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乡土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概述

2019-09-10 00:50许峰徐康平肖成杰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7期
关键词:概述

许峰 徐康平 肖成杰

摘  要:新宁县有着丰富多彩可值利用的乡土文化资源,笔者通过访谈和观察,对新宁县乡土非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梳理,现分别从新宁县节日文化、童谣、礼仪习俗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宁县;乡土非物质文化资源;概述

新宁县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南部,夫夷水上游,东连东安县,西接城步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全州、资源县,北枕武冈、邵阳县。世界自然遗产——5A级景区崀山坐落于此,当代诗人艾青曾赞叹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新宁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素有“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新宁”之誉。

一、快乐的海洋——新宁县节日文化

(一)对山歌

新宁县内至今流行着对山歌,多为情歌、劳动生产歌、抒怀歌等为主,歌词多是七言四句,东西南北唱法各异。东北柔中偏刚,激情四溢;东南唱腔音域不宽,音律起伏不大,朴实优雅。每逢传统节日,民众都自发集会进行山歌对唱,普通之日,也常有老者在一起切磋技艺。

(二)赛龙舟

新宁多端午节历来有小端午和大端午之分,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农历五月十五,新宁人多端午节之隆重,只有见过的人才会体会。妇女淘米,挑粽叶,包粽子,还要推米面,做发糕。男人们在美丽的扶夷江畔奋力地扬着手中的船桨赛龙舟,这里没有组织者,没有奖金,都是各个村组的自行参与,以一份独特的热情延续传统,这是淳朴的人们过节时的热闹场景。

(三)龙灯闹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十五夜的灯”突出一个“闹”字。县民历来有舞龙灯、吃“元宵”的习惯,舞龙灯从初十开始,为试灯,十五夜达到高潮,十六夜收灯。龙灯所到之处,鞭炮连放,声声震耳,主人备烟及红布条(彩条)相赠,大街上看龙灯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其中草靶灯是传统的龙灯,用优质的稻草和纤细的竹片制作,显得古朴而富有民族特色。每年春节、元宵节,新宁民间一些百姓都要扎上草靶灯,挨家挨户登门拜年,送上喜庆。舞龙者由十余人组成。1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

(四)“盘王节”和“乌饭节”

“盘王节”是瑶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庆日,共进行五天。前四天是按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形成的习俗,扮四姑娘,依次接四位姑娘来探亲,唱瑶歌,第五天是“庆古堂,祭盘王”;盘王即指古代相传的神犬——盘瓠。以游猎为生的瑶民先祖以“盘瓠”为神,尊为“犬类之王”,而祭祀它,以祈求多获猎物,虽然后来瑶民定居以农为主,但此习俗一直相沿至今。

乌饭节是新宁苗、瑶、侗族人民为纪念自己的祖先,都把每年农历四月八日称为“乌饭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乌饭和吃乌饭粑粑。这种习俗,由来已久,传说在很古很古的年代,瑶家母亲在高山峻岭开荒,姑娘木莲每天为母亲送饭。她把最好的稻米煮给母亲吃,把最佳的苡米煮给母亲尝。为了不让自己的饭和别人的饭弄错,就在煮饭时掺进一种乌饭草,饭就变成紫黑色的了。瑶家后代为表彰木莲崇长辈的事迹,将农历四月初八定为“乌饭节”。

二、有韵的母乳——童谣

童谣,是儿时的歌,童年的诗。我们每个人都是吃着母乳,听着、唱着童谣长大的。因而有“童谣是有韵的母乳”的说法。这足以说明童谣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新宁歌谣里使用的修辞手法,有赋、比、兴、拟人、夸张、顶针、反复、设问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兴、设问、顶针。兴者,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瓦灰鸟,穿白裙,堂屋里坐的是媒人。爷啊娘啊莫嫁我,烧茶煮饭也要人啊”(“爷”,新宁方言,指父亲)。歌谣中的女孩儿,虽然一开始唱着的是树梢上那只偶然停留的小鸟,但下一句却唱到堂屋里的媒人。或许是这鸟儿半身白色羽毛的模样正好与媒人所穿的衣裙相似,又或许他们之间没有实际的联系;毕竟女孩所关注的,并不是树上的什么小鸟,而是爷娘要将自己嫁人的终身大事!新宁县的童谣有十几种特殊的传统形式,除最基本摇篮曲之外,还有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等。如“摇筛筛,米筛筛,打个翻身又转来”,是两个人边唱边拉着双手转来转去。“大拇指哥,二拇指弟,中间三娘,四伙计,满巴杂种不争气”则是数数歌。问答歌是通篇使用设问手法的童谣,连锁调是通篇使用顶针手法的童谣,这两种在前面都已提过。而如“壁上八只壁眼,地上八块石板,捡起地上八块石板,巴到壁上八只眼”,则是典型的拗口令,用新宁土话把它快速地读出来并不容易,可以此训练孩子口齿清楚地说话。颠倒歌是把矛盾的两个方面放到一起叙述,其目的纯粹是为了增添幽默和风趣,如“早睡早起,贼来偷米,瞎子看见,跛子追起,抈(同音字,新宁方言中,指嘴巴歪了的人)子吹光,搲子端枪”(“搲子”,新宁方言指手指残疾、握不了拳头的人)。谜语歌如“白就白如雪,硬就硬如铁,一天三个澡,晚上在楼上歇”,谜底是瓷碗,既有趣,又能训练小孩的智力。

