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麻阳盘瓠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

2019-09-10 03:03傅丽华林白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9期
关键词:麻阳苗族语文课程

傅丽华 林白兰

摘 要:麻阳苗族盘瓠文化作为一种地域特色文化,其伦理机制,对于和谐麻阳建设,以及周边地区和谐社会构建,同样具有范本的现实社会价值。利用课堂教学将麻阳盘瓠文化传承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特别语文教学是进行盘瓠文化传承的有利平台。教师应致力于麻阳盘瓠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让麻阳盘瓠文化得到传承。

关键词:麻阳盘瓠文化  语文教学

社会和谐,是21世纪世界发展思潮主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进入21世纪后,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明确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以和谐文化为支撑,其实际着力点就是文化核心部分——伦理观念的现实丧失后的尽快回归和重建。因此后发展地方传承完整的少数民族文化大伦理观念下的文化伦理体系,为本区域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伦理基础,也为更大层面上社会整体和谐社会伦理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照标本。麻阳苗族盘瓠文化作为一种地域特色文化,其伦理机制,对于和谐麻阳建设,以及周边地区和谐社会构建,同样具有范本的现实社会价值。麻阳盘瓠文化与荆楚巫文化、南蛮土著文化及汉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积年交融,形成了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原生态民俗事象,具有多学科的文化内涵,2006年入选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如今因种种原因,麻阳盘瓠文化处于濒危状态,将它融入课堂教学,以此来抢救性波爱护这一文化瑰宝,就显得特别重要。学校教育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课堂教学将麻阳盘瓠文化传承是一个有效的办法,特别语文教学是进行盘瓠文化传承的有利平台。要让麻阳盘瓠文化得到传承,如何传承下去也是我们小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麻阳盘瓠文化的传承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把握语文课程性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麻阳盘瓠文化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开阔视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巧妙利用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整合学科优势,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挖掘民族文化内涵,让麻阳学子更深人的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比如教学《猴子种树》时,文中有提到“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农谚的教学。此时教师就巧质疑:“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农谚,或我们麻阳苗族的民谚呢?”这样孩子收集回来的信息量就非常的大了,知道了我们麻阳苗族的民谚就有耳熟能详的“麻阳十八怪”—— 门枋坐不得、活猪扛起卖、唱起山歌谈恋爱、婆婆爬树比猴快、竹竿穿着衣裤晒、冬菜尽是干薯叶、斗笠当锅、厕所放在大门外、短裤穿在长裤外、门坎过膝盖、马路当大街、妈妈喊奶奶、花生煮着卖、辣子当主菜、猪比狗跑得快、面条像裤带、鸡蛋串起卖、腌菜坛子一排。这十八怪事是麻阳人民群众在漫长与勤苦岁月中的感受和经验总结,常常是俗语、打油诗、顺口溜的形式,通俗易懂,浅显易记,朗朗上口,启示生存经验,体现并传承着民间的智慧、学问、道理和预言。这十八怪是麻阳盘瓠文化的特例,是麻阳盘瓠文化的民间谚语诠释,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了传承,也激发了孩子们去探究麻阳盘瓠文化的兴趣。

