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岸到东岸,美国华资银行并购后日益壮大

2019-09-10 07:22吕雪萱
产权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华人纽约客户

吕雪萱

华资银行业顺应并购潮流,扩大规模,承接业务和客户,直接在美国站稳脚步。国泰银行当年并购亚细亚银行时,有亚细亚银行客户问行员:“你们银行卖了,但我舍不得你们。”行员告诉那些往来几十年的客户说:“放心,我们全部留下来,继续在这里为您服务。”

一位前亚细亚银行、现在是国泰银行的行员说,社区银行与社区的关系密切,和客户之间非常熟悉,像老朋友一般,“即便银行被并掉了,稳住客户的心最重要”。除了继续服务客户,亚细亚银行行员也要了解国泰银行的公司文化和管理模式,并快速适应,维持银行在社区的业务。

华资银行和主流银行相比,规模较小,但以移民客户为基础。但像上述这种被并银行融入买方银行的过程,充分反映并购过程的客户服务和文化整合,做得好,买方银行版图扩张,持续壮大。

扩张版图 壮大规模

华资银行中,1973年成立的华美银行是目前最大华资银行。该行总部在加州巴沙迪纳,1999年开始并购银行,规模逐渐壮大,其中,2009年并购华资社区银行联合银行(1974年成立)。根据华美银行今年7月发布的报告,该行今年第二季度资产达到429亿元。

第二大华资银行是总部在洛杉矶的国泰银行,该行成立于1962年,1996年并购加州第一储蓄银行,在加州规模扩大。1999年,国泰银行并购纽约金城银行,进军东岸市场,之后于2003年并购万通银行,2006年并购纽约冠东银行及伊利诺州新亚银行,2015年并购亚细亚银行。

第三大华资银行是1990年在洛杉矶成立的保富银行。保富银行自2016年完成和纽约的国际银行(2006年成立)合并。国际银行总经理胡师功继续主持合并后保富银行在纽约的业务。

从三大华资银行的并购小型社区银行来看,都是西岸的银行买东岸的银行。

环球银行行政总裁利勇民说,美国传统的银行是小型银行、社区银行。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兴盛,银行家影响力特别大,因此,初始时期先贤认为,美国的银行业不能像欧洲的银行业那样让个别银行壮大,以免资源过度集中。他说:“Everything is local,”社区银行诞生,且银行在一个州开业,不能跨州经营,甚至跨城市都不行。

利勇民举例,花旗银行前身是1812年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营运范围在纽约市,若要去纽约州水牛城设分行,不行。一直到1970年,花旗銀行才在纽约上州开设分行,1997年到加州开设分行。

因为此一历史原因,美国成为银行数最多的国家,最多时达到2万家。经过长期发展,大银行并购小银行,或是小银行和其他小银行合并,到现在大约有4000多家。

西岸银行 东岸发展

从华人发展史来看,华人最早进入北美是到西岸,因此,西岸的华资银行发展比东岸早,规模较大,若要往东岸发展,进入新市场,并购现有银行增加据点是最快、最有效益的方式。

早期,法拉盛地区的主流银行只有花旗银行,也有一些华资银行,其中,美国中信银行实力雄厚,另有家族型态的亚细亚银行(1984年成立)、冠东银行(1986年成立)、纽约第一银行(1988年成立)等小型社区银行。

不过,随着移民结构改变,老一代台湾人退休,或在美国养老,或回台湾居住。这些银行家的下一代多是专业人士如医生、会计师等,未继承父业,出售银行成为解决方案。其次,银行经营团队可能理念不一,或因同业竞争压力使原经营者放弃所有权。

另外,也有人想进入银行业。例如,十余年前,有华人房地产业者投入银行业,但因次贷风暴使房地产市场趋缓,影响贷款成长,压缩银行获利。这些房地产业者不得不回归专业,将银行出售。

一位银行贷款部门主管说,对买方来说,合并虽然要概括承受卖方的资产及负债,但可以接收所有客户,并直接承接社区资源。华人市场非常活络,对买方的业务扩张及绩效成长,都有助益。

