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思路推动新时期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

2019-09-10 17:21阙海宝陈志琼
高教学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

阙海宝 陈志琼

摘  要: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新政”的持续出台,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新时期下,国家对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要加强内涵式建设、加大政府支持、推进分类管理等举措,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路径上,独立学院要逐渐由外源性的依赖生存转变为内生性的自主发展,如何把握时代趋势,积极应对新的问题与挑战,统筹推进独立学院的改革,促进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是独立学院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关键词:独立学院;民办高等教育;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6-0017-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policy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development period.In the new era, the state has made new arrangement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put forward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connotative construction, increasing government support and promoting classified management,I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ndependent colleges should gradually change from exogenous dependence on survival to endogenous independent development.How to grasp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ctively respond to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promote the reform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s a whol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re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ing independent colleg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目前我国新的一轮高等教育领域改革正在逐步推进,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我国民办教育進入了共同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独立学院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入理解当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刻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点,才能准确把握独立学院转型的原则、内涵、方向,设计好转型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以确保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

一、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

(一)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大增加,即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也从规模扩大为目的的外延式发展到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明确了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而且要更加重视全面增强教育系统自身实力和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能力。

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部署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促进高校办学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2014年2月国务院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2015年11月,教育部等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配套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地方普通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家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的大趋势,对独立学院而言不仅仅是压力和挑战,也是独立学院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1]。

(二)独立学院政策法规的新导向

我国对独立学院具体的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自上而下的特点,通过渐进式地制度变迁来促使独立学院转型发展[2]。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独立学院视需要和条件按着普通高校设置程序可以转设为独立学院建制的民办高等学校”,2008年2月,教育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即26号令)明确了独立学院属于民办高校的范畴,对独立学院的设立、组织与活动、管理与监督、变更与终止、法律责任等都有了明确的规范,对以前一些模糊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还提出了转设的五年“过渡期”,引导独立学院向“撤”“并”“转”三个方向发展,但“26号令”中存在对独立学院的“隐形歧视”,教育政策执行中出现了偏差,转设效果不佳。

2013年,教育部提出六条转型发展路径,要求独立学院依据26号令框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2018年司法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明确了“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还提出公办学校要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且不得使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也不能以品牌输出的方式获得收益,防止影响公办学校的教学活动,这一系列的政策法规都表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脱钩,走向独立办学的转型发展道路已经是现实趋势,更是独立学院当下不得不面对的核心问题。

(三)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新需要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举措,也是独立学院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既能弥补因办学时间短而专业设置缺乏特色、师资积累不够等问题,又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是独立院校服务社会、巩固自身的双赢选择[3]。现阶段就独立学院本身而言,独立学院的办学自主权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日渐暴露,对独立学院造成了决策盲目性、随意性和内部管理的无序性、低效性,其招生空间受到很大挤压,加上外部条件的变化及现存制度并不利于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下一步的转型发展。

独立学院举办方和投资方因经济纠纷产生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其内在根源在于没有解决独立学院办学的“独立性”与母体高校的“依附性”的矛盾,其能够从母体高校取得的资源红利越来越有限,另外公办高校向独立学院收取的高额的管理费大大限制了独立学院的发展,在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的待遇,优秀师资的流失也成为现实的问题。从转设的学校来看,发展态势良好,部分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的矛盾升级,独立学院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独立学院也只有自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自主设置社会和市场所需要的学科专业,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可能进一步发展[4]。

二、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新特点

2008年2月,教育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即“26号令”),自“26号令”出台后,出现很多需要规范和改善的新问题。相对于“26号令”引发和推动的转型发展而言,当下转型的背景不同、方向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发展路径和发展策略自然不同。

(一)当下转型发展的新内涵

首先要求在办学体制和学校类型上做出转变,独立学院要在学校类型上注重建设成为符合新时代的应用技术性大学,并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办学定位上由教学型调整为应用型。其次原有的独立学院公办母体高校要求必须要完全退出或者有限参与独立学院的办学。再者,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路径上,要求独立学院逐渐由外源性的依赖生存转变为内生性的自主发展,由重规模的发展式路徑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由“26号令”时期的重独立学院规范发展向新时期的规范和转型齐头并进。

(二)当下转型发展的新任务

“26号令”中关于独立学院的很多核心问题并没有落实,例如“资产过户”问题,在一年内完成资产过户存在困难,直至2018年全国转设的独立学院数量才60多所,仅占独立学院总数量的一小部分。因此首要任务是落实“26号令”的后续问题,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明确好学校的发展战略,做出可操作性的战略选择,为学校转型发展打好观念基础。其次要积极增设应用型专业,提高学校专业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在办学定位上着力培养服务于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再次,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相应改进,提倡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手段上也要加强教学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最后还要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坚持内培外引,不仅仅是要引进优秀教师,还要注重后期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提高教师的研究和实践双重能力。