二、在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单元中挖掘盘瓠文化传奇色彩

语文教材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知识性和味性,贴近学生生活;语文教学都是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服务。它在编排上更是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每个单元收纳的文章都具有鲜明的主题。其中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专门有一个神话故事及民间故事单元。而麻阳盘瓠传说就是极具神话色彩的教学案例。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契机融入麻阳盘瓠传说故事,是我们教师为传承民族文化应该做的。麻阳盘瓠传说与盘古这一神话人物有着非一般的渊源。特别是在教学《盘古开天辟地》一文时就是一个教学切入点。学完文章教师立足文本,走出文本,拓展延伸到:“其实这位巨人盘古与我们麻阳有着非同寻常的淵源,大家想知道吗?”课堂上一片哗然,孩子们简直不敢相信,更是激起了对麻阳盘瓠文化探究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相传当年盘瓠曾经寻找盘古开天辟地的大斧去与敌军战斗。教师继续讲述着:“盘瓠神话中描写了盘瓠摘取敌首吴将军人头的机智、勇武的行为美。高辛帝派人征讨戎吴不力,盘瓠挺身而出,故意接近吴部落,赢得戎吴的信任和欢心。他趁戎吴将军休息,盘瓠神色不惊,用舌头舔将军的手背以示亲热,然后摘取了吴将军的人头。它的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勇敢无畏,正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这样的英雄其实是一只狗,这样的一只狗后来又变成了人形与公主成婚,繁衍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苗族子孙......”我们苗族祖先盘瓠的传奇故事便深入孩子们心间,盘瓠的英雄形象鲜活起来,大大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相信传统文化将会代代相传。

三、语文大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探究苗族传统节日

根植于农耕文明的苗族节日是苗族人民依托传统的宗教祭祀、农业生产、历法等因素而形成的有相对凝固性的时间、地点及方式的社群活动日,是苗族群体活动的文化事项,集中体现了苗族文化传统,折射出苗族的经济形态、生活形态、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以及物质、精神习俗,是一部活态的、立体的苗族文化“百科全书”。苗族节日可分为农事型、祭祀型、纪念型、纪年型、社交娱乐型等几种类型,以其广泛的群众参与性、恒定的岁时节令性、主题的呈现多样性、传播的民族交融性和形式的表现多样性深受苗族群众的喜爱和参与。可以说月月有节,年年过节。在麻阳,尤以 “三月三”、“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饱冬节”等节俗活动特色最浓、质地最鲜、积淀最厚。这些节俗活动无不包孕着苗民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以大地为舞台、以山川为背景、以草木为点缀开展歌舞戏乐活动,就是让大自然能够“欣赏”到人的所想所为,让人与自然达到物我共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这一特点,为我们在语文课堂中探究苗族传统节日提供了契机。语文课程的编排不仅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的积淀,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百花园中都有一次语文大课堂,要求学生进行一次生活实践考查。为了让学生们对麻阳盘瓠文化更深人的了解,我巧妙的利用好语文百花园这一平台。当教学四年级上册百花园八时,要求调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我就布置拓展调查“端午节”和咱们苗族的“龙舟节”的异同之处,并写出调查报告。学生们在报告中就指出了,“端午节”过的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屈原,弘扬他的爱国精神。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而我们苗族的“龙舟节”和“端午节”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也赛龙舟,那是源于我们对民族原始的图腾崇拜。在赛龙舟前我们会由长者诵读祭文,表达对祖先的信仰和崇拜,更是缅怀我们的苗族祖先。更有同学自己调查了我们麻阳人每逢农历的三月初三,家家都做地菜煮鸡蛋,人人都吃地菜煮鸡蛋的来历及意义。报告中道出了地菜的药用价值,能抑制白内障、夜盲症;能清洁肠道、降低血糖;能降血压、抗菌消炎;能减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患病几率;能消肿、明目等其他功效。这样的语文大课堂的实践调查报告,是对我们麻阳苗族节日是一次深入的探究,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渲染了我们盘瓠文化中的长寿文化。这不仅仅丰富了语文课堂,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更是让语文学习深入了生活,最重要是让濒危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盘瓠祭文化是麻阳苗族精神和苗族素质的纽带,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之中,是麻阳的文化标志和突出象征。盘瓠祭文化的价值是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通过语文课堂让更多的孩子了解麻阳盘瓠文化,通过麻阳盘瓠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麻阳,了解麻阳的文化。盘瓠文化承载着向其他民族传播麻阳文化,传承苗族文化。 利用教学课堂传承传统文化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薛重庆 2002年第2期 《湖南农业》

猜你喜欢
麻阳苗族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补妆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麻阳: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苗·汉”双语教育调查报告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麻阳现代民间绘画分析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