来感受快乐,就是让全社会共同参与阅读, 关注教育;就是让语文学科通过阅读来联通生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冰心.忆读书[M]//语文(七年级上册).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

[2]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7.

[3]海德.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约翰·阿代尔.创造性思维的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低年级
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能力培养初探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文字情感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初探
教你一招上好低年级体育课
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