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

2019-09-10 12:09陈秀娟
天津教育·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感恩意识学前教育幼儿

陈秀娟

【摘要】感恩是一种情感与行为的存在,是人类情感发展的高级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幼儿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前教育更是幼儿对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启蒙,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感恩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感恩意识

一、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

每一个阶段的儿童都有着不一样的特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展开个性化与针对性教育,才能使幼儿获得成长。要想培育幼儿的感恩意识,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对幼儿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等,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活动与机会进行引导与指导。让幼儿在模仿、借鉴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感恩,强化自身的感恩意识。再加上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就会受到影响与感染。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特点,饲养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让幼儿参与到实际行动中。通过为动植物送去温暖与关心,爱护这些动植物,体验到付出、施恩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形成感恩的心理。

二、利用幼儿的兴趣点展开教育

幼儿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故事、游戏等新鲜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展开感恩教育。让幼儿在故事与游戏活动中明白相应的道理,获取相关知识,培育自身的感恩意识与心理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声乐、视频、动画演示等方式向幼儿呈现一些感恩的内容信息,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识与习惯,懂得知恩图报。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诸葛亮报恩刘备之子刘禅”的故事,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恩之心,在其子刘婵继位后,写下感人肺腑的《出师表》,全心全意辅佐刘禅。

三、通过对话互动加强训练

幼儿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十分浓烈,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了疑问。因此教师就可以加强与幼儿的对话互动,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强化幼儿的感恩意识。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这一场所,将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与幼儿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心灵与情感上的对话互动。其次,需要加强父母与幼儿之间的对话互动。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因此作为父母,就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要知恩图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与照顾。还要与孩子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给予品德与性格上的引导。最后,要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加强互动交流。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应游戏活动的设计、活动主题的设计,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和平相处,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形成强烈的集体观念,带着感恩的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结合实际生活加强幼儿体验

在学前教育中,要想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还要适当地结合实际生活,增强幼儿的体验与感受,才能强化幼儿的感恩心理与行为。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参与各种感恩实践活动,如植树节去参与植树活动;在母亲节或者父亲节送父母礼物等;在教師节送教师鲜花或者贺卡等;在寒暑假帮助孤寡老人以及孤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强化幼儿的体验,培养幼儿的感恩心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利用幼儿的兴趣点展开教育;通过对话互动加强训练;结合实际生活加强幼儿体验。

参考文献:

[1]刘淑英,马丽花.学前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7(7).

(责任编辑 袁霜)

猜你喜欢
感恩意识学前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