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统计学》育人功能的研究

2019-09-10 07:22孙阿平乔正明
高教学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统计学育人高职院校

孙阿平 乔正明

摘  要:高职院校《统计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针对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提出学习兴趣、教师态度、教学方法方面的思考,接着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育人功能方面几点思考,使教师在适应教学对象下,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统计学;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192-03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atistic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nking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course,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attitude of teachers,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Thinking about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ourse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so that the teacher can adapt to the teaching object, carry out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lassroom teaching; statistics; the educational

一、概述

伴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的需要矛盾转变,大学教育蓬勃发展,大学课程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统计学这门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国贸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渗透,这就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下不断完善与创新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模式,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与三全育人相融合的研究几乎没有,目前只有一些高职院校对公共基础课程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一些原则性意见,而对实践的、具体层面的、可操作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则比较少,因此就现在进行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育人功能研究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还有目前“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理念,把育人功能渗透统计学课堂教学的环节,从而达到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具备的统计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以及能够准确的把握经济运行的各类数据信息,洞悉统计分布的知识和规律,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知识和方法,自觉用辩证思维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二、如何搞好高职院校《统计学》课堂教学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更新,公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基础课程发挥其育人功能不仅是“三全育人”理论的实践,也是“十大教育”手段的实施。这就要求基础公共课程的课堂教学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寻找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途径。通过课程进行德育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教育模式,基于这一因素,研究把公共基础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一个重点来学习和研究。研究和探索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对把握高职教育的意义,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教书育人水平,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师德风尚,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另外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必须认识到教与学的客观事实,教是隐形的,学是有功利和投机取巧的。如何把知识中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尤其针对高职院校《统计学》概念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涉及面广、公式多、逻辑强、计算量大等特点,需要长期为之努力探索和实践。本人对这些因素不作讨论,只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从理性和实践思考如何上好《统计学》课堂,从三个方面来解决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态度与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计学意识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懂得可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理解统计学在实际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另一方面是理解用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和分析客观世界一些基本思路与方法,了解统计学并不神秘,它本来就是世界组成的一部分。在统计教学中,我们一般是按照传统的定义-定理-推论-习题的逻辑顺序展开,课堂在被动接受统计概念的时候,学生却没有思考问题怎么来的,怎么解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问题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只能囫囵吞枣,不知所云。因此教会高职院校的学生用统计学思想观点来看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教育家说过“讲推理,更要讲道理”;另外在统计教学中,针对高职学生上课毫无兴趣,打瞌睡,讲话,玩手机,让学生多在实践中去训练,去操作,即多介绍统计软件:spss、sas、statistica、BMDP、CHISS、Eviews等软件展示对图表制作,数据处理分析让课堂变得轻松和趣味;在统计教学中,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来进行课程设计,如市场营销专业则可以用市场调查的案例和情况说明分析,财务、会计专业结合财务管理指标,会计报表分析中指标进行分析,酒店管理专业则可以区域分布分析,国贸专业则可以用收集进出口贸易额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分析,让同学自己认识到统计思路与方法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二)教师具备良好高职院校《统计学》认真的课堂教学态度

课堂教学中,认真的态度可以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诚实的劳动不会骗人,假以时日,厚积薄发是好课堂的一个基本规律。好的统计课堂有几个共性问题:1. 必须备好课,只有备好每一门课,才能真正备好一堂课,也就是整本书在心中有数,才能把握每一堂课讲到位,也能够做到教学的前呼后应,即做到“统计收集-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浑然一体。2. 认识到讲课是一门艺术,走上讲台就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把握重点,讲清楚关键,语言准确生动,正本清源,力求准确,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对于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即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3. 有着向自己学生学习的态度,教学相长,现在的00后较少的保守思想,在网络大暴涨下,知识面丰富,思维活跃有着许多创新精神,值得老师向学生学习。4. 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上课无小事,课堂是老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我们提倡的“课程思政”既要注意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也应当包括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启迪,同时把“三全育人”有机融合到统计教学课堂中,使教学研究成为良好风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5.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注意课堂间的衔接与融通,重点、难点、详讲、略讲内容做到融汇贯通,系统运用。

