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班级墙面创设的有效策略

2019-09-10 07:22皮利均张铜
地理教育·当代幼教 2019年12期
关键词:墙面小朋友创设

皮利均 张铜

班级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幼儿可以通过与主题墙的互动不断建构、重组经验,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因此,尊重幼儿意愿,创设有效的班级主题墙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儿童视角

本文中的儿童视角是指成人承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及其独特价值的基础上,赋予学前儿童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即对班级主题墙有表达想法、参与制作、自由互动的权利和机会,不受成人评价标准的制约。

(二)班级主题墙

班级主题墙是指班级内部的,教师根据园本课程的主题计划、该阶段的教育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兴趣经验,有目的专门创设的墙面,主要包含了室内前墙和外墙。

二、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存在的误区

查阅儿童视角或班级主题环境创设等相天文献,大量研究者们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创设班级主题墙时,在创设主体、教育功能、主题内容、呈现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和方法。分析已有的调查研究,基于儿童视角,幼儿园班级主题墙面创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权威:创设主体=教师

当前班级主题墙创设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提前策划、预设决定主题,并完成墙面的大部分创设,幼儿只负责部分作品展示,班级主题墙即为完成,究其原因是教师权威地位,过分强调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意识到谁是主题墙创设的主体。

(二)流于表面:视线太高=看不到

幼儿身体发展特点也是班级主题墙创设容易忽视的问题,小、中、大班的幼儿身体发育有所不同,影响着幼儿视线的高度和范围。由于幼儿与成人的身高存在较大差距,且墙面高度不会明显影响主题墙创设的结果和进度,因此这个问题很难得到重视。

(三)内容复杂:成人视角=看不懂

班级主题墙蕴藏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否得以实现,主要是主题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但是很多时候主题墙面呈现的内容主要是成人有目的的教授给孩子的经验或知识,呈现的内容和形式成人化,幼儿不感兴趣且难以看懂。

(四)缺乏互动:墙面价值=观赏

主题墙创设完成后,为美观或迎接检查,幼儿接触到主题墙的时间和机会有限,甚至是没有机会。不能自主的与墙面互动,只能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观看主题墙,没有触摸和操作的权利,这时候主题墙的功能仅限于观赏,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五)认识偏差:儿童视角=随意

將儿童视角中的尊重幼儿意愿、减少教师预设、注重活动的生成等内容片面的理解成完全是幼儿说了算,教师缺乏适当的引导,主题版块之间内容缺乏必要的联系。

综合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班级主题墙创设的目的和价值,将创设的權利交还给幼儿,让主题墙面发挥其潜在的教育价值。

三、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的有效策略

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我们班围绕儿童视角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墙创设活动,下面將从我班实际出发,结合现阶段主题墙创设查阅的相关问题,谈谈儿童视角下创设班级主题墙的点滴经验。

(一)主题墙创设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1.主题源于幼儿

墙面主题的选择尊重幼儿想法,通过交流协商产生。如《爱的故事》这一主题源于中班上厕所时,小朋友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殖器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厕所里偷看其他人解便,且屡禁不止,疑问颇多。“为什么男娃娃要站着解便,不会尿裤子上吗?”“为什么女孩子要蹲着解便”等等,于是和孩子们商量一起去了解一下身体的秘密,便生成了这个主题。

2.內容源子幼儿

墙面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自然生成的版块。如在《狮子,我要了解你》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和家长通过查阅书籍、网络媒体等方式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许多小朋友都有想看看狮子的想法,我们便生成了“参观动物园”的亲子活动。

3.材料源于幼儿

主题墙面呈现的材料主要是幼儿的疑问(文字)、活动照片、调查表和作品等。如在创设“宝宝的诞生”这一版块的内容时,小朋友们通过《生命的奥祕》、《小威向前冲》等活动,了解生命的由来,以照片形式呈现活动过程;随即展开《我是怎么长大的》这一美术活动梳理生命孕育的过程,加深认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以美术作品和二维码的形式呈现。

4.制作源于幼儿

除了主题、内容和材料来源于幼儿,墙面也可以是师幼共同制作完成。如在“国旗飘飘”这一版块,小朋友们在手工课中各制作了一面小红旗,隨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布局、协商、调整等过程,将小国旗合成一面大国旗,最后钉上墙。这一个创作过程,小朋友们都显得异常激动,与该墙面的互动频率明显增强。

(二)主题墙创设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

1.看得到的主题墙面

在主题墙面创设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和成人视线的差距,将主题墙面降到与幼儿视线平行的位置,坚持“高层展示、中层互动、下层操作”的原则。如在“爱的故事”主题开展中“男孩、女孩不一样”这一版块,上层:我们身体不一样,师幼共读绘本了解男孩、女孩的身体构造,展示幼儿作品;中层:大声说“不”,师幼商讨预防性侵的方法,进行情景表演并录制,生成二维码供家长和幼儿扫码观看;下层:提供男娃娃和女娃娃的身体构造图,小朋友们可以寻找隐私部位并为其遮挡,并将自己对性别疑问等投放在“问题袋”里,老师餐前进行解答。

2.看得懂的主题墙面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和表达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主要采用图示(作品)、记录和简单的文字表述等形式,完整呈现活动过程和结果,辅以幼儿个性化的解读,这样的主题墙幼儿才想看并且看得懂。如在“国庆旅游打卡”这一版块中,小朋友们收集国庆七天每一天的活动照片制成旅游册,并画出自己的想法附在照片后面,让看旅游册的小朋友能看得懂该小朋友国庆节旅游的时间、地点、和谁一起玩以及心情等等。

(三)主题墙创设保证幼儿的互动机会

1.充足的互动时间

充足的互动时间是实现主题墙教育价值的保证,但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紧凑,晨间锻炼、午睡和集中教育活动处于教师的直接管理之下,缺少自由活动时间。如何规划合理一日活动环节,保证幼儿与主题墙的互动时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分析各个环节发现,活动区、过渡环节、餐前餐后等几个时间段,幼儿相对自由,可作为幼儿和主题墙面互动的时间。

2.丰富的互动內容

幼儿对墙面互动内容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更多的是墙面的互动内容是否能够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是否能够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欲望。因此墙面的创设需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互动内容,满足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如开展《爱的故事》这一主题时,主要采用作品、照片、自救视频二维码和步驟图、遮挡隐私部位操作卡等互动形式,幼儿通过语言交流、模仿、触摸、操作和观赏等形式实现与墙面的有效互动。

(四)主题墙创设实现内容的动态变化

1.主题活动的推进

主题墙是根据幼儿思想的变化和兴趣点的改变,不断更换内容更好地为幼儿学习服务的,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环境。例如在主题活动《爱的故事》中,从幼儿实际出发,主题墙以“问题栏”的形式出现,收集幼儿对于生命孕育、身体构造等方面的问题,并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在墙上,凸显该主题的重点。并随着问题的解决不断推进主题內容的发展和墙面的创设。

2.恰到好处的留白

主题墙创设得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当的留白可以激发幼儿与墙面互动的欲望,如在《狮子,我要了解你》中“你还知道狮子什么秘密”这一版块采用留白的形式。由于幼儿在观看狮子以后兴奋不已,有说不完的问题。我们教师就适时引导“你还知道狮子什么秘密吗,我们把秘密画出来贴在墙上吧”。幼儿有创作的强烈愿望,接下来的活动便顺理成章。

主题墙作为一项有效的教育资源在班级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继续围绕“儿童视角”开展班级主题墙创设,以期实现主题墙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墙面小朋友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超酷的智能绘画机器人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开关的美丽衣裳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促进物理思维训练的好题