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治观点 发展学生政治认同意识

2019-09-10 07:22潘赟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学科素养

潘赟

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聚焦政治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并内化正确的政治观点,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政治观点 学科素养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之一,关系着学生树立什么样的政治观点,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重要选择。当下,我国国情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矛盾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意识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政治制度和政治观点。高中生只有树立政治认同意识,才能为未来的生活、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政治认同既是学生的精神成长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学生未来从事社会活动和职业发展的实践准则和指南针。在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须首先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核心问题。而树立什么样的政治观点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战略选择。在新时代下,高中政治教师需要以政治观点为坐标,帮助学生树立并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系列政治观点,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祖国意识和坚定政治立场的接班人。

一、展示政治观点,培育政治认同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既有政治理论的学习,也有社会认识的形成,还有公民教育的培养,它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发展政治认同的首要载体。政治观点不是空洞的说教,其背后有深厚的国情、生活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政治观点也是在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基础上形成的。教师在展示政治观点时,如果只是说教加背诵,往往会使学生对学科没有学习兴趣,死记硬背的政治观点往往难以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指向和理想信念。因此,教师要将政治观点融入生活中,从生活中选择精妙的素材,帮助学生在生活化案例中自觉形成政治观点,并通过展示和讲解,最终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奠基。

在教材《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一框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这一内容,进而了解“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这一政治理念,教材在探究活动中列举了这样一个鲜活的案例:“我为创设文明城市献计献策”,结果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当地政府就收到了数千条建议,而且有很多建议直接被采纳。于是,人们有了很强的获得感,公共参与意识显著增强,并对民主决策这一政治理念有了深度认同。通过鲜活的生活素材,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分析,学生对政治观点增强了认同感,并对政治理念和政治观点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内心深处树立了政治认同意识。相反,如果只是照搬政治观点和政治术语,没有将政治观点和实践生活相结合,则很难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

二、识别政治观点,培育政治认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群体性非主流观点增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推进等大背景,人们的传统观念和价值也呈现出多元化样态。人们在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或政治议题时价值冲突时有发生,而高中恰恰是学生三观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期。在传统高中思政课中,教师往往会先入为主地宣讲主流观点和正确观点,学生缺少对观点的思辨和认识。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鲜活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利用辩论、讨论等手段,在观点争鸣中识别政治观点,在比较辨析中培育政治认同。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首先秉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确观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在实践中培育政治认同意识。

在《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一框中,为了让学生厘清民主决策中公民和政府间的关系,教材提供了一个活动案例,该活动以“电价听证会”为载体,向学生表明观点:民众不仅可以知悉电价上涨了多少,还可以获知政府对民众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处理结果。教材随后呈现出以下三种观点:第一,消费者是普通民众,政府做决策时对普通民众的意见可能视而不见;第二,“顾客就是上帝”,民众作为消费者,其提出的意见政府就应该采纳,否则听证会就失去了价值;第三,政府会按程序来收集民众意见,并综合考虑采纳合理意见。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三种观点进行分组讨论,辨别分析其中的合理成分,学生最终得出结论:听证会是一种参政议政的平台,公民可以据此参与一些民主决策,但公民不能直接代表决策机关,不是所有的公民观点都能进入决策程序。学生经过亲身讨论、识别不同观点,最终明白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人民当家做主、行使民主权利等一系列政治观点,并在实践生活中奉行这些政治原则,以此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

三、提炼政治观点,培育政治认同

人不能离开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而存在,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高中生要学会自觉在生活中提炼政治观点,并通过自己的辨别、判断,将提炼后的政治观点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更要通过日常教学和生活实践,与学生结成学习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提炼正确的政治观点,培育使自己终身受益的政治原则和政治理念。

长期以来,高中思政教师习慣将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盘托出,让学生背诵。学生没有经历自己学习、辨别、内化、吸收和提炼的过程。其实,学生对政治观点的学习需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在实践讨论中提炼正确的政治观点,学生才会以此为镜鉴,并将正确的政治观点奉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例如,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框中,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主监督的形式和作用,教材以体验式探究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提炼政治观点。镜头一是学生给市长写信,信中如实描述了垃圾场的诸多污染问题。镜头二是某民众向人大代表陈述道路红绿灯和交通护栏的设置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并进行仔细研究,最终提炼出民主监督的一系列正确政治观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终于学会了如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可见,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以真实的案例为素养,让学生在思辨中提炼政治观点,不断培养政治认同意识。

当下,社会正在经历着大发展、大变革,无论国内社会,还是国际社会,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各种思想观点和政府舆论不绝于耳。作为高中思政课教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帮助学生展示、识别和提炼正确的政治观点,并在实践中践行之、笃行之,培育学生对我国政治观点的深度认同。只有认同政治观点,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而落实学科育人的课程理念,不断培育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科素养。当然,教师也要优化教学方式,提供鲜活的政治素材,让学生在分析、讨论、识别和思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外化于行,努力做一个新时代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朱正雨.发挥情感因素在政治认同教育中的积极作用[J].河南教育,2019(5):47-48.

[3]苏万永.问题导向:让政治认同看得见[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4):47-48.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学科素养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