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019-09-10 06:50李仕腾
炎黄地理 2019年2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思政教育大学生

李仕腾

摘 要: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重要路径,既能充实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对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教化,即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全面进步服务。在这一层面上,我们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志愿性、公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对大学生在道德上的塑造、精神上的激励与价值上的引导。内在的具有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政教育

近年来中国的志愿者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随着各种青年志愿者协会相继成立,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走进人们的视野,他们始终奉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理念,为志愿者活动队伍增添了一股新鲜血液。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推进社会进步、促进大学生全方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用显著。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 樹立大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标准

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之中对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表征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是社会群体成员公认的善恶评价标准,调整和规范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个人的良好品德,对家庭的责任,对职业的敬畏与对社会的职责是公民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志愿服务过程中每一个志愿者个体道德成长的核心内容。

志愿服务从浅层次上来看是做好事、献爱心,而从深层次上来看则是提升大学生个人品德的的重要载体。在这其中,一方面,其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反思自我对社会道德生活的理性认知,正确地选择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自我的道德行为。例如,创文明城市建设志愿活动中,引导社会公众减少自身的不文明行为,进一步感受到了文明的力量,对照和审视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从而对道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从与弱势群体、边缘人群、贫困地区的接触中,在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人的交流中活动中使得大学生对国情、民情有了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了对事物的理解力、判断力,自觉萌发出一种和谐社会的责任感,而这也是引发责任行为的原动力和内趋力。

大学生志愿者是在不追求名利的情况下参与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一些公益性活动,在活动中倡导和谐相处、互帮共勉,再加上他们有着魅力四射的活力和灵活的时间,所以他们更愿意走出校门,将自己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运用到社会中。大学生在参加志愿活动中既可以使大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又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帮助大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拓展视野,树立起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伴随着现代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化发展,大学生志愿者往往会选择与自身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服务项目,在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深刻体验之中,其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巩固和扎实了专业所学,另一方面也在真实的体验之中,增强了职业信念,强化了职业道德规范,感受到了优秀从业者的人格魅力与榜样力量,加强了对自己职业行为的引导,更有利于其树立起认真负责、敬业奉献的职业形象。

2 激发大学生的精神追求

青年志愿者行动正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方式。青年志愿者行动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的完美融合。志愿服务是一种崇高的人类精神追求,对个体精神世界的丰富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之中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锻造了集体主义精神、践行了责任担当精神。

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由于许多服务项目需要大学生志愿者团体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长期的集体生活的磨合之中,往往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奉献意识,这种集体意识与奉献意识,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基础。在志愿组织之中形成的对于集体的归属之情,使大学生志愿者更加关心和热爱集体,有着对集体的强烈责任感与荣誉感。

通过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学生走出“象牙塔”,认知国情、社情,将自身未来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树立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树立的正确的理想,是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指路明灯,可以让自己在社会大潮中不迷失方向。而目标也要不断地更新,社会在发展、人生在进行,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局面,将使得自己原有的目标变得不再那么的具有前瞻性和指向性,只有不断地总结,并更新自己的目标,人生才能更好的前行,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

3 有助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使年轻人们获得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了解与认识中国国情的极好机会,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还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随着志愿者行动的不断深化,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专业化、知识化特点愈发明显。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充分运用所学业务知识,并在服务中巩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特别注重对自己各方面能力和特长的培养,而在活动中获得专业培训,掌握实用技能,就成为大学生从事志愿者工作可期待的直接回报。

总之,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行动,可以将自己与社会融为一体,把服务他人与教育自我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生经验,锻炼和增强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大多以校外的社会需求为服务终端。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志愿服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J].李玉英,赵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7(02)

[2]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D].高娱.陕西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思政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