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图片)教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应用教学案例

2019-09-10 00:50赵乐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史料案例

赵乐

摘  要:历史史料的总类有很多,比如文字型的,图片,表格等等.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导入的史料应用、史料实证:动力的演变的过程、火车的发明、家国情怀教育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中的体现四方面,就史料(图片)教学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史料;图片;工业革命;案例

历史史料的总类有很多,比如文字型的,图片,表格等等.史料的选取要有趣味性,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是我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对材料(尤其是图片的应用)使用情况:

一、导入的史料应用

“农业文明时代,每1500年左右,人均收入才翻一翻,但进入工业时代,每50年不到人均GDP就能翻番”。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

这段材料结合农业时代跟工业时代的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产力的大小,通过对数字的分析,对比出工业时代的生产力更强大,从而引起学生好奇心,好奇工业时代为何可以创造出如此大的生产力。

二、史料实证:动力的演变的过程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我在课件中出示了蒸汽机之前的动力变化过程,让学生分析对比不同动力的优缺点,最后总结出动力机器的变革将是工业革命的最重要的发明。图片的直观性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火车的发明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运动号”火车头由它的制造者──史蒂芬孙──驾驶带着列车走,火车头后面是六节装煤和面粉的车厢……列车进入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四百五十个乘客,列车载重共九十吨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这则材料及图片出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火车的出现给人类带来的震撼,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四、家国情怀教育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中的体现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工业革命的影响是难点,学生不理解,用图片的方式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比如是环境污染问题,一目了然,再让学生切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从而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的自主性。

总之:在史料教学法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可见,史料教学满足了新课程对于历史教法的客观需要,在实施新课程今天充分显示出了其必要性和高效性。

參考文献

[1]  赵玉清.浅谈图片、文献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葛茂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实录[J].课程教育研究,2013(5):28-31.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史料案例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跟新工业革命赛跑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