(三)当下转型发展的新挑战

独立学院从产生起就存在法律制度困境,属性界定与法规偏离,法人属性不明晰,法律规定的社会公益性与办学回报相冲突,如此种种导致独立学院在转型和选择营利和非营利道路上步履维艰[5]。自26号令出台后,又出现很多需要规范和改善的新问题,五年验收期已过,但至今尚未出台明确的后续政策,部分独立学院担心转设后生源质量下降,不愿意轻易转设,但独立学院每年向母体高校支付高额的管理费用降低了学校的财政收入,且母体高校的主导或参与办学影响了独立学院很多的办学自主权。独立学院转设首先就要满足教育部规定的办学条件相关硬性规定,很多学校都因达不到这些硬性条件的规定而不能成功转设,是现行独立学院转型面临的一大挑战。与当前普通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相比,多数独立学院面临硬件不足、利益纠葛复杂、分类选择等因素的叠加,从复杂性、困难程度上远远超过普通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6]。

三、新时期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推动

(一)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策略

新时期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首先要将学校的办学体制转型和学校类型转型一体化推进,将独立学院的转制与相关新法新政的实施贯彻相结合。其次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大形势下,将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与提高质量相结合,在转型和规范独立学院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保护这20年来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成果,不建议将以前的改革成果全部推翻。再者根据学校办学的属地化原则,独立学院尽管有国家层面的大致规定,有些省份也已经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但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没有旧例可循,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前进同时要将普遍性要求与地区和学校的个性化特征相结合,本着“一校一策”的原则推进新时期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最后对于与独立学院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母体高校,独立学院与其“分手”已是大势所趋,也是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现实要求,但要立即让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完全切断联系的可能性不大,所以独立学院本身在转型发展时把握好与母体高校脱钩分离的同时可以保持继续合作,扶上马,送一程,以保证独立学院的持续办学。

(二)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路径

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路径是多元的,总的来说目前独立学院大致有“转”“补”“停”三条路径,不论哪条路径都要在“26号令”的框架之内,在多条出路中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一条路径。第一的“转”是转型为普通民办本科层次的高校或者职业类型的本科高校,是目前独立学院最好的出路。独立学院转型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国家重要的制度设计、独立学院自身制度变迁的结果、发展民办教育的创新举措、是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自身条件较好的独立学院可以首选转型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7]。按照教育部评估、批复升本的十几所民办高职的处理方式,今后民办专科要想再升本的难度可能要加大,独立学院与一些条件不错又迫切想升本的高职合作办学,然后转型为职业类型的本科高校也是目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出路。江苏省探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是对现有制度设计的创新,为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对于一些不能简单转型为公办或者民办的独立学院,国家也应多鼓励引导混合所有制,引导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教育领域,实现多方力量优势互补,将不同种类的生产要素自由组合、不断优化[8]。第二的“补”是指对于那些实在无法满足国家规定的普遍性硬性规定的学校,在原先公办高校二级学院的基础上,改善现有独立学院的办学条件、完善相关治理结构,让独立学院继续以公办二级学院形式存续发展,或者走特色本科的发展的道路。第三的“停”则是停止办学,对于某些存在很多违规现象,缺乏基本办学条件或者难以规范再发展的独立学院可以强迫停止办学。

(三)推动转设是独立学院成功转型的重要保证

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一个体制机制从形成到制度完善的持续性发展过程,短时间内政府难以在政策、制度或资金支持等方面满足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需求,独立学院也无法立即与母体高校脱钩[1]。采用渐进式改革的方法可以加快独立学院转设的步伐,国家可以制定政策要求独立学院根据学校定位及发展目标申请先更名,脱掉母体学校的品牌,更名成功后再要求独立学院在规定的时间达到验收的标准,将之前的转设分为二步走,通过政策的引导破解目前独立学院转设的障碍,逐步走自我独立的特色发展道路。同时,自更名时间起教育部可以给予更名后的独立学院一段时间的过渡期,过渡期满再对独立学院进行合格验收,验收符合条件的独立学院颁发办学许可证,正式成为独立的民办高校。对于过渡期满未达到验收条件的可以给予红牌或者黄牌处分,或者适当减少招生计划,或者建议降为职业专科学校,对于部分实在无法达到转型条件的仍然可以采取停止办学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淼.独立学院的转型困境与政府作为[J].湖北社会科学,2018(07):167-172.

[2]阙海宝.独立学院转设与执行偏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黄小玲.转型背景下的独立学院发展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5(04):43-44.

[4]韩立梅,张敏,乔春梅.新时期独立学院发展问题探析[J].知识经济,2018(16):176+178.

[5]孙豫峰,郝晓璐,王晋丽.独立学院在分类管理下的路径和法规问题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5):104-107+112.

[6]阙海宝,罗昆.独立学院转设的困境及其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05):49-53.

[7]阙明坤.我国独立学院转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03):64-71.

[8]范玉茹,李振国.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探析——基于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的实证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6):7-9.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区域发展篇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图说共享发展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