新宁童谣和游戏向来是一对同胞兄弟。小时候我做过的游戏里印象最深的是“躲偋”和“羊啊羊冬尾”。“躲偋”即捉迷藏,因为这个词在新宁方言里本身就是藏的意思。游戏之前要确定谁去捉,确定的办法是其中一人念上一句新寧童谣:“狗打屁,生柁栗,柁栗不开花,打屁就是他。”每个字对应一个人,要点着人念,最后那个字落在谁的身上,谁就担任捉的任务;游戏开始,负责捉的人用布条蒙住眼睛,倒数几十个数之后才能开始去捉,要把躲藏的人都找出来才能进行下一轮。如果有几个确实找不到了,那个负责捉的就大喊一声“出来,寻不到咧”,未被找到者就会一个一个出来,每人往负责捉的那个人手板心打三下,叫做“打饺子”,以示惩罚。这个游戏在新宁各地的玩法也略有不同,如城区一带就把那四句换成了“点子点棒棒,脚踩浪(同音字),浪(同音字)杠朽呱,瞎子走呱。”游戏时,确定谁去捉之后,要在他身旁垒两块砖头(木头、石头、泥块也可),砖头之间要摆放一根棍子,待负责捉的人离开之后,那些躲藏的人便悄悄地出来把那棍子踢开;如果没被负责捉的人发现,负责捉的就输了,必须接受大家“打饺子”,下一轮继续负责去捉。“羊啊羊冬尾”即新宁版的“老鹰捉小鸡”,不同之处只是要用“狗打屁,生柁栗,柁栗不开花,打屁就是他”或“点子点棒棒,脚踩浪(同音字)杠,浪(同音字)杠朽呱,瞎子走呱”来确定谁扮抓小羊的人;再推举一个高大一点的孩子扮护羊者。游戏开始前抓羊者和护羊者会念一段类似对白的童谣:“欹咵(拟声词,指砍树的声音)!欹咵!哪个剁树?杨老满!剁树做么咯?拦园!拦园做么咯?种萝卜!萝卜好大一

三、行为的规范——礼仪习俗

(一)寿庆

新宁县人重视小孩的周岁,办“周岁酒”。少数居民有为小孩举行“周岁礼”的习俗。“周岁礼”俗称“抓周”,即在小孩周岁这天,在小孩前面放置印章、算盘、笔砚、钱币、针线(女孩)等有象征意义的物品,由小孩去抓,以预示小孩长大后的爱好与前程。如抓了印章,则预示小孩长大后可作官;抓了算盘,预示小孩长大后经商……满10岁、20岁、30岁和40岁也兴办酒,但前来庆贺的都是亲戚和密友。50岁后,每逢满十,都要大庆,亲戚朋友都要前来祝贺。县民寿庆年岁,讲究“男进女满”,即男重虚岁,女重实岁。

(二)婚嫁

在婚嫁之事上,自古以来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天神之光”,经历说媒、相亲、合“八字”、纳彩、订婚、迎亲、拜堂完婚等程序,各程序都有约定俗成的礼仪习惯。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出现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同姓不通婚改成近亲不通婚。但至今朝,相当多的婚姻仍有介绍人撮合,经历谈婚论嫁、订婚、婚姻登记、迎亲、完婚等程序,合“八字”之习俗在农村仍很盛行。而嫁妆、新房、家具、彩礼、红包、迎亲场面和婚礼婚宴较以前更为讲究。婚夜嬉戏闹洞房较以前更为花样百出。

总而言之,新宁县特有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其别具特色的乡土资源特点,它既承载着新宁人民的文化与精神世界,又传递出了新宁人的民族性格与生活旨趣等。

猜你喜欢
概述
贵州铜仁土家族民歌概述及创新研究
国内低阶煤最新热解提质梯级利用技术发展概述
中职学校“ERP企业沙盘”仿真教学探究
数字媒体艺术与少儿美术教学概述
企业现金管理方法基本理论概述
中职学校“ERP企业沙盘”仿真教学探究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探索
中国石材行业发展概述
简析中国画构图在陶瓷绘画中的运用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界定与产生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