这是近年华资银行并购案不断,但鲜少有人退出市场的主因。利勇民曾任纽约州银行厅首席副厅长,1995年出任东方银行总裁兼执行长,2008年至今担任环球银行总裁兼执行长。他对纽约银行业发展及变迁相当了解。

并购机遇 成为风潮

法拉盛早期的家族社区银行中,冠东银行、亚细亚银行被国泰银行合并。冠东银行2006年被并购,亚细亚银行2015年被并购。纽约第一银行则稳健营运,并扩大据点到佛州。纽约第一银行执行副总裁蔡政苍说,佛州华人很多,增加据点就是增加营运效益。纽约第一银行现在在佛州有四家分行。

还有一些西岸银行以并购到东岸发展。联合银行(1974年成立)总部在加州旧金山,以并购纽约的中美银行(1967年成立)到东岸发展。2009年,联合银行全球业务被华美银行收购。

亨华银行2019年8月12日宣布,亨华银行作为纽约州特许商业银行,正式合并华邦银行。截至2019年6月30日,为推进华邦银行的并入,预估亨华银行总资产约8.3亿元,总贷款达7.1亿元,总存款达6.2亿元。如今,亨华银行于纽约市曼哈顿、布碌仑和皇后区总共有5间分行,在纽约州长岛纳苏郡有2间办公室。

这次合并,两家银行的客户均受惠。亨华银行集团主席Michael Puorro表示,亨华提供多元的产品和服务,欢迎华邦客户加入亨华;亨华客户也因华邦加入,享有更多营业地点的便利。华邦银行主席David郑表示,亨华银行是有实力且成长快速的伙伴,华邦原客户亦将受惠于亨华的多渠道金融服务。

美丰银行,2006年在亚特兰大成立,2016年底成立纽约第一家分行贝赛分行,今年3月再成立法拉盛分行。美丰银行首席执行长陈竞鸿指出,美丰银行法拉盛分行最受欢迎的是贷款业务,可见房地产市场可为。

总部在洛杉矶的皇佳商业银行,2018年并购纽约的恒通银行,恒通银行在纽约的八个分行全部保留,再开法拉盛罗斯福分行。皇佳商业银行总裁兼执行长田诒鸿便表示,华人购屋需求强,该银行希望以住房贷款服务华人社区。

华人有钱 带旺华资银行

大批华人移民涌入纽约皇后区法拉盛,使这个地区快速发展。法拉盛腹地宽广,有地铁和数十线公交车经过,交通便利;大批民众每天往来购物、消费、做生意,法拉盛的繁荣程度已经和曼哈頓华埠并驾齐驱,可说是美国东部地区发展最快速的中国城。

人潮就是钱潮,更何况,法拉盛的钱潮大多数还是现金交易。这个势头,让多家银行在法拉盛增设分行。

法拉盛地区有两条主干道,分别是南北向的缅街及东西向的罗斯福大道。这两条主干道路,从北端的北方大道到南端的富兰克林大道约一英里,从西边的大学点大道到东边的友联街尚不及一英里。法拉盛经济核心,就在这个一平方英里的范围之内。

根据银行地图网站统计,这一平方公里内,银行已经达到30家;整个法拉盛地区有50家银行。现在,是法拉盛有史以来银行家数最多的时候。如果再加上理财顾问公司、保险公司、贷款公司、汇款公司等,法拉盛已是标准的金融区了。

华人有钱 吸引银行

法拉盛地区选出的市议员顾雅明说,法拉盛的银行密度比曼哈顿的金融区还高,在法拉盛中心一平方英里区域里有50家银行,“使法拉盛成为纽约市的金融中心之一”。他说:“银行不断来法拉盛开业,说明华人有钱,小商业发达。”

保富银行法拉盛分行总裁胡师功说,华人市场经济活力无穷,银行机会很多。

在法拉盛营业的银行,有国家级银行/主流银行,如美国银行、大通银行、花旗银行、Capital One等;有区域银行或跨州银行,也有少数族裔银行和社区银行,而华资银行大都是社区银行,如华美银行、国泰银行、保富银行、美国中信银行、皇佳商业银行等。

