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疗法对提升教师幸福感的实践

2019-09-10 07:22濮丹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幸福感教师

濮丹

【摘要】工作繁杂导致教师身心疲惫,失去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失去对教育目标的终极追求,失去追求专业的创造力。2018年苏州市教育局发展中心面向在职教师开设一日封闭短程内观体验工作坊,通过研究发现,内观对提升教师内在幸福感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内观疗法;幸福感;教师

一、缘起

内观又称内省,是指观察自身的内心,了解自己,凝视心中的自我,也就是“知道自我”的道路。内观疗法的机制是通过内观,反思自我存在和他人的关系,即带着反思进行观察,让内观者反复回顾自己的人生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内观者重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幸福感指有意义、有价值的快乐、满足和惬意,是人们合理的物质及精神需求获得满足之后的人生状态。《海峡都市报》曾经联合新浪教育频道推出了“教师幸福感”特别调查,在调查中,71.1%的教师和51.7%的公众认为,教师是一个很累且没有成就感的职业,仅13.2%的教师职业幸福感较高。

2018年,苏州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面向在职教师,开设一日内观体验工作坊,希望通过一日短程内观提升教师幸福感。

二、实践过程

(一)参加者人口学信息

教师一日内观体验工作坊目前已开展了6期,每期10名教师参加,一共60位教师。其中女教师51人,男教师9人;教龄在20年以上的有24人,教龄在5年内的年轻教师11人;已婚教师46人,占75%;幼儿园教师占8%;小学教师占17%,初中教师占57%,高中(高职)教师占18%。

(二)内观过程

1.场地布置。在安静的房间的一角设置屏风,将内观者安排在屏风后,除了上厕所外,内观者都将安静地待在屏风后,吃饭也在屏风后进行。屏风不仅把内观者与外界隔开,也起到保护内观者的作用,使内观者从一切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在屏风后专心地观察自己。

2.行动的限制。内观者在屏风后可以采用任意舒适的姿势。原则上,内观必须在屏风中进行,在面谈及向面接师报告时必须正坐,面谈结束后可以采用其他任意舒适的坐姿。内观时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能使用手机或其他通信工具,与外界的联系要完全隔断。处于同一个房间内的内观者禁止交谈。

3.时间设置。一日短程内观从早上8点开始到晚上8点结束,面谈间隔时间为2小时,每次面谈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

4.内观内容。内观者在全程紧紧围绕三个主题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反复进行回忆,即“别人为我做的”“我为别人做的”“我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内观对象为母亲。

(三)研究结果

内观体验后内观者们,有如下转变。

1.爱的发现。内观引导内观者对“给予”与“接受”进行彻底的省察,进而感受、体会“爱”的需求,看到被“爱”的事实。“爱”的发现,是内观发挥疗效的根源。一旦发现那些被遗忘的“爱”,内观者的内心就会产生很大的震撼。

例1:我发现其实妈妈为我做的真的太多太多。无论是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妈妈真的是我的一个精神支柱。我尤其特别没有想到的一个事情,就是妈妈对我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包容,没有任何的指责。我觉得自己有什么缺点,然后会自责,但是妈妈从来没有。我妈妈从来没有讲过别人家的孩子,她一直夸我很好很棒,做得已经非常好了。回想这两年,我经常很叛逆,很反抗,总是因为一些事情去指责和抱怨,但是妈妈总是无条件地爱和包容。我觉得爱会让我们变得很温暖,让我们柔软下来,把刺都拔掉,可以很温暖地面对世界。

例2:在内观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是我的父亲。曾经我对父亲有蛮多不满和抱怨,我觉得他不关心我们、不爱我们。后来意识到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只是他的表达方式不同。在内观的这个过程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了父亲其实还是爱我们的,甚至可以说是蛮宠我们的。

2.爱的重新体认,同理心与共同意识的建立。内观越深,内观者越能发现过去太固执己见的自己,于是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了解对方。

例3:我发现妈妈为我做的事情太多了,我想了很多很多,都写下来了。可是我在写我为妈妈做过什么的时候,就发现特别少,有时候真的就想不起来我到底为她做过什么。我想,等他们老了我一定不会送他们去养老院,我一定在他们老的时候弥补他们,我一定要陪伴他们、照顾他们,包括我的公公婆婆、爸爸妈妈。

例4:感恩有这样一个机会,能独自静静地回忆最亲近的人——妈妈,回忆从出生到现在的点点滴滴。我们总是被生活的大潮裹挟着往前,所有发生过的事,所有生命中的人,在匆匆时光中转瞬而逝,没有好好体会生命中的美好。所以当我思考这三个问题的时候,脑子里常常是一片空白,不是重要的人对我不够好,而是我缺了那份用心。我想到一句话,生命的质量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珍惜与亲人朋友同事相處的每一天,感受美好的每一刻,也尽量把美好带给他们。

3.罪恶的意识与接纳。驱除拒绝改变的心态,让对他人的恨意和不满消失,放弃虚伪的面具,寻回真正的自我。

例5:通过一天的内观,我猛然间发现,妈妈为我做的事情是这么多,我为妈妈做的事是这么少,而我给妈妈带来的麻烦又是如此之多。为什么我还要求妈妈按照我的意愿而活呢?我虽缺失父爱,但从不缺失母爱,甚至因此得到了更多的爱。生命与生命的连接是如此相似,又各不相同。

例6:今天的内观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以前有很多的误解、不体谅,现在都可以理解了。母亲在我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人,她为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而且牺牲了很多东西,我为父母做的真的太少了。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自己很优秀、很懂事,很少让父母操心,但实际上,我给父母添了不少麻烦。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人爱,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一直是被深爱着的。

4.自我发现。内观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挖掘内心深处被遗忘的东西,通过亲人无私的爱来感化内观者,从而达到自我调节、自我认识的目的,使内观者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重新评价和审视,获得客观看待自我的能力。

例7:我发现我真的特别享受内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感受到了深切的母爱。我发现我所说的远不如我所做的,通过今天一天的内观,我认为现在应该做的就是不要让妈妈太担心,能让妈妈歇下来,能让她安度晚年。

例8:在回想的过程中,可以对自己的一些做法进行反思。客观地评价一件事,而不是带着负面情绪去看待。还有去思考,如果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心平气和地处理这些问题。少一些抱怨,多想一些美好的事情,让自己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份感恩的心。还有就是发现自己索取的太多,给予得太少。所以,以后要多给予别人,而不是一味向他人索求。

三、结语

幸福感主要由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构成,其中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情感成分则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通过内观,内观者回顾了自己过去的行为,重新体验了过去家庭的温暖,将原本的消极情感转变为积极情感;发现身边点点滴滴的爱,改变了自我中心的认知模式,让自己心中充满爱。六期内观者60%觉得收获非常大,40%觉得收获比较大。现实中不是没有爱,而是因为忘却了爱,内观让人回忆爱与被爱,给予其最大的精神利益,内观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那个“最好的自己”,内观能够唤起幸福感。

参考文献:

[1]贺克春.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思考[J].教书育人,2009(1).

[2]真荣城辉明.内观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肖荣勋.内观疗法在教育中的应用及研究新进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6).

[4]黄辛隐,徐爱兵.内观疗法与禅宗思想的关联[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责任编辑 林娟)

猜你喜欢
幸福感教师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PRIZONE 随行冰箱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