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

2019-09-10 07:22张强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关注差异小学数学

张强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性格、性别、学习情感、语言和书写等方面关注其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教育教学,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关注 差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关乎学生未来能否对数学有兴趣和学好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解题技能、学科素养的教学和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获得感有很大的关系,而不同的学生个体在课堂上表现各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个体的各种差异性的关注,不单单事关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形成,更事关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1)关注学生的性格特征差异。小学时代是一个人性格逐渐形成的关键期。首先,表现在性格的确定性上。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变与不变的统一;个体生活中偶然出现的、不稳定的表现,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其次,体现在性格的可塑性上,性格随着人的活动的多样性而表现出多变性。性格的可塑性说明了性格是可以在学习实践中培养的。再次, 表现在性格的能动性上。人的性格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它能对外界环境以及外界的各种因素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择与取舍,并具有主动创造性和反作用于他人。

诸多研究表明,数学学科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生个体的性格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数学学科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有着与众不同的符号体系、公式结构、图像语言,具有高度抽象、邏辑严密和广泛应用等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反应不同,对其学习表现出来的兴趣、信心、坚持和毅力、勇于挑战困难等方面也不一样。

基于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特征作为学生气质的外化,虽不能决定学生学习的发生,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其学业成绩。因此,教师要学习相关的性格特征理论知识,并且能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人的个体性格类型分为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和外向型、内向型等。如意志型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解决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勇于克服困难。教师注意到这点,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可以有目的地让那些具有意志型性格特征的学生“挑战”一些所谓“难题”,这样有利于培养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体验到征服“难题”的快乐和成就,有利于其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而情绪型性格特征的学生,在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时一般不是很沉着冷静,较易动用感情行事。这类学生外在行为表现是活泼好动,甚至在课堂上捣乱,很难安静思考;而数学是理性推理、思维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往高年级数学学习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到这类性格特征的学生,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克服“毛躁”的习性,告诉其遇到一些所谓“难题”要沉着冷静,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理性分析能力。

(2)关注学生的性别差异。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性别差异是客观现实,男女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学习、交往,有着许多的好处。但社会文化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学生的影响,并通过学生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导致因性别不同而出现了各种差异。在具体的不同学科教学中,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反应灵敏度,甚至是学科的学习能力、意志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就性别差异对数学学习的影响而言,总体来说,男性学生理性思维强,逻辑缜密,多数学生对数学有兴趣,学习效率较高,成绩较好;女性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更易于人文社科学科的学习。

基于性别差异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男生数学学习的关注度可能更高些。教学实践中,教师对男生有更高的学业、课堂表现方面的期待。而这种期待是一种很强的力量,这种力量对男生来说,更是激励其努力学习的强劲动力。这样无意识中加强了教师与男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男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去。相对而言,数学学习中女生处于劣势,教师的关注度就会下降,对女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期待相对较低。这种相对较低的期待,给予互动机会相对较少,甚至会造成某些女生感觉到被忽略存在的自卑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和反馈、学生质疑四个环节来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明显地因性别而差异。在数学课堂这些环节中,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处于弱势。因而,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更多地关注女生对数学学习的反应。

(3)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差异。学生的学习情感主要是指学习的动机、兴趣感、自制能力、自信心、成功感等主观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实际上就是影响学科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但的确对学科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满满的自信,那么他就会有着数学学习的精神动力。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学科学习情感的差异性。就数学课堂的学习来说,如果不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差异,一些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甚至厌倦学习数学的情况就难以发现和纠正;密切关注学生对数学学习情感的差异,一旦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畏惧感、厌倦数学的情感偏颇,老师可以及时“介入干预”。特别是通过老师的心理辅导,打消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感,及时培育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其对数学学习的自信,通过“习题的技术层面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充分发挥意识对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4)关注学生的语言差异。由于性别的差异和性格的不同等因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同的学生使用的语言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包括书面语言的差异和口头语言的差异。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师生互动的载体,承载着教学效果考核和反馈的功能,课堂一线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表现,透过语言可以看出其学习效果和其他情况。

课堂中,大多数女生和外向型的学生,语言思维发达,表达能力强,在课堂上有很强的语言表现欲,这样会带动课堂气氛。但教师不能只看中课堂的这种热闹气氛,而忽视这种气氛中语言所透视出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真关注这些语言:这些语言中,有的是学科语言、概念的准确运用,有的可能是滥竽充数的“东郭先生”,有的表现出来的是对学科知识的一知半解,等等。教师关注这些语言的差异,从这些语言中,可以看出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当然,教师也可以从课堂书面语言的差异中捕捉到教学上的一些不同信息。

另外,教师必须关注课堂上那些“一言不发”的学生。这些学生大致有两类:一是真的没有掌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只好 “一言不发”;二是性格内向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或是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虽然他们表达不出来,但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老师所授的知识,甚至个别学生是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教师不但要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语言的差异,更要搞懂这些语言差异背后所蕴含的教学效果的反馈。根据这些语言反馈,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课堂上不同的语言差异带来和谐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各种不同的差异,实际上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各种内在的或外在情况的表现,教师必须关注、分析这些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金太阳教育研究院.高效课堂一本通[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

[2]黄晓强.从性别和性格类型视角研究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与其课堂表现的相关性——以贵阳十五中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关注差异小学数学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奥朗德“关注”锦江增持雅高
美国宗教自由报告“关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