另外,今年春节之后,短短三个月,法拉盛市中心就开了几家银行:总部都位于加州洛杉矶的富华信托银行和皇佳商业银行,法拉盛分行2月开业;总部位于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美丰银行,其法拉盛分行3月开业;总部位于纽约州长岛的亨华银行,其法拉盛分行4月开业。

在法拉盛缅街和39街交口有六间银行。路口一角是教堂,其他三个角的一楼都是银行,分别是道明银行、大通银行、富华信托银行,富华信托银行旁边又挨着中国工商银行、汇丰银行、美国银行。这些银行在多族裔、多元文化的法拉盛社区里争取商机。因此,银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抢到好地段,顾客上门方便,有助财源广进。

华埠也有大小银行20家,主流银行之外,华资银行还有环球银行等。看到法拉盛的兴旺,环球银行2015年也在法拉盛设了贷款中心。

也有银行到曼哈顿华埠新开分行。今年1月,法拉盛银行在华埠的第一家分行开业,法拉盛银行总裁及执行长John R. Buran表示,该行的分行将来到18家。这意味着,华埠仍有人潮,带动的小企业商机也是银行拓展业务的目标。

纽约布碌仑的华人成长也非常快速,华资银行如华美银行、国泰银行、美国中信银行、国宝银行,也都有据点。

移民涌入 渐趋旺盛

上世纪70年代,纽约华裔移民主要是广东人,聚居在华埠;台湾移民来纽约后,在华埠语言不通,加上住房拥挤,转而选择法拉盛,这是第一波说普通话的华人。华人多了,医生、中药行、旅行社、中餐厅等民生消费行业增加,街上也开始看到中文招牌。

80年代之后,在中国改革开放之下,来自中国各省的移民进入法拉盛,并造就艾姆赫斯特、贝赛等卫星城市;90年代,华裔在法拉盛已成主流。另自“九一一”事件之后,因曼哈顿华埠复原较慢,有不少华人迁到法拉盛。

纽约州主计长狄纳波利在2018年7月最近一次发布的纽约州经济报告中指出,皇后区移民占皇后区人口47%,高于全市的37%,更是全国第二高;其中,最大份额来自中国,占移民人口14%。移民浪潮塑造许多社区,亚裔集中在法拉盛。

新移民潮散居大纽约地区各地,但经常往来法拉盛,带动的商业盛况惊人。华人在法拉盛好像回到中国一样,到处都听得到各省方言,买菜、用餐、购物、看病,都不必说英文。

民以食为天,法拉盛地区有十余家中国超市,这些超市都是最近十年进入法拉盛的。华人维持着在国内一样的习惯,每天采购新鲜食材,每天烧饭,超市天天有特价商品,吸引顾客上门。

法拉盛中国超市的顾客主要是华人,但也有印度裔、西语裔、非裔,而且,绝大多数用现金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超市现金流非常庞大。一位华资银行主管估计,法拉盛的中国超市平均一天营业额至少10万,一个月便是两、三百万;地点好的超市生意火爆,一个月营收可近500万,超市带动繁荣,是银行业务成长的动力。

法拉盛银行密集,相当便利,因此,华人选择银行主要是看人脉和优惠。如果有亲友、同乡在银行服务,可以较快获得经济讯息,而银行推出优惠方案,更容易打动人。华资社区银行规模虽然小,仍能因华人支持而在主流银行竞争下站稳脚步。

社区银行 具有优势

华资社区银行行员会说中文,文化背景也相同,成为移民和小商家可信任的对象,这些移民带来的财富和交易的资金,自然流入华资银行。

生活和工作都稳定了,下一步就是买房子,贷款成为华资银行的主力业务。取之华人社区,用之华人社区,帮助华人是社区银行的责任。例如,贷款给民众开办商业、贸易及投资,或是贷款给民众购置房地产。美国中信银行副总经理何锦章说,这样的循环对社区有利。