(三)改革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方法

结合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用新的视角和方法处理老问题,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不同中的相同,揭示隐藏的规律。通过多种教学技巧的有效运用,从而达到课堂气氛活跃,增强教学效果。同时,积极运用网络化教学“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同时教学,线上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课件、习题、案例、视频等资源,老师可以在平台上查看学生作业试卷,师生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例如,统计概数中的总体、单位、标志、变量等基础概念,就可以让学生在线上提前预习,课堂上少讲、精讲,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思考,提高教学效果。把计算机数学软件结合数学课程来教学,可以使学生对高等数学内容更感兴趣,并使学生体会到所学高等数学内容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如Matlab、Mathematica、Maple、SAS、SPSS等。教学中采用Matlab作为软件平台,使学生能初步了解和使用这个软件,能用它进行求极限,微积分的计算,解线性方程组,求矩阵的秩,以及解基本的线性规划问题等。当然,Matlab的强大功能远远超过这些内容,它还有解各类微分方程和进行概率统计分析与计算的能力等,它在工程设计、制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长处。

三、高职院校统计学育人功能的表现形式

教师应把“教学”与“德育”相融合,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自身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在教学中形成一套应用性、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强的公共基础课程课堂教学策略,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发挥能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育人效果。结合研究上课做了以下思考:

1. 平易近人、返璞归真的原始概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接地气的随时注意媒体出现的新名词、术语,如基尼系数的含义、章鱼预测比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灵活。统计学课程的出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闪烁着天才的光芒,一个问题被解决后,形成统计思想,结果使得火热的思考变成冰冷的美丽。

2. 把统计学看成整体目标,统计学课程整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原始资料的收集,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分组和归类,整理后的数据能够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能够提出假设的问题,在解决这样的假设,其中误差又是如何解决。对于预测,能够使数据提供某些思路,以上这些都有着本质的联系,也就是带着整体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热情。

3. 揭示矛盾,利用哲学思考加深理解。在自然辩证法中我们是看不见矛盾的,实事上,统计学原理充满了矛盾,我们是在这些矛盾中不断前进的,掩盖矛盾就是掩盖了统计学的实质,失去了活的灵魂。统计学的表面矛盾有变量与常量、简单与加权、近似与精确、个体与总体等等,这些矛盾用统计的方法加以处理,在对立中得到统一。整体和局部的矛盾也是统计学普遍存在矛盾。如政治上全局利益和地方利益、经济学中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美术中有泼墨山水和浓彩工笔、生物有整体的生态描述和微观基因研究,统计学也是如此,从总体的发展出发,才能研究个体,反之,只有把个体性质研究透彻,对总体才能更好的理解。体会到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统一,感到造化的伟大,数学的美丽,统计学的魄力。

4. 诠释统计学的文化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赏统计之美,激发热情,增强理解。如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形如抽象的具体化;初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形如对时间空间的认识,对时间数列的分析,诗人处在发展水平的最初位置,两头茫茫,只有等时间的模型不断延伸,才能出现中间水平,最后的最末水平;辛弃疾诗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如局部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到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求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5. 统计学中的美学欣赏统计学给人的印象是干巴巴的概念、定理、公式、例题、习题、考题,然而统计学也是人做出来的,可以增加一些人文的,文学的,美学的色彩,使她有人的思想、情绪、感觉,这样就容易让人接近。另外,统计学也是在变化的,其发展可以生成好的文化现象,支撑着她存在的价值,正如音乐不等于音符节拍;美术不等于色彩线条;统计不等于逻辑程式,一定可以和其他学科一样,彼此能相互沟通。

四、结束语

结合“三全育人”理念,高职院校教学实际,重新强调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探索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规律,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育人功能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业务基础,强烈的敬业精神,恰当的教学方法,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只要用心努力,对我们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就能达到。首先,要积极呼吁教师,这是做好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根本;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努力把教师培养成学生思想上的导师,学习中的参谋,生活上的朋友,心理上的医生,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教师工作队伍。在管好学生方面。首先,明责、精育、引领,应当是我们共同的理念;其次,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应当积极培养“新精英”主义,此主义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者,而是努力引导学生精诚做人、精心做事、精研学问、精彩生活。最终达到学好一个专业、帮助一名同学、管好一间宿舍、带动一个班级、影响一个年级、辐射一个校园,“六个一”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树祥,诸淑贞.医药经营专业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药学教育,2017(4):45-47.

[2]吴车武,王润良.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17(4):76-78.

[3]王宏.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5(6):41-42.

[4]孙静.统计学原理教材问题与教学改革探讨[J].统计与咨询,2012(4):35-38.

[5]张丽琴.基于提升技能的统计学原理的教学改革探讨[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

[6]欧阳宙.对高职统计学科教学改革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6(6):93-94.

[7]乔正明.浅析经管类文科生在数学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激发与培养[J].长三角(教育),2012(6):53-54.

[8]张国勇.高职高专教育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7.

猜你喜欢
统计学育人高职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