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2019-09-10 07:22戴宇迪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快乐兴趣科学

戴宇迪

摘要: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快乐自主创新地学习,获得健康与技能。

关键词科学  快乐  游戏  兴趣  创新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对学生进行儿童化教学

(1)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的“本性”往往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教学,防止教学的“成人化”。避免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希望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但这是不合理的,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德政,有效地进行调整,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活动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反对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体育运动生活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教师以简练的、省的语言讲清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的要领,这在体育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儿歌教学法。儿歌既通俗易懂,又容易记忆。无论是在小学的低段教学还是高段教学,都一样可以使用。

二、进行兴趣化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论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在数学教学中,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内驱力。同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爷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这是在《课标》提出的第二个理念。体育兴趣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在体育课上就会踊跃参加,不会产生惰性。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但重视学生兴趣并不是说教师一切围绕学生的喜好转,更不是兴趣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兴趣。不能因为学生不喜欢就把那样活动取消。

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

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基本教材,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 (2)运用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教”与“玩”的结合策略。

开展有效的教学,关键在于“教”与“玩”的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提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三、游戏化教学

好动、好胜,喜欢做游戏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运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

小学儿童的可塑性强,对事物有新鲜感,即使是一个好的游戏,练习的次数多了,他们也会觉得没有意思,就不感兴趣了。因此,教师要变变花样,换个玩法。多设计几个游戏方案。在以往的游戏教学中,游戏的教法比较单调,在一堂课中,往往只有一个游戏,而且比较死板。这样制约了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一种厌倦的感觉,也影响了游戏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游戏的形式必须改变,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对游戏的练习方法进行改变,运用灵活多变是游戏教学。一个游戏,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让学生总觉有新鲜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使游戏更有特色,更具魅力。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把课中每个环节的游戏进行如下设计: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对、做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學内容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都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体质,有效地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快乐自主创新地学习,获得健康与技能。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EB/OL].

[2]林盛.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之我见[EB/OL].

[3]赵仁军.体育也快乐[J].少年体育训练.2010-2

[4]“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EB/OL].

[5]张建伟.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初探[J].金色年华.2010-3

[6]夏海兵.浅谈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J].金色年华.2009-6

猜你喜欢
快乐兴趣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