不过,华人到主流银行申请贷款,复杂的英文表格、搞不懂的信用纪录,很容易打退堂鼓。但华资银行因文化背景相同,比较了解小商家需求。当客户解释他的需求时,银行办事员很容易了解他的想法,可实时满足小商家的需求,银行业务随之成长,相辅相成。社区银行的优势就是灵活。

房贷业务 最大需求

至于买房子,不管自住或投资,新移民相当热衷,贷款买房的需求也增加,房屋贷款一直是银行在华裔社区的主力项目。因华人移民增多,现在,主流银行也招聘讲中文的营销人员和业务人员。

来自安徽的黄健和太太一起来美,他在尔湾加州大学深造,拿到博士学位后在纽约找到工作后便留下来。他去年买了房子,是向华美银行贷款。他说,他在加州时便和华美银行往来,搬到纽约来,自然而然还是和华美银行往来。黄健说,他规划理财计划时,法拉盛银行多,他可仔细比较各家银行的方案,和理财人员面谈都非常方便。

来自广州的李明宜在广告公司工作,今年和未婚夫一起买了房子,她是通过贷款经纪办的贷款。李明宜说,贷款经纪帮她去各家银行谈方案,再让她挑,她最后是向华资银行借的钱。贷款经纪方大伟说,华人房屋交易市场一直很活络,贷款经纪这样的服务业应运而生,他熟悉各家银行的业务特色,帮李明宜谈到较多成数的方案。

新移民买房时,必须提供能符合要求的报税单,但往往看到中意的房子时,若是无法很快提出税单,贷不到款,中意的房子就会被买走了。类似这种问题,有些银行的贷款政策比较弹性。例如富华信托银行,贷款者若能提供有效护照复印件,不需报税单,如能达到相关要求,也可进行贷款帮助华人实现置业梦。

其实,华资银行通常愿意贷款给缺乏传统信用纪录的人。华人对信用纪录没有概念,也习惯用现金,但是他不愿意欠钱,所以,还款习惯一直很好。银行和这样的客户交往时间长了,若他们要借钱,银行可以帮他,但他们到主流银行借钱一定碰钉子。

风暴十年 重现商机

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有不少银行合并或关闭,现在,则是有新银行成立。

7月中旬,华资银行Piermont Bank在纽约曼哈顿中城举行开业式。Piermont Bank是金融风暴以来,纽约州第一家新银行,这显示金融业商机多,有相当发展空间。

Piermont Bank总裁兼首席执行长蔡瀚文筹备Piermont Bank两年多。她说,Piermont Bank寻求中小企业的庞大市场机会,特别是有些企业对银行产品有需求但社区银行无法满足,而这些企业又不喜欢主流大型银行的产品和服务。Piermont Bank的目标是支持私营企业,尤其是多代家族企业,希望以最有效的方式,为客户解决银行业务需求。

这家银行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指定的“少数族裔存款机构”,且由女性专业经理人主导,女性在董事会也占多數,如董事成员包括非营利的小企业贷款Lift Fund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Janie Barrera、华美银行退休总裁兼首席运营官Julia Gouw等。这两位都是女性,曾任华美银行执行副总裁的蔡瀚文也是女性。

美国财富管理顾问J&J Group董事总经理张育诚说,少数族裔存款机构可与主流银行洽谈,争取和主流银行往来时让自己客户享有其资源,提供优惠。例如,客户持Piermont Bank金融卡到已谈妥的主流银行自动柜员机跨行提款,这些主流银行将不向Piermont Bank持卡人收取手续费。

蔡瀚文说,Piermont Bank建立整合的数位平台,支持企业主的企业和个人财务需求,简化文书作业,消除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藩篱。“对客户来说,这意味着简单和效率。”该行可在比客户所需更短的时间内,核准商业贷款的申请,拨付资金,并结合自动化和数位化,直接面向客户。蔡瀚文说:“我们没有800字头的免费服务电话。我坚信,金融业就是与人有关的事业。”

猜你喜欢
华人纽约客户
从北京到纽约仅需1小时?
何为“华人”?
纽约地铁突发枪击案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机会
纽约,纽约!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