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撤离中国不忘再“秀”一把

2019-09-10 07:22润东
产权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三星工厂

润东

10月初,三星在中国的最后一家手机工厂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停止生产。不过,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悲凉,不是落荒而逃,也不是脸朝下倒下去,撤离时倒是那么淡定有序,就像是收拾行囊出一趟远门一样。

临别“走秀”

三星不愧是一家成熟的有着丰富市场经验的大公司,三星手机与其说是撤退,不如说是公司实力的一次展示,一切都显得那么有条有理,有条不紊,好像不是在撤退,而是在转场。人们惊叹三星手机撤离中国时仍不忘“秀”一把,在展示肌肉,像是一次健身表演。

与一些公司仓皇败退时留下一地鸡毛相比,三星手机撤离中国市场是一次比较体面的有计划的撤离行动。先是今年3月,三星在中国的主要生产基地惠州工厂停止招聘,到今年6月才开始裁员,中间有3个月的缓冲期,足以让三星员工有一个思想准备与应变的过程。嗣后,三星工厂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TCL、比亚迪等其他电子企业的招聘信息,为即将辞退的员工举办专门的宣讲会,帮助员工找到下一份工作。

在人们的直观印象中,一些公司撤离某个市场,大多呈现出悲凉慌乱甚至一片狼藉的景象,劳资矛盾集中暴露,讨薪维权事件频发。而截止10月2日,三星工厂全部关闭时,基本上兑现了员工们的补偿金。值得关注的是,在结算工资的基础上,三星还普遍发放手机福利,每人一部三星手机,也算是留着纪念。当然,手机福利是按工龄有所区别,10年以下发三星A8,10年以上发S10+,20年以上发S10+,再加三星Note10一部,另外再每人发一款手表。极具人性化的辞退善后工作,是一般公司难以做到的。在发放福利的现场,人们看到的是恋恋不舍的景象。这不是刻意美化三星,而是真实的记录。

人走茶凉,有人讥笑三星是在中国市场败退,有的甚至还抱有幸灾乐祸的阴暗心态。事实上,曾经全球销量第一的三星手机离开中国,是另有隐情,而且撤离中国市场时还是比较从容的。我们要辩证看待三星手机退出中国市场,从中汲取有益的教训。我们要看到三星退出中国市场是一场有准备的撤退,退出中国市场的过程显示出三星是一家比较负责任的成熟的大公司,要看到三星在中国市场功不可没,其成功经验也是值得借鉴的。

战略迁移

本世纪前10年,不经意间,你会感受到三星成功实现了品牌超越,树立起很高的品牌价值形象,产生了较高的溢价能力,在IT高端产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为了维护品牌价值,树立高档形象,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产品,一般一种只寻觅一家总代理,避免多家代理相互倾轧而导致价格不稳、品牌降格。

而自从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星就从原来的技术模仿,转型为技术创新,试图成为一个技术驱动型的企业。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三星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一台具有双屏显示功能的手机SGH-A288,独特的外屏设计不仅能显示日期、信号强度及电池余量等信息,还无须翻盖就能看到来电号码,极大地方便了手机用户。2001年底,三星又推出了SCH-X350的新型手机,自然和谐的铃声立马成为一种噱头、一种新的卖点。这款迎合当代新潮男女青年而开发出的旋律手机,使用了渐进的16和弦,能够产生美妙逼真的铃声,与当时普遍的机械铃声有着天渊之别,一时间成为时尚男女的标配。

三星还有一招,就是偷师学艺。从蜇伏、追随到领先,三星只用了14年时间。人们发现,三星在每一个领域都是后发制人。谦虚好学的三星,学习精神可谓“敲骨吸髓”。学摩托罗拉、诺基亚和苹果的新品开发,学索尼的消费电子,学玫琳凯的物流经验,学联邦快递的库存管理,一举从追随者变为领跑者。

如今,我们要看到三星手机撤离中国市场是一次战略迁移。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三星占尽中国市场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赚足了银两。眼下,中国市场发生了变化,本土企业日益崛起,外资倒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失去刚抢滩中国市场时的锐气和霸道,其中也有对三星不利的因素,比如中国劳动力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生产成本也提高,在“三去一补”政策推动下,中国产业转型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再加上萨德事件对三星的负面影响,三星在中国市场就像一块鸡肋——可有可无,已经被边缘化。

举目远眺,审时度势,三星选择了劳动力成本比较便宜的印度、越南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有数据显示,去年三星在印度投资47亿人民币建造全球最大的手机工厂,截至去年4月,三星在越南的投资总额高达173亿美元,在当地建设了8个制造工厂,主要生产智能手机、电子零件等。

我们也要看到,三星手机撤离中国市场,而不是三星公司整体撤离,只是剥离了手机业务。三星是一个多元化、全局性的产业集团,对中国市场决不会轻易放过的,除了三星手机搬迁,三星更高端的电子产业依然留在中国市场,其“5G先锋计划”仍将继续扎根布局。接下来,三星或将以ODM代工生产的方式在中国生产智能手机,并以入门级产品为主。来自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消息,三星正在加快建设多层陶瓷电容器工厂(MLCC)、动力电池生产线等新项目。三星在西安的半导体工厂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投资总额超过1140亿元。

留下教训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三星败走麦城的教训。据《北京日报》报道,随着三星手机在中国国内市场销量锐减,已无法给中国工厂提供足够的订单,而不断提高的人力等成本,也加剧了中国工厂的艰难处境。数据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三星手机中国市场份额为1%、出货量为80万台。作为对比,华为同期出货量为3520万台,三星出货量只是华为的0.02%。

三星沦落到这一步,固然是华为凭借强大的研发功力后来居上,也是三星的“脚力”衰退所致。三星作为野蛮生长的经济动物,在寻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上与消费者的利益发生冲突,甚至是背道而驰。三星的创新漠视消费者的利益,其创新思维的“初心”(实质是野心)已转移到从消费者头上盘剥极限利润。以三星打印机墨盒为例,无法兼容第三方墨盒,被乌鲁木齐一位律师告上法庭,称此举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而且怠惰于履行环保责任。三星还染上所谓大企业病,有许许多多的高层领导、中层领导、负责人,遇到利益有一堆人竞争,出了问题,互相推诿责任,使下属不知所措,执行力差,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在种种负面因素制約下,三星手机不得不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三星在中国市场表现不振,但其仍是全球手机市场上的霸主。来自市场调研机构Couterpoint公布的数据,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全球手机市场上,三星以7660万的销量稳居全球第一,同比增长7.1%,市场占比达22%。华为、苹果分别以5670万台和3640万台的销量位列第二、三名。失去了中国市场的支撑,三星暂时还很风光,这也说明其底气和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虽然贵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手机品牌,三星的成本压力却在加大,利润也在下滑。10月8日,三星电子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的初步财报指引,报告显示,三星电子预计当季营业利润为7.7万亿韩元,同比骤减56.2%,环比增加16.7%,销售额为62万亿韩元,同比减少5.3%。

这是三星当前最为头痛的市场消沉,这样看来,三星手机撤出中国市场时故作镇静的表演,不过是一次“走秀”罢了,三星手机或许哪一天还会返回中国市场。毕竟一个有韧性、回旋余地大、潜力丰沛的中国市场,不是全球其他市场所能完全代替的。

猜你喜欢
三星工厂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三星危机
三星表示将补偿Note7供应商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科幻画工厂
奶酪工厂
V—NAND闪存NVMe固态
工厂危机
植物工厂
搭乘三星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