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部委动态

2019-09-10 07:22
小城镇建设 2019年12期
关键词:矿山生态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201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方案》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方案》明确,要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文物和文化资源的整体布局、禀赋差异及周边人居环境、自然条件、配套设施等情况,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

《方案》要求,要修订制定法律法规,推动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理念入法入规;要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分别编制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要协调推进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系统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重点基础工程建设;要完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的工作格局,强化顶层设计、跨区域统筹协调,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地方创造条件。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广泛宣传引导,强化督促落实,确保《方案》部署的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来源:中国旅游报)

自然资源部稳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健全和完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贯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2019年,自然资源部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努力形成制度性成果,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禁止伪生态、实损害工程,杜绝盆景项目、形象工程;坚决禁止借海洋生态修复变相实施围填海、非法占用海域。”今年4月,自然资源部全面部署推进渤海生态修复工作,将提高项目实施的科学性置于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强调按照保证生态安全功能、突出生态系统功能、兼顾生态景观功能的次序,找准突出问题,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确定修復对象和任务,科学选取技术模式。目前,三省一市(山东、河北、辽宁、天津)均按照“一湾一策、一口一策”要求,全部完成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方案编制工作,海洋生态修复工作逐步推进。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普遍联系、相互依存,其生态修复核心就是要使生态系统恢复自我运行。2019年,在推进工作实践中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然资源部以改革的姿态、务实的风范,扎实地推进了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地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等工作。一方面,着力完善监管体制,严禁以建设矿山公园为名大搞“盆景”建设;另一方面,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政策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新模式。相关省(市)大力开展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湖南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矿种分类施策,实施精准治理。安徽省改变以往“削坡降隐患,平整加复绿”的简单治理模式,注重生态修复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综合设计,系统修复,增强生态修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0月25日,自然资源部在安徽淮北召开部分省市矿山生态修复暨采煤沉陷区治理座谈会,部署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再次强调要坚持科学修复,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分类开展生态修复,恢复生态系统自我运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能力,再造绿水青山。自然资源部还要求,吸引各方力量参与,遵循市场规律,体现经济规律,完善激励政策,既要有财政资金引领,更要吸引社会资金和公益基金投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下,各地在建立激励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比如:河北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明确在责任主体灭失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对适宜复垦的矿山废弃地,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指标收益可用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矿山废弃地复垦后所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可调剂到异地使用等。重庆市采用利用废弃矿坑消纳建筑弃渣的方式,同时解决了建筑弃渣消纳困难及废弃矿山治理修复资金短缺问题,并努力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集成可行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社会投资。

为推进成功经验形成制度性成果,自然资源部起草了《关于建立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文件遵循“谁修复、谁受益”原则,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等激励机制,吸引各方投入,推行市场化运作、开发式治理、科学性利用的模式,旨在解决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现实矛盾多,“旧账”未还、“新账”又欠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遏制矿产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法治利剑不可或缺。为此,自然资源部表示,在未来的《矿产资源法》修改中,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完善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制度,统筹处理好与《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制度的关系,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打造文化休闲生态战略新空间

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一体化示范区,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率先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率先探索区域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等内容,其中多处提及文化和旅游。

《方案》明确提出,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集约节约发展,加快探索生态友好型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长三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路径和提供示范。其中包括建设著名文化生态湖区,推动湖区水乡古镇文化休闲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形成文化休闲生态战略新空间。着力发展绿色经济,依托湖荡水网、田园风光、古镇文化等资源,提升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产业品质和能级。打造江南水乡文化品牌,传承江南水乡风情,做好城市设计、乡村设计;挖掘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价值,保護传统文化遗产;推动古镇群落文化休闲和旅游资源的联动开发,打造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

与此同时,《方案》提出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公共信用等方面,建立有效管用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为长三角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其中包括,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聚焦生态环境、食品药品、文化旅游、产品质量等重点领域,统一信用治理,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机制。

据悉,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9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论坛在南昌召开

11月15日,作为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系列活动之一,2019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论坛在江西南昌召开。论坛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解读政策、交流经验、展望前景,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论坛并讲话。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江西省副省长胡强等出席论坛

论坛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部门坚决抓好贯彻落实,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要不断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夯实基础、补上短板,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论坛强调,要深刻认识当前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下一步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统筹部署,明确推进重点,抓好引领示范,加强协作协同,推进国际交流,强化技术支撑。要大力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通农业全产业链的数据采集、分析、应用闭环,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信息化,建立健全农村各类资产资源的数字化管理。要逐步推动惠民服务网络化,实现各类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农民可以便捷地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各类服务。(来源: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猜你喜欢
矿山生态建设
寒露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矿山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